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漫遊藝術史》海報文化崛起的「美好年代」

「美好年代」中的海報主角多以當時受歡迎的女性為代表,她們有別於傳統溫文儒雅的婦女形象,體現了現代女性對於自我價值和追尋自由的渴望,她們塑造出偶像般的光環,海報的廣告功能也引起觀眾對產品價值的認同和對自我的想像。

林采玟

21世紀的海報注重於資訊傳播與活動宣傳,逐漸出現商業大於文化、文字大於圖像的趨勢,並且面臨了被快速流通的網路媒體取而代之的危機。但其實海報並不是一直處於媒體產業中的弱勢族群地位,反觀19世紀末「美好年代(1871-1914)」的法國巴黎,劇院和咖啡廳林立,娛樂平民化地蓬勃發展,當地的演員、名人便與商業藝術家合作設計海報,大量印刷並張貼於熱鬧的街道上,成功塑造出自身的偶像形象。

1880年至1900年間,巴黎的城市奇觀(spectacle)包含了當時的表演、名人、休閒等視覺文化。19世紀巴黎藝術界的完善制度和國際影響力、藝術作品的多樣與創意,以及城市居民之間強烈的社會意識和文化認同,都構成了法國視覺藝術的重要地位。巴黎新興的娛樂業經常激發著商業藝術家的靈感,他們使用多元的美學形式呈現出各種公共景象。在美術和商業圖像設計領域中,海報作品以令人信服的視覺形式,成功獲得當時觀眾的注意力。

於1887年移居巴黎的捷克畫家阿爾豐斯・慕夏(Alphonse Mucha,1860-1939),描繪了香菸海報《JOB》【圖1】中一位光彩奪目的現代年輕女性,一手拿著點燃的香煙,一手拿著上頭寫著JOB字樣的香菸盒。她的衣服呈玫瑰色,頭髮上散佈著深紅色的花朵,增強了圖像的內在能量。慕夏透過嫵媚的古典女神模樣搭配著捷克裝飾文化,將商品宣傳達到美學化的效果。被凝視的女性除了吸引當時巴黎男性消費者的目光之外,(1) 這些圖像也包含了女性對於新角色、新行為和新自由的渴望,她們設定出偶像的形象以及身分,被當時的社會大眾所接受與喜愛。(2)

【圖 1】阿爾豐斯・慕夏(Alphonse Mucha),《JOB》,1898年,石版印刷。圖版來源: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2/2a/Alphonse_Mucha_-Job-_Google_Art_Project.jpg。

《Biscuits Leféver-Utile》【圖2】這張餅乾海報中,一位穿著鐮刀和小麥裝飾禮服的貌美女子,高高地舉著一盤餅乾。她豐腴的外表和健康的容貌體現了她身後穀物肥沃的本意,而這些小麥已經被毫不費力地轉變成了她手上的美味佳餚。這樣的海報運用了該時期對於美的理想,青春、慾望、幻想呼之欲出,透過精緻而詳盡的圖像設計來烘托商品。(3) 藝術家構想出的題材不僅是熱門話題和流行藝術,而是在內容、風格和技術方面都具有至關重要的現代性,海報中所描繪的場景經常是蓬勃發展的巴黎公共空間,與居民的生活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第二帝國時期,豪斯曼男爵和拿破崙三世對這座城市進行翻新工程,鼓勵人們大量進入公共場所,並提供了娛樂活動和戲劇舞台的空間。在第三共和階段,在個人和企業家的贊助之下,巴黎的娛樂業快速發展。(4) 1870年代以後,咖啡館和劇院增加,賽馬、戲劇、芭蕾舞、歌劇和戲劇表演更加多樣化的休閒空間出現,使得這些地方成為混合各種社會階層的重要場所。其中以巴黎北部第18區「蒙馬特」最為出名,巴黎人將此視為一個現代化熱鬧繁榮的娛樂區。由於表演場所的繁衍,需要更多新穎的視覺形式來幫助識別,彩色印刷技術的進步,街頭張貼海報的法令放寬,使得人們可以更自由地在大街上展示海報,蒙馬特也因此成為了現代商業海報新興藝術的發源地。(5)

圖 2】阿爾豐斯・慕夏(Alphonse Mucha),《Biscuits Leféver-Utile》,1896年,石版印刷。
圖版來源:https://clarkfineart.com/artists/la-belle-epoque/alphonse-mucha/biscuits-lefevre-utile/。

在《Les Quat Pattes》【圖3】中,亨利・德・土魯斯-羅特列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1864-1901)畫出當時紅極一時的歌舞劇演員阿里斯蒂德·布魯安特(Aristide Bruant)標誌性的黑色外套、 帽子和亮紅色的圍巾。布魯安特對此人像畫很滿意,在他歌舞表演所展示的海報中,也出現這件人像作品,這張海報的圖像便說明了蒙馬特街頭隨處可見海報張貼的生活情況。

【圖 3】戴奧菲勒-亞歷山大・史坦利恩(Théophile-Alexandre Steinlen),《Les Quat Pattes》,1893年,石版印刷。圖版來源:http://www.italialiberty.it/wp-content/uploads/2013/08/image-3.jpg。

