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陳菊市長的「反迫遷」挑戰

◎ 張其祿

近日「反迫遷」的議題正使民調向來領先的幾位地方首長,如高雄市長陳菊與台南市長賴清德等焦頭爛額,甚至與昔日的戰友已經割袍斷義。先不論箇中原委及是非曲直,這些個案與抗爭所造成的困境正是考驗一位行政首長是否具有擔當,以及是否有著「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意志及決心。

凡是曾修習過公共政策分析者都了解,所謂的公共政策就是政府選擇的作為與不作為(Public policy is whatever governments choose to do or not do),而這個定義所揭示的意義就是政府的公共政策除了一般意涵的作為某事之外,亦有相當多的情況是「不作為」(non-decision)某事。直言之,許多行政首長在面對爭議性大、抗爭強度高的公共問題時,「不作為」係為常態,更是明哲保身之道。

以近日高雄旗山大溝頂與三民區果菜市場的拆遷為例,其皆為延宕數十年的爭議性課題。對行政首長而言,可說是最好不要碰觸的馬蜂窩問題,所以「不作為」正是上策,亦造成此等問題始終懸而未決。事實上,陳菊市長向來擁有市民的高支持度,且任期僅餘兩年左右,實可「太平地」任滿卸職,而無須自陷此等爭議。如今陳市長卻能勇於承擔此等爭議的問題解決責任,其精神已值得市民嘉許,並證明其勇於任事的擔當。當然,在政策執行的過程中,於實質及程序面如何平衡公益及私益的需求,仍將是重大的挑戰,而吾人也樂見一位有擔當的市長能夠有效地克服這些挑戰。

(作者為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