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超詳解!第一次藻礁公投就上手

草魚

「珍愛藻礁行動聯盟」召集人潘忠政所領銜的「藻礁公投」,於今日(18)送件,號稱突破70萬大關,足為安全門檻35萬份的2倍,料想將成文今年公投的項目之一。因此筆者望就時間序列來說明整個大潭藻礁的重要事紀,並穿插些許個人的意見,相信能為尚且不明就裡的民眾帶來幫助。陳述資料來源自公部門新聞稿、電子媒體與臉書文章等公開資訊,如有不察歡迎勘誤指教。

遠自1982年時,高銀化工於大潭一帶排放鎘廢水,造成「大潭新村鎘米事件」,整個區域都被判斷有工業污染,因此政府將此地徵收規劃為工業區。1992年李登輝政府時期設立「大潭濱海工業區」、1999年設立「觀塘工業區」。並於1999年同年通過環評,將在觀塘工業區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三接),原開發計畫232公頃海岸線全面填平(即此次爭端「觀塘案」),惟當時雖環評通過但並未動工。

時間來到2012年,當時擔任桃園縣黨部主委的鄭文燦,與這次公投領銜人的潘忠政,一起簽下「畫設【觀新藻礁自然保留區】共同聲明」;2014年,馬英九政府設立「觀新藻礁生態系野生動物保護區」。2015年,鄭文燦已為桃園市長,爭取三億設藻礁及海洋生態保育區;2016,鄭文燦承諾觀新藻礁劃為自然地景,興建藻礁生態教室。然而2018年蔡英文時期觀塘環評案通過時,鄭文燦表示,當時所承諾保護的是「觀新」藻礁,而非「大潭」藻礁,故馬政府啟動大潭電廠擴建時,他也沒有杯葛,此或為鄭與昔日「戰友」潘忠政撕破臉的原因。

珍愛藻礁公投連署領銜人潘忠政。(資料照)

2017年,中油取得觀塘工業區開發權,重新開始開發計劃,預計在觀塘工業區新建三接,預估2025年完工,2022年10月起供應台電大潭電廠新增燃氣機組所需天然氣,確保北部電力供應穩定、減少空汙。中油並計畫建三接的工業港,工業港的建蓋範圍達900公頃,將覆蓋大潭藻礁約230公頃的藻礁面積。

在2018年1月12日,因環保團體不斷對開發案進行陳抗,故中油妥協提出了「迴避替代方案」,將開發面積限縮至23公頃,且把工業港開發計畫往外推移20公尺。因自環評通過到中油決定開發已隔近20年,故環保署將重新召開環評委員會,以分析、審議相隔20年該地差異是否適合開發,以及開發計畫的適切。2018年1月23日,民團於觀塘案初審會議提出要求召開「專家會議」,而討論結果將供初審會議討論之參考,但專家會議本身無涉及開發案准駁與否之判斷。

然而環保署在2018年3月23日與4月13日所召開的專家會議中,環保團體都聚焦於程序問題,而未於重點「藻礁」加以討論。環保署新聞稿稱,專家會議除了環團的學者,亦有官方推薦之專家,然環團的重點都聚焦在「推薦緣由」、「受推薦專家應否迴避」、「不當黨產」、「工業港無開發許可」、「不信任其他推薦方,要求重新推薦」等議題。

無奈之下環保署訂於2018年4月24日繼續召開第2次延續會議,進行民眾團體發言意見蒐集等程序。並同步擇訂於2018年4月27日召開第3次延續會議,第3次延續會議將僅進行專家討論,過程中全程開放媒體參與,以網路直播方式公開,並決定不再開放民眾團體進場旁聽發言。

2018年7月3日觀塘環評案初審專案小組獲致「建議退回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結論,即把開發案退回開發機關重新提出。環保署於2018年9月12日召開第337次環評委員會、2018年9月26日召開第338次環評委員會。整個過程中透過9天次會議開放民眾團體旁聽發言、4方推薦專家召開專家會議、2次現地勘查等;工業區開發面積自232公頃縮減至23公頃、工業港碼頭海堤長度自2,860公尺縮減為1,688公尺,避開現況調查發現有殼狀珊瑚藻覆蓋及柴山多杯孔珊瑚分布區域,而其他環團提出的替代地點均已超出原環評審查通過之開發範圍。