蒙馬特的名人們透過色彩鮮明、設計大膽的石版海報,塑造出豐富的名人形象。亨利・德・土魯斯-羅特列克為了宣傳蒙馬特的名人而設計眾多海報,其中他替一位紅磨坊的知名舞蹈演員珍・艾薇兒(Jane Avril)繪製海報,使她的臉龐、紅髮和與眾不同的服裝風格在巴黎廣為人知。《Jane Avril》【圖4】海報中可以見到用低音提琴的琴頸來抵消艾薇兒的高角度踢腿,極高的踢腿動作在視覺上引人注目,音樂家手上的毛髮則呈現怪誕的真實感。溫暖的色調、壓縮的空間和深色的輪廓線,使海報有如同漫畫般的效果。

【圖 4】亨利・德・土魯斯-羅特列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
《Jane Avril》,1893年,石版印刷,130 x95公分。圖版來源: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0/0e/Henri_de_Toulouse-Lautrec_033.jpg。

《Moulin Rouge:La Goulue》【圖5】為亨利・德・土魯斯-羅特列克描繪的1891年夜總會場景,蹬高腳的舞者La Goulue外露的褲襪標誌著她獨樹一格的舞蹈特色,又同時呈現粗俗的樣貌。此張海報設計中輪廓分明的人群、醒目的紅色字體以及黃色對話框,形成了獨立的圖案結構;當時打印了三千張海報,張貼至整個巴黎,震撼人們的雙眼,並成功吸引人們注意紅磨坊表演的活動內容。

【圖 5】亨利・德・土魯斯-羅特列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Moulin Rouge:La Goulue》,1891年,石版印刷,197 x123公分。
圖版來源:
https://www.christies.com/lotfinder/Lot/henri-de-toulouse-lautrec-1864-1901-moulin-rouge-5791457-details.aspx?lid=3&sc_lang=zh。

在19世紀的最後二十年裡,多樣化的休閒文化是巴黎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是由於休閒、表演和名人演藝活動蔚為風潮,當時的商業海報應運而生,以淺顯主題和亮眼的視覺形式,提供觀賞的樂趣和消費的誘惑,並營造出觀者的認同感,引發視覺趣味和愉悅。巴黎不僅有新穎開放的休閒形式,也是世界級的藝文之都,創造出重要的海報文化。

「美好年代」中的海報主角多以當時受歡迎的女性為代表,她們有別於傳統溫文儒雅的婦女形象,體現了現代女性對於自我價值和追尋自由的渴望,她們塑造出偶像般的光環,海報的廣告功能也引起觀眾對產品價值的認同和對自我的想像。(6) 而這時期所盛行的海報並非純藝術的表現,也非純商業的宣傳手法,它在藝術和商業之間取得巧妙的平衡。海報是庶民的歷史,以及引發社會大眾共鳴的藝術展現,設計者往往透過簡潔有力的構圖配置、色彩明亮的排版設計以及明確訊息的傳遞,創作出一張張順應潮流、迎合大眾的海報。

(1) Ruth E. Iskin著,《印象派繪畫中的時尚女性與巴黎消費文化》(Modern Women and Parisian Consumer Culture in Impressionist Painting),孟春艷譯,(中國:江蘇美術出版社,2010),頁28-29。

(2) Ruth E. Iskin, “Popularising New Women in Belle Époque Advertising Posters”, A Belle Époque? Women and Feminism in French Society and Culture 1890-1910, (Oxford / New York: Berghahn Books, 2006), p111.

(3) Elizabeth C. Childs, “City of Spectacles: The Visual Cultures of Performance, Celebrity, and Leisure in Paris, c. 1880-1900”, Spectacle and Leisure in Paris: Degas to Mucha, (Saint Louis: Mildred Lane Kemper Art Museum, 2017), p33-p35.

(4) Elizabeth C. Childs, “City of Spectacles: The Visual Cultures of Performance, Celebrity, and Leisure in Paris, c. 1880-1900,” Spectacle and Leisure in Paris: Degas to Mucha, 12-13.

(5) Elizabeth C. Childs, “City of Spectacles: The Visual Cultures of Performance, Celebrity, and Leisure in Paris, c. 1880-1900,” Spectacle and Leisure in Paris: Degas to Mucha, p22-24.

(6) Ruth E. Iskin, “Popularising New Women in Belle Époque Advertising Posters”, A Belle Époque? Women and Feminism in French Society and Culture 1890-1910, 95-97.

參考資料

1. Elizabeth C. Childs, “City of Spectacles: The Visual Cultures of Performance, Celebrity, and Leisure in Paris, c. 1880-1900”, Spectacle and Leisure in Paris: Degas to Mucha (Saint Louis: Mildred Lane Kemper Art Museum, 2017), p10-39.

2. Ruth E. Iskin, “Popularising New Women in Belle Époque Advertising Posters”, A Belle Époque? Women and Feminism in French Society and Culture 1890-1910, (Oxford / New York: Berghahn Books, 2006), 95-112.

3. Ruth E. Iskin著,《印象派繪畫中的時尚女性與巴黎消費文化》(Modern Women and Parisian Consumer Culture in Impressionist Painting),孟春艷譯,中國:江蘇美術出版社,2010。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漫遊藝術史 海報文化崛起的「美好年代」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