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故宮改隸文化部」的省思

陳慶坤

媒體昨天報導,行政院正積極推動組織改造,為落實蔡英文總統的政見,原本隸屬於行政院二級機關的國立故宮博物院,未來擬改隸屬於文化部,成為底下的三級機關。政院官員受訪表示,內部確實有討論,但迄今尚未定案。筆者贊成故宮改隸屬於文化部,以彰顯台灣文化的主體性(Subjectivity)。

世界上有兩個故宮,一個在北京,一個在台灣。一九六五年台北外雙溪興建完成「中山博物館」(即今故宮博物院),藉以用來展示從北京故宮與南京博物院「搶運」來台的文物。故宮的落成宣告倡導中國文化全面壟罩台灣的時代來臨,並積極去日本化,揭起根植中國文化於台灣、教育台灣人民的文化大旗。

故宮博物院。(資料照)

博物館作為社會教育機構的一環,故宮亦成為黨國教育體制的一部份。首任故宮博物院院長蔣復璁經歷十七年,直到一九八三年因病請辭;其後由國民黨黨史會主委秦孝儀接任院長,一樣做了近二十年,於二千年政黨輪替後才退休。前後二位黨國元老,以中華故宮文物教育台灣人成為「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確實發揮博物館社會教育的功能與使命。博物館淪為殖民主義者洗腦的利器。

一九八三年台北市立美術館揭幕,被稱為「台灣博物館時代的來臨」,其後在「由上而下的文化政策」主導之下,各地的博物館如雨後春荀般的建立,致使出任博物館館長的人選呈現「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荒謬現象;早期國立博物館、美術館館長都是出身黨務或政戰背景的人物,其目的即在掌控台灣文化的話語權(Cultural Discourse Power)。在黨國時期所造成的文化主體性認同障礙,確實有待導正。

開館於二〇一七年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羅浮宮阿布達比博物館,堪稱二十一世紀初最具野心的文化建設。它的普世性向全球展現不同文化的開放,常被質疑是否代表法國某種文化政治上的意義?羅浮宮總館長馬汀內茲(Jean-Luc Martinez)豪氣地回應:「羅浮宮沒有擴張的策略,完全沒有!別忘了,是阿聯政府選擇了法國。」此等心胸的博物館館長正是做為普世博物館(Universal Museum)必須具備的文化基本涵養。

是以,行政院推動故宮博物院隸屬於文化部,確實有其積極意義。因為,隸屬於行政院的中央二級機關,故宮院長為特任官,視同部會首長。這個等同部長的太上皇博物館院長,向來為人詬病,藉著政黨輪替,時常與北京的故宮暗通款曲。因此,建議台北故宮改稱「中華博物館」(China Museum);嘉義的「故宮南院」更是需要改為「亞洲博物館」(Asia Museum),以做為普世博物館向世界展現台灣的文化開放。

(哲學博士、大學助理教授)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