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如何幫勞工爭取更大的福利?

◎ 李翼文

企業不能因會換新的老闆而改變對員工承諾的權利義務,國家也不能因為執政團隊換人而改變原先的承諾。

前朝歷經多次社會對話,調整到單週四十工時、刪除七天國假、提高加班時數,後來新政府因立院反對人士及勞團主張,改說要恢復七天國假。七天代表多少成本?一年上班242天,7÷242=2.9%,隨便加一個雇主額外支出的政策下去的時候,企業額外增加近三%的成本,邊際獲利二至三%的小企業如何承擔?

企業今年的行事曆沒有包含9月28日、10月25日、10月31日、11月12日、12月25日等五天的休假日,現因政策反覆,令人無所適從。

政府在很多政策上與勞資之間的溝通也需要誠信,要讓勞方或資方覺得政府講出來的承諾會兌現,積小信為大信,彼此有信任基礎,未來在很多重大政策的推動上才可能得到對方的支持,即使不支持也不會強烈反對。

勞退新制和勞保年金都是歷經十年的研擬與溝通才公告實施;勞工債權跟銀行抵押權同一順位也是五年才竟其功,可見重大勞工政策是需要時間慢慢與企業主溝通,像是增訂產檢假、陪產假,企業各增加一、二十億支出,為什麼社會沒有像最近這樣強烈反彈?當你跟企業主建立互信的時候,政策的推動就比較順利,也才有可能幫勞工爭取更大的福利。

七休一裁量基準只有三種例外。跨區就業勞工不分型態都有返鄉需求,七休一讓他們必須一天往返台北、屏東;各行各業勞工都有國外出差或會議,超過七天如何處理?

處在變動的環境下,人民需要的是可信賴的政府,提供安定的經營與就業環境,制定可落實的政策,而非製造不安。

(作者為企業經營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