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國中教育現場很多吳寶春

◎ 黃彥維

在臺灣的教學現場中,國中生有將近四分之一的人是屬於學習成效低下,簡單的說,一班三十個人,就有七個人只是坐在座位上虛度時間,少有收穫。

這狀況到底多嚴重,我們從國中會考結果來看,便一目了然。師範大學的會考教育中心資料,一○五年會考待加強比率(C級)平均有二十三.一二八%,一百人裡,有二十三人是學習無效的,將近四分之一。而國人最看重的數學與英文,待加強的比率更是超過三十%,換言之,三個人中,就有一人是無學習成效。

以國人從小學到大的國文科為例,會考國文一共考四十八題,只要答對超過二十題,便不會計入待加強(C級)。而會考全為選擇題,每題有四個選項,你只要能答對十一題,加上剩餘的三十七題用猜的,按比例來看,四分之一的命中率,37/4會猜對9.25題,11+9.25=20.25,答對數便達二十題,是會考中心公佈的基礎等級(B級)。

從上可得知,四十八題中,只要能答對十一題,便擁有教育部認定的基礎國文能力,四十八題答對十一題,不到二十五%的要求,這是一個多麼低的門檻,但我們的國中生有十六.六七%的人,連十一題都答不出來,這是一個多麼恐怖的事情。更可怕的是,會考題目已日趨簡單,實際上待加強的比率,遠遠超出會考中心公佈的數字。

待加強的國文程度到底如何?這是很多人好奇的,也是很多老師不敢講的,簡單的說,近乎沒有,國中三年教育的成效微乎其微,多數孩子無法獨力朗誦國文課本的任何一課課文,欠缺基礎的識字能力,無法完成聯絡本中的五十字心得短文,欠缺文字表達能力。

標準樣板人物就是國中時期的吳寶春,連一斤是十六兩的基本單位換算都不知,身上看不出受過義務教育的痕跡,只是,吳寶春是特例中的特例,他自立自強,靠著自身的努力打出自己的一片天,有多少人能跟吳寶春一樣,擁有自己的一片天,而不是成為社會的邊緣人?太少了。

一葉知秋,教育界弊病叢生不是一日而成,我們花了這麼多資源在教育上,產出卻如此低下,發生了什麼事?我們沒有好好反省,反而掩蓋事實、粉飾太平,當學生不及格過多時,我們降低標準;當大學生比例不夠時,我們廣設大學;當學生答不出答案時,我們簡化題目。數字漂亮了,但實際上呢?問題依舊還在,成效低下的學生沒有變少,只是,他們在報表上消失了。

(作者為代課老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