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神楽坂週記》為什麼「Final Fantasy」到了台灣會變成「太空戰士」?

趁著PS5發售日及售價正式公佈,同時Square-Enix也曝光了開發中的《Final Fantasy XVI》遊戲影片,我們不妨來複習一下,為什麼這樣充滿壯大世界觀、俊男美女與緊湊劇情的角色扮演遊戲系列,曾經一度被台港兩地玩家稱為「太空戰士」?

神楽坂雯麗

趁著PS5發售日及售價正式公佈,同時Square-Enix也曝光了開發中的《Final Fantasy XVI》遊戲影片。出乎意外地,這款系列最新作品,居然回到了久違了「中古世紀劍與魔法世界觀」當中。我們不妨趁機複習一下,為什麼這樣充滿壯大世界觀、俊男美女與緊湊劇情的角色扮演遊戲系列,曾經一度被台港兩地玩家稱為「太空戰士」?

基本上這是一個頗有年歲的問題。

1980年代中期開始,當時台灣許多出版社都發現了電玩攻略本蘊含著龐大商機。其中不乏原本的業務跟電玩遊戲完全無關的大型出版社,例如目前還存在的笛籐出版社,已經成為城邦集團一部分的尖端出版社,都曾經涉足這塊領域。

但是在這當中,最為知名的翻版日本任天堂遊戲攻略本的出版社,就是華鍵出版社。而銷售華鍵出版品的經銷商,叫做華泰書店,因此這家出版社所推出的翻版遊戲攻略本,日後也就被玩家們通稱為「華泰攻略」。

紅白機引進台灣之後大受歡迎,但當時任天堂的在台代理商只負責進貨、出貨,幾乎不需要特別花心思行銷就能營運。而遊戲的中文名字要怎麼叫,也並沒有一個真正權威的「官方單位」統一發佈;有時一個遊戲隨著區域、店家不同,可能會有好幾種名字,到最後最受歡迎,或者流傳最廣的就會「傳為正統」。

前一年(1987年)ENIX推出的RPG「Dragon Quest」被譯為《勇者鬥惡龍》,算是很切合遊戲內容的譯名,同時也因此沿用至今;但是顯然「最後幻想」之類的名字,聽起來(在當時)賣相就不是很好。

華泰書店的所有「太空戰士」系列攻略本。到了FF6的年代,華鍵出版社就突然從市場上消失了。(作者提供)

由於華泰書店在當時是台灣出版規模最大的遊戲攻略本翻譯(版)者,因此一度有傳聞「太空戰士」這個名字,就是他們在出攻略本時急就章地想出來的。但這並非事實。經考證,FF1在台灣的電玩刊物上第一次出現,見於1987年11月5日的《電視遊樂雜誌》第八期報導,當時在「新卡預告」單元中的譯名正是「公主蒙難記」。

考慮到FF1的大致劇情,「公主蒙難記」這名字雖然當時沒有太大問題,不過從結果來說⋯⋯還好我們現在不必在PS4上玩「公主蒙難記十五代」,然後引頸期盼「公主蒙難記十六代」快快推出。說起來「蒙難」這個詞,對當時的小孩來說實在是艱深了點,也好像只在八股國編老課本中某人的「倫敦蒙難記」一節中出現過⋯⋯。

1987年11月5日出刊的《電視遊樂雜誌》第八期封面。請注意左下方的新卡預告區域。(圖片提供:Famicom Fan)

出現在該期雜誌新卡預告單元中的「公主蒙難記」。(圖片提供:Famicom Fan)

兩星期後,也就是1987年11月20日出刊的《電視遊樂雜誌》第九期封面。(圖片提供:Famicom Fan)

在隔了一期(半月刊)雜誌出刊後,新卡預告單元裡的「太空戰士」譯名也就取代了「公主蒙難記」,後者的壽命只有整整15天。(圖片提供:Famicom Fan)

這也是「太空戰士」這個名字在台灣電玩遊戲史上第一次登場,開啟了往後三十餘年的命名傳奇與無盡的網路筆戰火藥桶。

而原名「Final Fantasy」的由來,是由於史克威爾(Square)的開發小組當年在決定新遊戲的詳細名稱之前,就已經先確定遊戲名字的縮寫將會採用「FF」。例如最原始的命名方案當中,曾有一個名字是「Fighting Fantasy」;但由於當時市面上已經有同名桌遊流通,後來才改為現在為人熟知的「Final Fantasy」。

由華泰書店發行的《太空戰士二代》攻略本。(網路)

另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是,由於當時史克威爾的營運狀況不佳,儘管在PC平台與紅白機上都推出了遊戲,但銷售狀況並不算好。因此,他們就將這個也許是該公司的最後一項產品命名為「最後的幻想」。但製作人坂口博信受訪時,曾對此很明確的表示,儘管「當時公司內部確實有著背水一戰的感覺,但其實只要是以F開頭的單字就可以拿來用。」從而直接否定了這個傳聞。

回到台灣,那段時間前後,華視正在播映一部熱門的「土製」日式戰隊特攝片《太空戰士》。

各位若還記得的話,可以試著回想一下FF1的幾個遊戲內容重點:有飛空艇在天上飛(太空),有戰士在打怪物(戰士)——在戰鬥畫面中,四個冒險者編成一組,在畫面右邊刷刷刷地砍劈怪物,若要牽強一點解釋或聯想,說是四人戰隊在打怪冒險,也能說得通。

因此很可能是為了搭上當紅特攝節目知名度的順風車,就取了這個名字。

畢竟公平點說,那時全世界,包括日本原廠製作者自己在內,幾乎沒有人想得到這遊戲將會成為舉足輕重的超大作,還能出到16代;而中文命名為《太空戰士》的話,就當時台灣影視娛樂的角度而言,或許還是一種搭便車的沾光行為。

到了1993年左右,在版權時代來臨的大環境改變,以及如土砲自製攻略的「疾風之狼」、重金取得授權的尖端「精緻典藏攻略本」等競爭對手夾殺之下,華泰書店在結束了攻略本業務,也在極短時間內就淡出了遊戲出版品市場。

但是,即使超任年代來了又去,PS成為新一代家用電玩霸主,「太空戰士」這個譯名卻已經積重難返,所以(至少是在台灣的)大家也就繼續這麼太空戰士六代、太空戰士七代、八代⋯⋯下去。到了PS時代末期,有些攻略本出版商開始使用「最終幻想」這個譯名,或是乾脆直接打上原文「Final Fantasy」或其簡稱「FF」。

其中最微妙的做法就是把FF9翻譯成「空九」。

大概是FF系列在台灣的命名爭議最有趣的註腳:「空九故事攻略本」。(網路)

但是不管把FF叫做「太X」還是「空X」,這都還是能追溯到1987年的那一期《電視遊樂雜誌》譯名。至於比較不能接受這名字的年輕玩家,則多半都會用「最終幻想」這個譯名或是「FF」等經過遊戲官方認可的正式譯名來取代就是了。

不過對像我這種老玩家來說,聽到「太空戰士」還是會覺得很有親切感的。畢竟這是時代的眼淚啊。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