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健康醫療網》怕膝蓋磨損不敢動? 「運動」才是膝退化治療第一步

近年來,越來越多研究顯示,中等強度的運動不會引發退化性關節炎,在沒受傷且不過度使用的形況下,逐漸增加的壓力反而會提升膝關節耐受性。

退化性膝關節炎是許多長者的困擾,最常見膝蓋疼痛或行動時發出怪聲,走久還會酸又痛。57歲林太太退休後喜歡逛各大百貨公司、喝下午茶,常常一走就是一整天,在朋友圈裡有百貨女戰神的稱號,但近幾個月來,林太太開始感到右膝疼痛,蹲下時膝蓋有緊繃感,讓她逛街征戰的時間不得不減少,因此到骨科就診,經過膝關節X光檢查,發現原來是退化性膝關節炎。

預防及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應以「運動」以及「減重」為核心基礎。(www.freepik.com)

膝關節退化成因複雜 58歲以上每5人就有1人

恩主公醫院骨科林冠宇醫師表示,據衛福部統計,全台約有350萬人有退化性關節炎,58歲以上的長者中,每5人就有1人飽受關節退化之苦,且女性發生率較男性高,不過膝蓋退化性關節炎成因複雜,如年齡、肥胖、職業(常需蹲或跪的工作)、舊傷、衝擊性運動(如打籃球)、遺傳等都是退化性關節炎的危險因子;另外還有組織的修復能力下降(例如年紀大),加上關節結構問題,與環境因素複雜交互作用,皆有可能引發膝蓋退化。

人工關節置換有感染風險 一次性自體軟骨助改善

膝關節退化通常會先安排病人進行復健運動及藥物保守治療,若6個月以上仍無效,可考慮關節內注射玻尿酸或自體血小板增生療法(英文簡稱PRP)。然而,林冠宇醫師說,較嚴重的退化性膝關節炎,對上述治療方法的反應通常較差,這時就可能需要接受手術治療。

傳統的手術為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後需配合復健,有感染或人工關節磨損因而需做再置換手術之風險。近年醫材及手術技術進步,除了人工膝關節置換外,還有半人工膝關節置換或矯正截骨手術等選擇,適用於不同程度及類型的膝關節炎患者。

而最新的一次性自體軟骨修補手術,則是擷取病人少量非應力區的自體軟骨,經切碎、特殊處理後,以微創手術植入關節軟骨損傷處,形成再生軟骨組織來修復軟骨缺損,不僅傷口小,手術時間也大幅縮短,病人也不用承受第二次手術的風險。

運動、減重為核心 提升膝關節耐受度

為打破許多人因害怕關節退化即減少運動,甚至「不動」的迷思,林冠宇醫師也前進社區與民眾分享,預防及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應以「運動」以及「減重」為核心基礎。近年來,越來越多研究顯示,中等強度的運動不會引發退化性關節炎,在沒受傷且不過度使用的形況下,逐漸增加的壓力反而會提升膝關節耐受性。

林冠宇醫師說,退化性膝關節炎病人最常見的症狀就是「膝蓋痛」,或是關節僵硬,行動時會發出喀喀的聲響,導致無法蹲下、上下樓梯無力,站立或行走太久會感到下肢疼痛痠軟。(健康醫療網提供)

林冠宇醫師提醒,運動的種類與強度,應依據病人體質及疾病程度,並由醫師與治療師設計,才能夠達到保護與鍛鍊的目的。例如體重過重、有明顯疼痛症狀或沒運動習慣的患者,可先減少爬山或爬樓梯,選擇伸展和輕度的重訓;若是關節炎前期患者,平時已有這些運動習慣,則可保持運動,但強度與時間要循序漸進,平日再輔以下肢肌肉鍛鍊,不但不會加重關節炎,還可以保護膝關節避免繼續退化。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健康醫療網】 怕膝蓋磨損不敢動? 「運動」才是膝退化治療第一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