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記者節談國家通訊社

◎ 呂一銘

最近看到幾則中央社的報導,覺得很詫異。比較顯著者,例如:「二○一六總統大選勝出後,便不斷有傳言中客來台旅客遭縮減。有消息指出,一家專營中客團的旅行社因跳票無預警倒閉。業者表示這只是開始,後續還會有更多專營中客團的旅行社倒閉。」另一則是:「前立委沈富雄今天說,新政府有四項缺失,包括總經概念的陳腐、核心價值的搖擺、雞刀殺牛的無力、整體團隊的平庸;他說,這些大都是性格使然,『一旦成形,難望翻身』。」

此二者皆有違新聞基本專業原則。包括:有聞必錄,或引述或採訪的消息來源,片斷不周全,易產生誤導,或以偏頗的消息求證於人,要人評論,乃至查證和平衡報導均不足,或採主觀建構式的夾議夾敘的編寫等等。

比如只片面報導「一家旅行社無預警倒閉」,便易使人誤認民進黨執政,因不認同九二共識,遭到中國施壓,限縮中客來台人數,導致旅行社倒閉,淪為「一切都是蔡政府的錯」。然而兩岸觀光問題盤根錯節,涉及主權,還涉及政治、經濟、市場等因素,因果無法一概而論,更不能貿然誤指一家旅行社倒閉,就會立即產生骨牌效應。

至於後一則新聞,中央社根據一名前立委的臉書,摘錄報導,而未見有學界多元看法或府院的平衡說法。其有違專業已不需贅言。

中央社是國家通訊社,逾半以上的預算來自納稅人的血汗錢,本須在新聞專業善盡職責,並起帶頭作用。像英國國家廣播公司或美國之音,雖是國家媒體性質,但在涉及國家領導人或政府部分,均有相當的查證和「實質」的平衡報導,堪為例證。自也不會像台灣的媒體主觀建構式「夾議夾敘」的編寫等氾濫,常遭社會非議。

傳播學者、亦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的塞繆爾.佛里德曼(Samuel G. Freedman)就認為,新聞記者的角色,從來沒有像今天數位化的時代這麼重要過。而不論網路或傳統主流媒體的生存關鍵,乃在尋回正統最高價值的「可信度」,回歸新聞求真求實的核心價值,善盡「第四權」的職責,才能得到閱聽大眾的信任和尊敬!

這也是我一個老記者在記者節的心聲。

(作者曾主持財團法人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每月新聞觀察報告計畫十年)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