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紐約地途》當西四街碰上西十一街 (具有魔力的西村)

西村好像有一種魔力,會讓人每一段時間就想來這裡走走,每次也都有小別勝新婚的喜悅。只是,這樣的地方在紐約已經不多了。

NYDECO

如果稍微熟悉曼哈頓街道的人,應該都知道從Houston Street以北的東西向街道幾乎都是用數字來命名。單數街的車行方向通常是由東往西,雙數街則是相反的由西往東。這樣也算是方便駕駛們要到特定地址時知道該如何走才會順路。

曼哈頓以數字命名的街道幾乎都是平行的,除了在西村裡的西四街,分別與西10街,西11街和西12街,垂直交叉。(圖:作者提供)

剛到紐約時有一年去西村(West Village)看萬聖節遊行,因為人潮實在太多,於是後來便沿著西四街往西移動,離開遊行的主要路線。跨過第七大道繼續走著,突然發現車行方向怎麼與之前相反,不是應該迎面而來嗎?走在街上還被後面的車子按喇叭。然後抬頭看到路口街道名牌一面寫著W. 4 St.,另一面則是W. 10 St.,再走過兩條不是以數字命名的街後,又看到W. 4 St. 與W. 11 St.交叉。心中出現兩個問號:為什麼第10街過後不是第11街,中間還夾著兩條街?為什麼應該是平行的「數字街道」卻會交叉?在那還沒有手機,更不用說Google Map的年代,頓時方向感全失,難道萬聖節的夜晚出現鬼打牆的事情?

當然那不是什麼鬼打牆事件,而是這幾條街道所屬的西村是紐約市發展歷史最早的地區之一,這些街道的規劃早在十八世紀末期就完成。前面提到的現行格子街道規劃,則是在十九世紀初(1811)才正式提出。所以即使是在Houston Street以北,西村這裡的街道和Houston Street以南的曼哈頓下城歐洲移民最早抵達定居時的街道一樣,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方向。從地圖上來看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西村這裡的街道完全自成一格,或許這也是為什麼這裡的氛圍也和曼哈頓其他同樣屬於高檔住宅區的社區很不一樣。

西村在曼哈頓的發展歷史相當早,其街道規劃並不像其周圍後來的棋盤狀設計一樣,也讓這個社區在曼哈頓中獨樹一格。(圖:Google Map)

其實西村算是曼哈頓的格林威治村(Greenwich Village)的一部分,因為格林威治村涵蓋範圍太大,從百老匯大道以西的紐約大學和華盛頓廣場公園到最西邊的哈德遜河都包括在內。後來紐約客把在第六大道以西到哈德遜河之間這塊區域簡稱為西村,在地理位置上能有更清楚的概念。

西村因為發展得早,早期就吸引許多不同背景的人來此居住,被認為是很有波西米亞風格的社區。在上個世紀發生的石牆事件之前,這裡不少小酒館就都是同志聚集的地方,同時也有不少不受傳統教條約束的藝術家以這裡為家,讓這裡的自由風氣興盛。Christopher Street上除了酒吧外,最多的是情趣用品店,在保守的年代絲毫不掩飾地宣傳性愛自由。Bleecker Street則是一條餐廳街,不論喜歡哪一國料理,平價或高檔都可以在兩三個街區內各取所需找到合適的餐聽。在線上串流音樂還沒興盛起來以前,這條街上的獨立唱片行也是音樂愛好者流連忘返的寶地。

西村的Christopher Street上有許多大小同志酒吧,其中石牆酒吧(Stonewall Inn)最具有代表性。(圖:作者提供)

The Duplex的卡巴萊歌舞表演和變裝秀,Village Vanguard和Arthur’s Tavern的硬蕊或是流行爵士樂,都是西村多采多姿夜生活的經典代表之一。也是這裡一直都是想來體驗一下真正紐約客生活的觀光客絡繹不絕的原因。

比石牆酒吧歷史還久的The Duplex是紐約非常有名的卡巴萊歌舞表演場地。(圖:作者提供)

讓人愛上西村的還有介於東起第七大道,西至哈德遜街,南從西十街到北邊的西十二街這十幾個街區的低調清幽住宅街道。即便是在疫情前觀光客還是滿街跑的時候,走在這幾個街區,就自然會感受怡然自得的氣氛。西四街上有好幾家非常受歡迎必須排隊的吃早午餐熱門餐廳,有時候自己路過,可以感受到那些在戶外用餐的人優雅愜意。當自己在那邊用餐時,看著過往的人悠閒漫步,同樣也是覺得輕鬆自在,不會煩心。

西村有豐富的夜生活,也有幾個相當幽靜的街區,是週末吃早午餐很熱門的地方。(圖:作者提供)

電視影集《慾望城市》當紅時,戲裡的紐約街景餐廳都成為觀光客來紐約時一定會詢問探訪的地方。女主角凱莉戲中就是住在這裡的Perry Street上一棟褐石豪宅,劇中她曾與閨蜜麥琳達到她家一條街外,在西11街和Bleecker Street路口排隊買杯子蛋糕的Magnolia Bakery和她的住所都成為遊客必定朝聖的景點。就算杯子蛋糕真的非常甜,去排了隊好像就是當了二三十分鐘的紐約客,也是值得了。

在西村的Magnolia Bakery因為電視影集《慾望城市》而爆紅,即使影集已經下檔多年,來這裡排隊朝聖的人還是相當多。(圖:作者提供)

現在疫情期間,雖然少了觀光客,這裡的生活依然沒什麼太大的改變。週末天氣好的話,來吃早午餐的人也沒比較少,Magnolia Bakery外面排隊要買杯子蛋糕的人依舊是要等上二三十分鐘。轉黃的銀杏落葉讓街道更顯溫馨,只要果實還沒掉落到地上,飄散出特有的臭味,走在這裡還是感受到滿滿的閒情逸致。

即使什麼事都不做,就是在漫步在西村的街道都很愜意。(圖:作者提供)

當年發現西四街與西十一街交會的錯愕,開啟了我對這個社區的好奇。吃飯,喝酒,聽爵士樂,逛唱片行或單純是週末來這裡散步,從一開始的探索,到後來幾乎是定期的重遊,總不覺得膩。西村好像有一種魔力,會讓人每一段時間就想來這裡走走,每次也都有小別勝新婚的喜悅。

只是,這樣的地方在紐約已經不多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