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林全該補修經濟學了

◎ 田台仁

勞基法修法的目的,在捍衛與增進就職者權益。但目前輿論主流認知卻反而是:減少工時→反映成本→必須漲價;但漲價,反過來會傷害勞動者造成生活負擔。所以無須修勞基法!

這是天大誤會!這不是勞資拉鋸,而是以加右減左的「定量」概念來看經濟所致。經濟的本質若是定量零和,發展就不可能!是因為經濟先停滯了,認知才會落入定量零和的陷阱。

此陷阱並非偶然,小英總統去年「威權體制下大家不都選擇服從」的失言,也是一種政治的零和思維。它暗示著逆來順受,所以無須改革。於是「漲價必然論」與「威權服從論」分享共同的「零和哲學」,並從上到下貫穿著執政團隊。

好事一樁的「一例一休」,居然被搞到「漲價必然」的歪理。只會一味拷貝教科書的經濟學者林全,應該補修一些經濟學了。

漲價與否,不受單一因素左右。每週工時多少與漲價更無必然關係,全年不休照樣漲價。欲漲之價,何患無辭?既然市場特性如此,當最高行政首長豈可說出「漲價必然」的不負責任的話,暗示資本家「漲價有理」。

供需市場的因果不是雞與雞蛋的關係,非僅供方所能左右,關鍵要所有的生產結果,都必定受制市場的消費。於是,經濟藥方必須以勞動者為主的「消費力」切入。若廣大勞動者節食縮衣,再低的生產成本又如何?餬口的消費能力僅能帶來餬口經濟!換句話說,壓低成本無法提升消費量。反之,高消費力才能帶動高產能,讓資源不囤積地持續流通。

透過政府政策引導,以減少工時來增加休閒時間,可增大市場消費量、加快資源流通,經濟的餅就自然做大。一圈下來,「直觀的成本增加」反而成為消弭漲價,並提升經濟層次的助力。那時何須在乎一例一休或每週卅二小時?

擴大觀之,早在川普勝選之前,西方引領貿易繁榮的時代已顯萎縮警訊,倚仗出口貿易的經濟小國必須調整策略,透過提升產能與行業縱橫創新,以期朝向高流通的自給自足模式。

現在看來,英全政府尚未體認到貿易經濟必定衰退,南向政策必受到影響的嚴酷,還待在戒嚴時代定量零和的思維中!若持續這樣,不僅二○一八恐難樂觀,連台灣也將喪失抓住「變」的契機!(作者為經濟學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