環保署原訂於2018年10月3日環評會議討論並決議開發案,但由於當天人數不足,會議延至10月8日。10月3日當天副署長詹順貴請假,環團以詹順貴其實是「請辭抗議」為由抨擊觀塘環評案,當日環保署的新聞稿聲明:詹副署長與李署長及署內單位討論觀塘環評案未有意見不同情形,督導環評業務之詹副署長亦全程掌握,且今日未出席會議亦已事先向李署長請假。

2018年10月8日召開第340次環評會議,過程中決議工業區開發面積自232公頃縮減至23公頃,LNG儲槽自9座縮減至2座,不施作北堤改以棧橋連接;而工業港的開發將縮減碼頭海堤長度自2,860公尺為1,688公尺,保留1座LNG碼頭及1座備用碼頭,刪除其餘8座碼頭,南防波堤自800公尺縮減為450公尺,原碼頭後線用地面積自31公頃調整為21公頃,並將防波堤及碼頭位置向外海平移20公尺以上。

然而10月8日當天,副署長詹順貴拋出了一個震撼彈,再度缺席環評會議的他,上午在其個人臉書貼出3千字的辭職聲明,說明他在9月13日已經向行政院請辭待核,貌似與環團所稱之「請辭抗議」不謀而合;並且環團表示,當日有多名民間委員「缺席抗議」,故官方委員才得以人數優勢表決通過。同時在環評決議通過後,環保團體對當時的行政院長賴清德,提出一項嚴厲的指控:稱賴清德於10月5日曾要求觀塘案環評過關,並提出「三接換深澳」的指示。

對上述爭點,筆者在此小論爬梳資料後的看法,或許對於事實有所助益。首先民間委員之人數是2倍於官派委員,官派委員根本沒有人數優勢,也就是說,若他們連成一氣支持環團立場,只要出席投下反對票不就大局抵定,為何要以「缺席」來表達不滿?環團雖然表示這是因為賴清德行政院長施加的「壓力」,為了新北市的選情、及蔡英文「非核家園」的選舉支票,指示環評一定要通過,但是環團未對此嚴重的指控提出明確的證據,且恢復賴清德當時的說法應該是:希望三接環評能夠通過,這樣就可以不用蓋深澳電廠。如此一來,在核電廠退役後,我們也不用加重燃煤發電,確實落實環保、實現非核家園,豈非環團所願?

且環團把詹順貴的辭職、民間委員的缺席,都視為抗議顢頇政府的行為。這也讓筆者產生疑問,如果詹副署長和民間委員都堅持了「100%」的藻礁一點都不能少,那反對到底會怎麼樣?就算有官方壓力,推翻了開發案,大不了官不要做、政府案子不要接,繼續教書做研究;然而,如果得罪了環團,譬如濕地學會理事長林幸助教授,因支持藻礁開發,被打成拿錢圍事的「中油門神」,背負汙名可能在業界永遠翻不了身,就此看來,得罪府方與得罪環團孰者為重?

2020年3月28日,三接工程工作船斷纜,環團懷疑藻礁生態遭到破壞;2020年6月,多個民間團體組成「珍愛藻礁公投工作小組」,發起「珍愛藻礁公投」。2020年6月、7月、9月,農委會針對觀塘案召開3次公聽會。2021年2月22日,提出「反萊豬公投」的中國國民黨、與提出「重啟核四公投」的領銜人黃士修,出面表示支持「珍愛藻礁公投」,故觀塘案公投聯署人數向上暴衝,於2021年3月2日宣布通過35萬安全門檻。

提出「反萊豬公投」的中國國民黨、與提出「重啟核四公投」的領銜人黃士修(左1)。(中央社)

2021年3月7日珍愛藻礁領銜人潘忠政原本答應要與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於3月8日見面溝通,但潘臨時變卦破局,造成牽線的台灣公民參與協會理事長何宗勳因此退出藻礁公投的決策圈。而在3月8日時,前桃園市議員王浩宇爆料潘忠政「經手」中油的7000萬藻礁保育預算,同一日,潘開記者會駁斥,說他只是參與「建議」保育藻礁的工程。但此言一出,各方齊轟潘是自打嘴巴,倡議公投的時候說政府「不溝通、不協商」,相關單位「無作為」,但他確實參與了藻礁保育的工程,且中油也照他「建議」的做,如今卻過河拆橋要「整碗捧去」而遭受非議。

事件至此公投已成定局,期待筆者的懶人包能在公投投票時給大家一點方向,若有未盡詳細之處,相信各位也能在網路查詢到相關資料。在這場「藻礁環保」對壘「發電環保」的戰役中,希望大家都能找尋到自己支持的理念,並守護未來的台灣樣貌。

文字工作者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