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大肚山「滯洪池」奇談

◎ 張國輝

日前水利專家張炎銘先生投書「別把滯洪池想得太美」,指出滯洪池僅能「滯洪」,不能「治洪」。他還說,滯洪池該排空時不排空、該減蓄水時又不減,滯洪池將喪失功能,豪雨時周邊、下游照樣淹水;最後他說,台灣地狹人稠,建造滯洪池非常不利環境,張先生的看法筆者頗為贊同。

依民國一○二年修正的「建築技術規則」四之三來說,建築基地面積三百平方公尺以下及未增加建築面積之增建,應設置雨水貯集滯洪設施,台中工業區有一○二五家工廠,舊有的工廠,大多在地下設有雨水貯集的設施,最近有工廠想要擴廠時,不但被要求依「山坡地開發利用回饋金繳交辦法」繳納回饋金,又要依新修訂的「建築技術規則」施設雨水貯集滯洪池,也就是將以前的雨水貯集池打掉,為了要符合最新的規定,光要找設置的地點,就讓工廠負責人頭痛不已。

四十年前,台中工業區是依大肚山的山坡開發的,六百公頃的工業用地,沿著山坡都建有大型的擋土牆,它就像梯田一樣由山腰直上,擋土牆含住宅區在內,超過五十面。經過四十年的歲月,梯田上的地質都穩定下來了,雨季時工廠的洪水靠道路兩旁的大型雨水道排入兩條貫穿工業區的主要溪流,四十年來未聞工業區有過廠房淹水的情事。如今要求廠商設置滯洪池,上萬坪基地面積的工廠要設三處的滯洪池,因此包括坪數在三百坪以下的工廠,台中工業區要設上千個滯洪池,這些蔚為奇觀的坑坑洞洞鋪在大肚山麓,真的有必要嗎?

有人擔心,這些坑坑洞洞的滯洪池在該排空的時候不排空,尤其雨季時,萬一它的含水量過飽和,勢必壓垮擋土牆,是否會發生骨牌效應,反而毀了台中工業區?

法令的制定要務實才有意義,也才有執行的可能,筆者認為這些規定應交由地方從務實面去制定,而不是中央訂了要全國一體適用。

(作者曾任台中市議員、台中市政府社會處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