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後疫情時代的國際農糧生產

張麗善

新冠肺炎自年初爆發迄今已半年。多數國家為了抑制肺炎的擴散速度,都曾實施不同程度的封城措施(lockdown)。但不管是封城或宣布緊急狀態下,如何維持穩定的糧食與基本民生物資的供應,遂成各國政府不得不面臨的重要課題。而今年三、四月間國際米價的上揚,媒體新聞還因此甚至報導「新冠肺炎已導致糧食危機」。

平心而論,國際糧食是否已出現危機,到頭來還是得回歸基本的生產面與供應面的討論。首先,新冠肺炎疫情並不會導致糧食需求的增加。染病與死亡人數的持續增加,早已降低了糧食的絕對需求。另一方面,此時許多人面臨失業與經濟困頓問題,購買力下降,必然會導致糧食總需求的減少。

因應疫情,不管是封城或宣布緊急狀態下,如何維持穩定的糧食與基本民生物資的供應,成為各國政府不得不面臨的重要課題。(法新社)

其次,就生產面來看,今年氣候並未出現異常狀況,農作生產不太可能出現大幅衰退的狀況。導致三、四月份間國際稻米與小麥價格攀升的主因在於,國際市場出現恐慌性的搶購。但至五月份開始,國際穀物的價格與交易量即已回穩。原先暫停稻米出口的越南,甚至開始出口至菲律賓與其他東南亞國家。因此單就糧食整體生產與需求面來看,「糧食危機」的說法顯然過去聳動。

儘管糧食的整體生產並未衰退,恐慌性搶購也是一時的,但未來國際穀物與食物的供應仍會出現新的變化。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FAO)的預測,未來幾年全球的穀物糧食生產並不會出現短缺的問題。糧食生產本來就極度仰賴大面積、大資本與大農機。而以美國為首的穀物生產與出口大國,為了挽救經濟問題,紛紛調降利率、擴大貨幣發行,這其實就間接地降低了農民的資金成本,更有力於穀物生產。

另一方面,原油價格的下跌導致能源成本的降低,這就壓縮了生質能源的獲利空間。因此市場均普遍認為,今年度被用來製造生質能源的玉米將會大幅減少。因此,作為飼料用途的玉米供應量將會增加。簡單來說,未來黃小玉的產量可能只會更多,不會更少。

相較於穀物糧食,經濟作物(如蔬菜、水果)的生產則會出現勞動力短缺的問題。由於歐美國家經濟作物的生產大量倚賴國際移工,肺炎疫情後國際移工的往來受到阻隔,勞動成本增加,日後農產經濟作物價格的攀升已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總的來說,肺炎疫情對國際農糧生產交易的影響並不如媒體所誇稱般嚴重。但面對國際穀物供應量將增、價格將降,而經濟作物趨昂的情勢下,台灣的農業生產結構將如何因應與調整,顯將是我們日後得嚴肅面對的課題。

(雲林縣長)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