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共和國》黃旭/在博物館中拆解空氣迷霧

圖資料照圖資料照

黃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副研究員

行政院長林全日前接受專訪,提及中信集團內線交易案。他說他問法務部長:「看那個成交量,就看得那麼清楚了,這件事情明顯就是內線交易,為什麼不去查?」看起來很明顯的問題,卻令人疑惑為什麼總不能解決;這種心情台灣一般老百姓也有,尤其是在秋冬時節。

時序進入十月後,民眾這種心情特別強烈。早上上班,只見車陣前方朦朧一片,建築輪廓溶解在灰濛濛背景中。劇烈收縮的能見度,讓都市籠罩在迷霧裡,看起來彷彿喪失地心引力般,成為飄浮在塵海中的孤島。這種現象往往延續到次年春天。每天,穿梭在街道中的行人必須戴著口罩,以免吸入過多浮塵。這時人們不禁要問,這麼多的塵霾難道還不夠明顯嗎?為什麼多年來遲遲無法解決?

充滿在我們朦朧視覺世界中的物質,是近年受到很多注意的「懸浮微粒」。指的是在污染性空氣中,類似灰塵的粒狀物。當它的粒徑小於2.5微米,就叫「細懸浮微粒」PM2.5。由於它粒徑極小,能輕易跟著空氣進入人體,累積在肺部,或隨著血液循環全身,例如心臟、腎臟、大腦、肝臟等,如果顆粒帶著有害物質,將引起各種不同疾病。

我們日常一般生活中也會製造PM2.5:廚房裡油炸、燒香祭祖、露營生火、節日放炮竹…。但對空氣影響最大的,是持續、而且數量龐大的污染性來源:一是固定污染源,包括燃煤電廠和工廠;二是移動污染源,指的是以汽、柴油為動力來源的汽機車。根據環保署資料,工業(含電力業)以及車輛所排放的「原生性」PM2.5,佔全台將近二分之一。如果再加上其所衍生的PM2.5,也就是由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轉變而來的PM2.5,據中興大學莊秉潔教授推估,最高可達大約八成左右。除了工廠和汽機車這兩者之外,一般民眾在日常生活中所生產的PM2.5,所佔比例甚低。這表示問題的解決,關鍵並不在燒香、燒金紙等這些民間習俗上,而是與我們的產業結構,能源、交通政策有緊密關係。

PM2.5的問題是清楚的,但解決的方法可能是複雜的。例如燃煤電廠的存在,涉及供電穩定性,但我們是否需要高耗能、高污染、低利潤的產業?又或者能否以較乾淨能源來替代供電?這些問題都需要深入的檢討。另外,是否應限制汽機車數量?這又涉及交通的便利性、城鄉大眾運輸建設落差,甚至都市步行環境不良等種種問題。這些問題盤根錯節,牽一髮動全身,需要大家一起來思考,謀求解決。

在日常生活中,你可以不起油鍋、不燒香,或與抽菸的朋友保持距離…,以避免接觸PM2.5的風險;但你離不開被大型污染源排放擴散的公共空間:街道、公園、學校、辦公室、商場…。在這些公共空間中,一般民眾呼吸的權利尚未被充分看到。

博物館展示目的之一,就是為了觸發社會大眾的省思和討論。這是「科學」與「藝術」交會之處。台中科博館年終展覽:「島嶼浮塵:PM2.5視界」,將結合多位科學家、藝術創作者,以及關心環境的團體與個人,企圖通過創作及研究,觸動大眾的省思和開啟討論之門。展場中並設計了一個「我有話要說」教室,讓觀眾可以坐上講台,發表自己的看法,並被錄影播放。這是一個由不同專家提供資訊和創作,企圖與社會大眾溝通,一起思考如何解決塵霾問題的展覽。因此社會大眾的參與討論,將是成就此展覽的最後、卻最重要的一塊拼圖。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