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大破大立 走向體力強國

馬英九前總統任內有個觀念是正確的,他說:「要有體力才有國力,要強國一定要先強身」;甚至宣示要把台灣打造為運動島。為了宣傳這個政策,愛好長跑、游泳的他,經常以國家元首身分參加體育活動,希望達到帶動社會的效果,立意堪稱良善。但是八年下來,台灣的整體運動風氣與國際競技成績,不要說距離先進國家的腳程仍然遙遠,就是與自己做比較,進展也並不符理想,原因究竟是出在哪裡?值得新政府把問題分析清楚,才可能提出解決方案。

舊總統看似有方向,但是總結舊官僚、舊協會四年下來的績效,卻是百病齊發,國人負評如潮。診斷肇因,或可歸納出幾個新政府不宜再複製的治理教訓:首先,發想與作秀都很容易,但施政要有能,在於以正確的方法落實;其次,政策要施行,要建立健全的制度,並交給專業熱忱的人執行;此外,體育要走上產業化,需要從觀念、教育、訓練、獎勵、租稅提出全面的配套,而不單只是最終引進企業經營的形式改變而已。

上週末,針對這次里約奧運的與賽,教育部體育署舉辦了檢討及策進的研討會議,其中有幾個重點,可以看出在歷經連番風雨後,體育主管部門有意力圖變革,包括:提升體育預算比率,明年度是十五%,八年目標倍增;未來成立由第三方組成的「體育仲裁小組」,處理選手與協會之間的紛爭;以及十月份將提出修法草案,就運動單項協會的組織、人員、財務進行更嚴格的規範等等。

新政府已經擺出起手式,新總統也標舉「體力就是國家競爭力」,把體育視為是戰略項目,但是五二○之後,雖然已經提高決策層級,在行政院成立體育運動發展委員會,作為統合與規劃國家體育政策的單位,然不容諱言,下面做事的手腳還是維持著舊官僚、舊協會,這不僅是八月奧運前後各種出包事件傳染性發生的背景,恐怕也將是今後新政策迴避不了的舊包袱,因此遲疑、鄉愿不得。

有關政府與協會的關係,目前主要是透過國民體育法第八條,對民間公益體育團體的成立及考核做規定。今年五月上旬,本法才完成修正,明定各協會的業務需接受政府的定期考核,而考核的項目應包括民眾參與的規劃,可見體育署不是不知道問題所在,如今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醞釀再度修法,並且增列相當大幅度的更張,是否官僚的鈍化是積習難改的要素?同時,協會的遊說動員能力莫非已橫跨藍綠國會?則是另一觀察重點。

國家預算用於體育項目的比率,台灣目前僅佔總預算的○.四%,日本則是二%,新政府在新年度先調高十五%,當然是好的態度,不過眾所周知,由於預算有限,多數還是要仰賴民間力量與企業贊助,因此單項協會的發言權在此。最近,田徑協會不通過理事長的請辭案,秘書長淚訴要一起走,體育署長還要趕往慰留,好似體育是什麼原罪,讓犧牲已到最後關頭,這樣的劇情,是台灣發展體育該有的新氣象嗎?

除了面對體制與人的問題,要將體育產業化,一定要腳踏實地從根本開始,全方位的去做,才可能厚植發展能量。最基本的一點是從小學、國中到高中的體育課時數問題。歐美各國原本運動風氣就盛,各級學校每週的體育課節數或是課後運動社團的蓬勃,遠遠超過台灣。就算是在東方競爭激烈、升學壓力較大的鄰近各國比較,台灣對於體育課的重視也低於日本、韓國。以日本為例,中小學的體育課每週是三節,並且明定各類運動的內容,以均衡發展,不似台灣動輒借課,而其課後的體育活動,不可計數。一個國家自幼養成學生運動的習慣,自然普遍性的提升運動的能力與愛好,這正是體育走向產業化,構成良性循環的堅實基礎。

如果以體力來評量國力,台灣不僅是弱國,對照當前體育界的生態,恐怕還是爛國,我們必須走向強國,唯有大破大立才有機會。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