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看得到與看不到的風災

上週五,尼伯特颱風重創台東地區,各界慷慨解囊,人員機具馳往災區,全台灣都往台東出發;連在台灣的外國人也見義勇為,希望盡一分心力協助台東恢復美麗。但在大家投入災後重建之際,卻有口水政客盡說風涼話,他質問,賴清德在日本地震後捐款,現在應該對台東捐助更多金援。他還說:捐錢給台東人,若比捐給日本人少,還真的很不要臉。對捐款進行政治檢驗,似乎是專制中國的專利,如今被應用在台灣,跟民主氣氛實在很不搭調。

尼伯特颱風重創台東地區。(資料照,記者張存薇攝)

近年來,自然與人為災害頻傳,在全球化的時代,各地的精神關懷與物資援助,往往很快便傳達到災區,這是全球化可貴的一面。但,對於向遠端的災區伸出援手,及時慰藉無依無靠的災民,有些人還是難免根深柢固的偏見。例如,台灣援助中國,某種偏見的人認為是義務,聲稱血濃於水;至於台灣援助日本,那些人卻解釋為皇民意識作祟,把自己對日本的歷史仇恨,投射到跨國界的人道關懷。人道無國界,這麼簡單的現代文明價值都不懂,還噴什麼口水?

人飢己飢,人溺己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所表現的是人類崇高的愛。在台灣,很少有人會苛責,誰捐的錢比誰多比誰少,因為金錢不是唯一的衡量。菜販陳樹菊長年捐款助人,至今總金額還不及某些富商一次的捐款,但國際慈善機構紛紛予以表揚,肯定她不求回報的利他主義。聖經有則故事,「很多財主奉獻了大量的錢;後來來了一個窮寡婦,投進了相當一文錢的兩個小銅錢」,耶穌看了說:「這位窮寡婦比其他人奉獻的都多,因為他們不過奉獻了自己剩餘的,但這窮寡婦卻奉獻了她賴以維生的。」捐款要看其用心,金額不是問題的本質。

因為風災瞬間發威,國人體恤自己家園的一部分,以及流離失所的同胞手足,而發之以各式各類的熱心作為。大家展現的同胞愛,未必能一夕之間完成重建工作,但這樣的感情凝聚持之以恆,人們透過善行喚出人們內在善良的本質、互助的精神、不求回報的付出,擴而大之社會、國家也更有機會往正向發展。台灣是一個溫暖的社會,儘管近年國計民生不如以往,儘管口水政客口沫橫飛,這種敦厚本質並沒有改變,以致外來觀光客有「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之感。

災害重建茲事體大,真正可以重建自己家鄉的仍是災區的居民。台灣東部,颱風、地震等乃不可改變的地理環境,正因如此更應敬畏、順應、調適、減緩自然的威力,將永續經營環境生態當作重要課題,確保世世代代安居樂業。同時,也應改變地方的政治生態,杜絕政商利益共同體、竭澤而漁,許多地方政商勢力日積月累的過度開發,其所造成的破壞是無法靠中央政府或外來援助來復原的。台東風災過後,有「縣府擺爛市長出國」之說,恐怕只是冰山的一角,自己的家鄉自己救,如何救則有賴在地行動。

至於這次颱風,造成更大範圍的災情,依舊是愧對國家民族的誤放颱風假。颱風假不是假,但停班停課事後證明誤判,教育產業經濟金融都為之空轉,長期以來備受詬病。台灣每年有颱風,今年第一次颱風,大部分縣市便誤判。颱風預測有其限制,加強專業固屬必要,但如今與其歸咎中央氣象局,不如研擬可行的整體方案,兼顧國人的身家安全與教育產業經濟金融的正常運作。台東受創是看得到的,教育產業經濟金融受創是看不到的,只見前者不見後者,豈謂明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