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星期專論》 川普時代是真還是夢?

◎南方朔

美國總統是當今世界上最有權力的個人,但他的個人權力究竟能有多大,卻難有定論。在此可以舉美國總統史上的幾個特例為證。

在廿世紀初,威爾遜總統形象良好,學識卓著。他曾任大學校長及州長,但在一戰後他主導巴黎和平協議,卻惹得人民反對不已。最後是搞得他心神耗弱、夜不成眠,必須整晚祈禱才可心神安定。最後是心神昏亂、抑鬱而死。威爾遜只做了一件錯事就受到如此的心靈懲罰,在美國總統史上乃是特例。

在近代總統裡,一九七七年卡特打敗尋求連任的福特,卡特乃是個真好人,他也是後越戰的第一個總統。這位種花生的農夫總統有鑒於軍事和情報擴張乃是美國之禍,他上任後即大砍秘密特工員額,人稱之為「耶誕節大屠殺」,於是美國的「軍產複合體」就全力對他抵制。軍方派出一隊老弱殘兵去援救被伊朗扣押的人質,當然慘敗而歸,於是這本帳就全算在卡特總統身上,而且主流勢力也拒絕合作,於是卡特遂被貼上無能的標籤,他任內也是經濟上悲慘指數最高的四年,於是他只幹了四年一任,就被雷根打敗。但後來的人卻認為卡特總統是位真傑出的人物,他只是得罪了主流勢力,因而政績不彰。卡特的教訓是:控制美國的乃是主流勢力,特別是已大到自成體系的「軍產複合體」,任何總統得罪了軍方,就不可能有好下場。

二○○○年小布希和民主黨的高爾打成平手,最後是大法官投票,小布希才僥倖獲勝。因此當時美國評論家及人民都認為,小布希命中注定是個弱勢總統,他的「天命正當性」(Mandate)不足,不可能做出任何事,但誰也沒想到,「九一一」的恐攻救了小布希,他藉著「九一一」煽起人民情緒,大舉擴軍並展開各種對外入侵,他成了二戰後最好戰的總統,但他的軍事擴張主義卻也把美國搞得國窮民也窮。

二○○八年歐巴馬這個黑人總統上台,他以「改變」為口號,但美國的財團及軍事部門早已強大到不容任何動彈,而且美國的兩黨對立,已到了驢象惡鬥的階段,因此歐巴馬任內什麼也沒有改變,他只是有時候姿態放緩一點、迂迴一點而已,歐巴馬任內發動了七場戰爭,乃是向軍方妥協最多的總統,歐巴馬為了向華爾街妥協,財經也沒有任何改變,因為國會驢象惡鬥,歐巴馬在許多事情上都刻意閃避掉國會,用總統的行政命令權而為。歐巴馬任內只搞戰爭,另外則是搞外交,而且仰賴「親信秘密外交」,美國與古巴和解,和伊朗談判,都不是靠在國務院任職的文官,而是靠他的私人親信,歐巴馬其實已嚴重破壞了美國的官僚議會政治。

我在這裡以美國總統史的幾個人為例,目的就是要指出,美國的選舉是一回事,選舉時的發言是另一回事,至於這些發言和主張究竟能實現多少則更是另一回事。在概念上,川普是個孤立主義者,是個貿易保護主義者,但他這個總統卻贏得極為脆弱,他有多數選舉人票,但卻輸了選民票,因此他也是個「天命正當性」有缺憾的總統,他當選後許多大城都發生群眾的抗議,這些抗議將來都是川普施政的壓力。而且選舉行為是選民的個人選擇,而施政時所針對的就是國內外各種體制的互動。因此川普當選,他就任後到底能走多遠,就成了世人關切的新題目。

例如他要在美墨邊界建造圍牆並驅逐非法入境的移民工人。這說之容易,做起來卻難。美墨關係將會惡化,甚至波及美國和中南美洲國家關係,而且非法入境的移工,早已成了一種體制,美國的中南部許多行業及家庭都要靠這些移工,任何草率的決定都會引起巨大的內外反彈。由於圍牆及遣返移民不可能在國會通過,川普可能以總統行政權力實施。單單圍牆一事就複雜無比。

至於川普要求其盟國負起自己的安全責任,並發展自己的武器,但川普的這種想法說之容易,行之更難。戰後美國的二元秩序早已七十年不變,它已形成一種思想體制和秩序,涉及軍事和財經領域,如果想要改變,則美國的盟國關係必將改變,俄中就會填補權力的空檔,美國的軍事外交體制必定反對抵制。最近英法拒參加歐洲外長會議,日本更對美國的改變恐慌不已,選舉期間美國軍方已多次放話,他們對川普可能抗命。這顯示在舊結構已七十年的此刻,改變幾乎不可能,川普的孤立主義走得下去嗎?

至於川普的貿易保護主義也不易實現。當今的全球化,各國都有得有失,川普如果硬推保護主義,引發貿易戰,全球必將受害,而美國消費者可能受害最大,而且美國公司也未必回流,川普的保護主義阻力超過了預期。

而川普以為他要使美國再偉大,但一個國家如果人民貧窮就絕不可能國家偉大,但川普只對富人減稅,根據「經濟學人」估算,川普的減稅及擴張支出,到了二○二六年,只會使美國的赤字在GDP所佔的比重增加廿五%,美國只會變得更窮,不可能更偉大,雷根時代的保守革命現在已不可能。川普的時代可能只會使美國更壞而非更好。

因此在概念上,川普講得好聽,但可能只是畫了一個空的大餅。所謂的川普時代,最後可能只是一場幻夢!(作者為文化評論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