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台灣美食 羅馬字菜單

◎ 邈雲漢

關於菜單英譯,最近有人主張音譯。筆者認為,以歐洲各國在美洲的餐廳,以及哈利波特為例,根本就不該翻譯:尤其不能專照滿大人的支那話音譯,而應該以羅馬字呈現原文,加上英文簡略的材料、做法。筆者主張的做法與「音譯」的差別在:脫離漢字,是將原語言發音羅馬字化。如果糾結在漢字上,吉拿富就是 Jínáfù 而不是 cinavu 了。

在石岡一郎號稱「復興中華文化」的威權遺毒下,嚴禁羅馬字。因此,中華民國流亡政權在臺北統治下的人民往往文、字不分:看到漢字就以為是中文;看到羅馬字就認定是英文。其實漢字有可能是日文;羅馬字可能是德、法、西、葡、捷……外,甚至可能是越文、臺灣羅馬字,當然也有可能是滿大人的支那文(Mandarin Chinese)。比如「東京」是日文漢字,而 Tokyo則是日文羅馬字。「蚵仔煎」是中文漢字,「Hézǐ jiān」是滿大人的支那文的羅馬字,「ô-á-tsian」則是臺灣羅馬字。而筆者一夥就經常很 kuso 地愛用漢字來寫英文(畫鴨有毒癮?花毒油亡土億吐奶?)。

北美洲的法國餐廳菜單上的菜名也都是法文,最多在法文菜名下用英文稍微描述一下做法。蝸牛叫 Escargot,不叫 Snail。以加拿大多倫多老牌法國餐廳 Auberge du Pommier 的菜單(http://www.aubergedupommier.com/menus/)為例,連可以輕易譯作 Tuna 的鮪魚都堅持作 「Thon」, 再註解為 「grilled tuna, Alsatian cabbage, quince, caramelized cipollini onion」。哈利波特第四集火盃的考驗中,有出現 Bouillabasisse 這道菜。它是法國普羅旺斯馬賽的古早味。是霍格華茲接待來自法國的參賽選手時,為了讓他們感到賓至如歸而特地準備的家鄉味。英文版書中提到這道菜時,用的字就 「Bouillabaisse」這個字。妙麗跟榮恩解釋說那道菜是Bouillabaisse,菜名用的是法文。哈利波特是部英文著作,但一碰到法國菜就轉了彎,菜名寫的是法文原文,不再是英文。北美港式飲茶一開始只打算做華人生意,推車小點更無菜單。但現在哪個愛吃飲茶的老外不懂 har gow, sieu mai (廣東話羅馬字)?

意譯的格局太小:只想到如何在自己店裏賣給現有的人客。因為無法統一,所以只能幫助到讀到同樣譯法的顧客。菜單翻譯,除了要讓客人看得懂外,更要讓客人有能力轉告其他人、其他店家:可以「呷好逗相報」,可以在別家餐廳,甚至另一個國家,點到自己愛吃的東西。這點只有採用原文羅馬字才做得到。

老外不會被音調嚇到,就像不懂法文的美國人一樣敢進菜名保留法文的法國餐廳。他們會想辦法學著唸 ô-á-tsian。越愛吃的,發音越準,一如「蝦餃、燒賣」的流行。若是意譯,除非每一個其他的店家的英文都夠強,還都腦袋靈活的到聽得懂Taiwanese bread bowl、oyster omelette, Taiwanese hamburger, soup dumpling。請試試看到沒有英文菜單的店裏用以上英文點菜,看有幾家聽得懂?請再去各大學外文系考考有幾個高材生有能力還原那四道菜的原名?Taiwanese hamburger會不會被當作「美X美」?對餐廳服務生來說,kuann-tshâ-pang 唸得再走精,都比 Taiwanese bread bowl 好猜吧?

以羅馬字呈現原文發音,不但是為了展現每道菜餚背後文化的自信,更是最高度的商業考量:教育客人,讓客人經由菜餚而多認識自己的語言、文化。除了美食外,更為人客加碼文化體驗。面子、裏子:都有了。

(作者為業餘翻譯,曾翻譯菜單、食譜)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