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面對北京的隨聲吠影

每年的九月,基於聯合國召開大會的關係,一向是台灣的外交月。一九七一年「中華民國」的中國代表權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之前,常駐聯合國代表楊西崑是從台灣派出去的;一九九一年起,政府正式開展官方的參與聯合國行動,每年都商請友邦在聯大總辯論的場合為台灣發聲,至今無一日停歇。今年,則因聯合國專門機構「國際民航組織」(ICAO)不再邀請台灣的爭端,使得九月的天空更加的外交。

更加的外交,不是形容詞。近日落幕的總辯論只有十三友邦演說挺台,此一少於過去十六國、十八國發言的現象,受到國際媒體的注意,並且被解讀為:顯示北京在蔡英文當選總統後,進一步加強了對台灣國際空間的打壓;而台灣作為全球第十四大經濟體,竟被排除於國際社會之外的荒謬與同情,透過傳播,無疑創下了近八年來的新高。

此一國際輿論的走向,對於台灣多數國人來說,非但毫無挫折感,而且是千金難換的高調宣揚。當愈來愈多的聲音在表述台灣時,即凸顯了台灣的存在;同時,這個存在,顯然不是中國可以代表的,否則北京政府直接通令台北照辦即可,何須這麼費神,伸長著手到各國際組織去進行壓迫?

中國毫無自覺,這壓迫的行動,事實上就是在向各國區別台灣名副其實正是中國所自外的「他者」。既然現實如此,昨天,中國國台辦竟再度隨聲吠影,說什麼:「台灣不接受兩岸同屬一中,就是不放棄兩國論的立場」,堂堂大國,對著蕞爾小國,如此放刁撒潑,才真是《環球時報》所評的自取其辱。

台灣作為一個民主國家,面對客觀環境,可以善盡一切方法,但不可違背主觀意志,因此今後該怎麼做,就應當怎麼做。至於所謂的方法,肯定不是馬前總統近日所說「做事情要講方法」的方法,一來是他的方法多數民意反對,如果大家認為他的方法可行,國民黨不會在行政與立法部門被完全推翻下台;二來他的方法,翻譯成白話就是跪地,要跪,早在一九四九年就可以屈膝,但自兩蔣以降,此間的歷任總統沒有一個人願意,是這些國家元首知恥,可不是馬英九厲害。

那麼究竟何謂方法?國際之間,為溝通歧見、解緩對峙,經常授權使用秘密管道(back-channel)進行交涉對話,以台灣的特殊處境,需要與各大國保持暢通的聯繫,中國是台灣身旁最具威脅的敵對方,當然也應該促進相互了解,其中包括我們對中國的認識,以及中國對台灣不要誤判。因此,蔡英文政府需要檢視是否建立了有效的管道?是否具備談判的能力?

而前述要到位,又建立在兩個基本前提下,那就是正確認知中國共產黨對於政策路線,講究的是組織紀律,不是人脈交情,尤其在對台工作上,歸結到底,它是一個整體,不存在「國台辦是一回事、習近平還沒講話」的幻想。其次,對於任何交涉對象所傳達的訊息,皆不可盡信,需要多方查證,謹慎研判,倘若有錯誤理解,或道聽途說,反而是非常危險的冒進。

除了必要的耐心對話,對於中國今後的可能行動,國人要求國安會本於職責,現在就必須完成最壞劇本的撰寫,並且備妥因應方案,提早進行事前的演練。所謂的劇本,可不是尋平學者信口開河、想當然耳的諸如雪崩式斷交等等作文比賽,必須有具體的時間、空間與行動,足以在事發時實用操作,並可供事後驗證檢討。唯有充分的準備,才夠格是為一個稱職的政府。

最後,台灣勢必要與中國周旋的格局,或許是歷史的、地緣的宿命,然,「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換個角度看亦並非全是一無是處,數十年來,台灣存活的要件在國家的綜合實力,因此新政府自二○一六年接手後,最核心的任務應該是儘速減少內耗,埋頭厚植台灣的各項實力,這是我們國家能夠繼續站立下去的根本基礎,也是政治領袖需要念茲在茲的必達使命。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