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請教國防部兩個基本問題

蔡英文總統最近在視導漢光演習。(記者蘇芳禾攝)

蔡英文總統最近在視導漢光演習時宣布,現階段的國軍,需要一套確認方向、改變文化的「軍事戰略」,她已經責成國防部,要在明年一月完成初稿,現在正在國防部長馮世寬和參謀總長嚴德發的督導下,積極進行。三軍統帥此一揭露,相信不少國人具有高度的興趣想要了解:蔡總統所謂的軍事戰略意指為何?而軍方又是以什麼方法在規劃我國的軍事戰略?

何謂軍事戰略,蔡總統只有簡略提到「這份新的軍事戰略,除了收集各方的意見,更應該透過國軍內部的發想和討論,共同來完成」,並未做出明確的定義;然而,依據台灣特殊的國家處境與國防需要,吾人以為陸海空三軍應該先說明各自的建軍目標是什麼?而後是三軍的備戰狀態又是如何?只有先把這兩個基本問題給答好,才有可能進一步跨越到這麼高層次、大領域的戰略問題。

建軍目標,講白話,就是打什麼仗?第一次大戰結束後,法國與德國的政治與軍事菁英都在探討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下次戰爭將會以什麼型態出現,法國的將領們根據過往以壕溝、鐵絲網、機關槍取勝的經驗,認為防禦工事至關重要,於是築起了僅次於中國萬里長城,綿延達七百公里的馬其諾防線;而德國的軍方要員則主張閃擊作戰,飛機、戰車才是致勝武器,於是各自展開完全相左的建軍準備。

同樣歷經一戰背景,同樣是大國的領導階層,卻一守一攻,做出不同的建軍目標,可見這題看似簡單,卻是一個極其複雜且嚴肅的問題。眾所周知,一九四○年,德軍翻越阿登高地,出其不意從背後襲擊,進而全面進入法國,這個結果說明,建軍目標萬一設定錯誤,將導致軍事失敗的可怕後果。這是為什麼軍方必須先向統帥報告:台灣面對外敵威脅,未來,或今後十年,究竟會打什麼樣的仗?

一個附帶提問是,台灣最大的假想敵較可能打的是主權之戰?或治權之戰?若是後者,則要佔領,前者不然,要的是屈服,證明台灣為其一部分。這兩種戰法顯有不同,防衛固守之道當然就不一樣,例如,是登陸戰,或是電子戰更熾烈?台灣做為小國,不能不想清楚。幾個月前,美國蘭德公司發表的最新報告,建議台灣減少戰機購置,轉而投資地對空的機動式防空飛彈系統的建立,有其相當的現實基礎,我們的評估又是什麼?必須好好研究。

依據前述的建軍目標,接著,軍方必須答覆的是我們的備戰狀況到底如何?這包括現在的軍力以及立刻動員的能量兩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編制是否適當、武器是否到位、訓練是否合格、士氣是否充沛?募兵員額不如理想,甚至陸軍官校已連續兩年招生未滿,這是前所罕見的現象,代表什麼意義?第二部分則是後備兵源的實際戰力問題,義務役業經縮短為四個月,這些役男一天部隊未下過,將來萬一有一天需要派上第一線去保家衛國時,堪用嗎?

蔡總統上任後,有意識、有行動地關注軍事事務,這個出發點非常正確,相信應該有助於矯正前政府在過去八年對國防的刻意輕忽與弱化。馬英九時代的國民黨政權,假設只要改善兩岸關係,即可降低戰爭的機率,從而得以減少軍購、裁減兵力,彷彿把軍隊的存在當作是裝飾品;殊不知,若缺乏國家的總體實力,包括以硬實力與軟實力為後盾,台灣連上談判桌平起平坐的身分與資格都不會有,何來「中華民國」可以表述?何來維持現狀?又何來獨立自主?

政黨輪替下的新局,新民意已經誕生,台灣對國防的集體思維,也到了該轉型的時刻,這個國家與人民如果需要擁有自衛能力,我們就要敬重軍人,恢復其光榮感;如果報效軍旅者希望得到社會的肯定,就得在文人政府之前,不卑不亢,展示勇氣,表現專業,提出真正符合台灣生存所需的建軍備戰計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