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神楽坂週記》日本帝國海軍最不幸的潛艇:伊號第三十三潛水艦

有一艘潛艇,沉沒了兩次,發生三次嚴重事故,牽連百餘人死於非命,沉沒後過了九年仍然造成嚴重傷亡。 她就是舊日本海軍最不幸的伊號第三十三潛水艦。

神楽坂雯麗

做為人類最古老的職業之一,再加上打交道的是天威難測的大海,船員們往往比安居在陸地上的一般人更重視忌諱與迷信;對世界各地的普通人來說,他們忌諱的數字往往是「4」、「9」、「13」這類在諧音或語意上有不吉利聯想的數字,而對舊日本帝國海軍的潛艇官兵來說,這個忌諱是「3」,具體來說是「編號末尾為3」的潛艇。

從大正年間到二次大戰前,編號末尾為3的幾艘日本海軍潛艇都曾經發生過撞船、觸礁甚至爆炸事故,導致死傷。當然,即使末尾編號不為3的艦艇,也會發生故障與事故,而且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也有更多潛艇在完工參戰不久後隨即遭到擊沈;但在個人難以發揮影響力的戰場上,會更加相信這類忌諱有其影響力,也是人性心理的自然展現。

然而,即使在戰爭當中,還是有這麼一艘真的發生多次與「3」這個數字脫不了關係的事故,也堪稱舊日本海軍最為不幸的潛艇:伊號第三十三潛水艦,「伊33」。

伊33拆解前的最後身影。(網路)

伊33於美日開戰前夕的1941年5月1日下水。建造時,伊33的艦名是「伊號第四十一潛水艦」,下水當年的11月1日才被改名為伊號第三十三潛水艦。,1942年6月10日伊33就役後,隨即航向南太平洋前線作戰。

3個月後的1942年9月26日,伊33由於艦首碰撞珊瑚礁而輕微受損。損傷並不嚴重,艦隊隨行的修理船很快接舷伊33,準備進行戰地搶修。此時卻發生注水失誤,伊33當場沉沒,導致33名留在潛艇上負責維修工作的艇員死亡。雖然傳聞此時潛艇沉沒的水深深度也正好是33公尺,但實際應為36公尺——無論如何,都是3的倍數。

戰後被打撈起來並完成排水的伊33艦體。(網路)

原本只是航行中碰撞的輕傷,此時演變成33死的慘重事故。由於整艘潛艇沉沒的損傷,已經不是戰地工作艦艇可以處理的,加上此時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尚有餘裕,因此沉沒的伊33被設法打撈起來,拖回日本本土修復並改裝雷達設施。

1944年6月13日,終於完成修復及設備改裝升級的伊33補充滿員後,在日本本土內海的伊予灘進行急速潛航訓練時,竟然再度因為柴油引擎進氣孔漏水而沉沒。潛艇下沉著底後,艦長下令開啟艦橋(指揮塔)的艙門,讓當時還在司令室內的官兵有最後機會逃生。

1953年,伊33被民間打撈業者自海底打撈成功。(網路)

沉沒地點的水深約60公尺,只有8名司令室官兵在內外水壓平衡後成功逃出伊33,然而最後得以浮上水面獲救的只有3人(一人獲救後不治身亡),包括艦長在內的102名伊33潛艇官兵則葬身海底。這次事故的原因,很可能是在前一次維修時,有板材被留在進氣孔閥門附近,導致閥門無法緊閉而進水。

兩度因事故沉沒的伊33當年8月自帝國海軍除籍後,不曾再被打撈起來。直到二戰結束八年後的1953年7月,伊33完整的船體殘骸才被民間公司成功打撈,重見天日。

排水完成後的伊33艙間內部狀況。(網路)

令打撈者驚訝的是,九年前伊33二度沉沒時,其實艇內某些水密艙間並未浸水,而陳屍其中的潛艇官兵也並非溺死,而是窒息而死。由於海底水溫低,加上缺氧環境不利細菌增生,他們的遺體都還保存完整、皮膚尚有彈性,頭髮與指甲甚至還有可見的生長。

緩慢窒息的痛苦過程也讓這些犧牲者有留下遺書的時間。當時,有報導打撈沉艦的媒體記者(以現在的新聞倫理難以想像的方式)拍下了這些罹難者仍在崗位上的遺體。這些當年並未刊登的照片,在70年代被刊出,進入網路時代之後也在網上流傳著,建議讀者不要出於好奇隨便點開來看。

但是所有人都沒想到,在為了進行深入調查而將伊33艦體拖往日立造船廠的因島工廠時,這艘不幸的潛艇在岸上又發生了最後一次意外。當技術人員為了進行詳細調查而進入艦內,開啟前魚雷發射管室時,猛然遭受室內蓄積多年的有毒氣體侵襲,導致首當其衝的3名調查人員不幸身亡。由於受害者也多是前日本海軍的相關人士,穿鑿附會之聲不脛而走。

在浮出水面的伊33殘骸甲板上獻花的女性,身分不明。(網路)

有一艘潛艇,沉沒了兩次,發生三次嚴重事故,牽連百餘人死於非命,沉沒後過了九年仍然造成嚴重傷亡。

她就是舊日本海軍最不幸的伊號第三十三潛水艦。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