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德瑞克說碳金融》第六講:交易下的產物 ─ 碳價格

德瑞克

大家好,我是德瑞克,我對氣候變遷議題下的碳金融有高度興趣,同時也抱著高度質疑。

前面幾講,我們介紹了碳交易的遊戲規則,還有在碳排放管制下主要受影響的企業,將會是發電產業跟重工業。

這一講,我們要來看看交易下的產物-碳價格。

碳價是碳交易中買賣雙方達成的共識。

買方認為自己工廠減少碳排放的成本高於碳價,所以選擇買入碳權對自己有好處;而賣方則因為機台翻新或營運改變,所以減少排放的成本低於碳價,所以選擇賣出碳排放權。

2021年以來,碳價看起來漲勢驚人,歐盟碳價格(EUA)從2021年一月的33塊歐元,一路狂飆到十二月的76塊歐元,漲幅超過一倍!長期來看,更是有可能碳價會持續拉高!

但是別見獵心喜而急著進場買碳排放權,碳排放權權並不像是台積電股票或是特斯拉股票,碳價與股價兩者的概念完全不同。(至於碳排放權是否能被包裝成金融商品,讓投資人對賭來賺錢,不是沒有可能,將留在後面金融篇說明)

一般來說,股價往上漲代表公司市值增加,投資人可以賺到一些錢;而碳價往上漲則是代表公司為了減少碳排放而導致成本增加,我們每個人都要多付出一些錢。

為了減緩氣候變遷,國際共識希望能將溫度控制在不升高超過2度內,為了達成這個目標,需要付出成本。而且這個成本相當不便宜,很多研究甚至估算會達到整個國家所得(GDP)的1%以上。因此,我們也可以把碳價看做是社會為了減少二氧化碳所付出的代價。

為了減緩氣候變遷,國際共識希望能將溫度控制在不升高超過2度內,為了達成這個目標,需要付出成本。(法新社/NASA)

怎麼說呢?我們舉個實際的例子來說明。

根據台電網站的平均電價,住宅用電平均一度是2.56新台幣,工業用電平均一度是2.45新台幣。以台灣平均家戶用電為300度來計算,平均家庭一個月電費是768元新台幣。這是沒有包含碳價成本在裡面的價格。

讓我們來試算一下,如果以後碳價成本也要被算進去的話,那每個月要多付多少錢?

根據經濟部2019年電力排碳係數以0.509公斤CO2e/度來計算,平均家戶300度用電等於要產生152公斤的二氧化碳,以2021年十二月的二氧化碳價格76歐元/噸二氧化碳來計算的話,家庭平均一個月得多付出360元的費用。也就是說因為碳價成本的緣故,我們要負擔多50%的電費。

想想看,這其實是跟每個人都切身相關的民生問題,而且這還只算到電價漲價而已。讓我們再把眼光拉到產業面來看。

台積電一年的用電約為169億度電,我們也粗略地照上面的數字換算一下,如果考慮碳價因素,台積電一年要多付出205億新台幣的成本。

而這個成本會有向下游傳遞並放大的效應,從台積電向下游擴散到晶片廠,再從晶片廠擴散到工廠,於是我們的手機,電視,汽車,冰箱等等,在每一層的成本墊高售價之後,最後會變成得要消費者來吸收。

如果我們一旦把水泥,鋼鐵,造紙等重工業都納入碳價成本,那麼就會從房屋到書籍等,全部都會開始漲價。於是,碳價一旦全面上路,我們會感覺甚麼東西都變貴了,結構性的通貨膨脹來了。

我們會感覺到,原來愛護地球是帶點痛苦的。

當然,痛苦不會只有電費漲價這麼單純,今年以來,中國跟歐盟這兩大經濟體,有著截然不同的政治與經濟體制,卻陸續因為減碳的關係,都相同的爆發出能源危機,反而使得減碳走上回頭路。

殷鑑未遠,我們下一講就來說,減碳的考驗。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