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從吳宗憲對憂鬱症的歧視,看見其所缺乏的同理尊重!

◎張明旭

日前吳宗憲在「綜藝大熱門」節目中,對於來賓造型師李明川透漏自己之前有失眠和憂鬱症、希望用花藝去療癒大家,直接回應:「你幹嘛憂鬱症呢?我跟你講,三個字,所有憂鬱症的患者仔細聽著,憂鬱症的原因都是因為這三個字,你理解了以後,你就過關了,都是因為,聽好了、站好,都是因為『不知足』,生命當中你要想得是擁有的而不是失去的,對不對。」

吳宗憲認為憂鬱症患者是因為「不知足」所引起。(翻攝自Youtube)
 
吳宗憲的發言不僅引發大量民眾抗議「污名化憂鬱症」,立法委員王婉諭也以「憂鬱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情緒。吳宗憲,作為公眾人物,您應該更自律、謹慎。」一文回應此事,認為吳宗憲這段話「赤裸裸地凸顯了評論者的歧視」,而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更是發出嚴正聲明,抗議吳宗憲對憂鬱症非常錯誤的歧視與不適當的言論。
 
其實,這已不是吳宗憲第一次用對憂鬱症的歧視來「搞笑」,10年前他就曾對蔡依林說:「我跟你講,憂鬱症只有一個狀態,憂鬱症的原因就是『不、知、足』,你已經是天之驕子,你人生裡面沒有往好的地方去想嘛!」;2年前他也曾在節目上說:「憂鬱症主要的原因,今天有醫師在這裡,我現在就告訴你,原因就是不知足。」並當場被女兒Sandy吳姍儒反駁。

其實,這已不是吳宗憲第一次用對憂鬱症的歧視來「搞笑」,10年前他就曾對蔡依林說:「我跟你講,憂鬱症只有一個狀態,憂鬱症的原因就是『不、知、足』。(翻攝自Youtube)
 
而從情感教育的角度來看,吳宗憲這類持續性的歧視言行,不僅嚴重缺乏性平教育最核心的基礎——同理尊重,完全沒有站在憂鬱症朋友的角度思考,甚至還打著「我是為你好」這類「自詡正義」的旗幟,將各種污名刻板標籤貼到憂鬱症朋友身上,說得好像一切都是他們不夠努力、不夠勇敢、不夠堅強、不會往好處想。而吳宗憲各種狡辯、毫無自省、不願認錯、以及「一被批評就覺得自己是受害者」等行徑,也反映出他在「自我對話」、「思辨批判」以及「情緒教育」等情感教育重要面向上的嚴重不足,所以這麼多年來,他始終未曾對自己的言行進行過真正的反思與檢討,而只是一味把錯怪給其他人。

以上問題在吳宗憲事後的回應中更為明顯,吳宗憲先是批評網友們斷章取義、網路霸凌,毫無根據地亂控訴王婉諭沒看過節目就批評、造成他又變成受害者,並且聲明「而我又沒有幹嘛為什麼要道歉」。接著,吳宗憲居然離譜地聲稱:會在電視上講出這段言論乃是「一個機會的教育」、為的就是要「多關注他們」。這種打著「教育」名號的狡辯已不只是無恥,更是惡意誤導大眾及「污名化教育」!教育從來就不是用來加深特定族群污名歧視,而是要用來讓大眾了解正確的資訊以及減少偏見歧視,吳宗憲的作為不僅不是教育,更是嚴重抵觸教育精神的「反教育」!
 
此外,吳宗憲還聲稱自己「身邊這麼多的憂鬱症的朋友」,而節目上那段搞笑發言的「實際內涵」正是自己會對朋友說的:「我們都告訴他:誒你要往正面去看,不要去想那麼多,對不對,你什麼都沒有,至少還有我們這些朋友是愛你的」、「然後告訴他,誒你一定要站出來,你要勇敢你要堅強,因為憂鬱嘛對不對,我們會鼓勵他:誒你要出來,你別窩在家裡,你跟我們一起出來啊,幹嘛這樣!」、「以朋友的角度,我們就會講:很簡單,是不是,你要往好處去想,你要多看看身邊關愛你的人」。我想,任何一個憂鬱症的朋友聽到以上這些話應該都不會覺得有被支持或陪伴到,反而可能因此陷入更深的自我責備。對於吳宗憲這些極度欠缺同理的言論,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聲明中有一段話寫非常好:

對憂鬱症的人說「你就想開一點!」,跟對著坐輪椅的人說「你就站起來啊!」,其實是一樣的。

立法委員王婉諭日前也以「憂鬱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情緒。吳宗憲,作為公眾人物,您應該更自律、謹慎。」一文回應此事。(翻攝自王婉諭臉書)
 
對於任何一種弱勢或疾病來說,刻板印象、污名化、以及錯誤歸因都是毫無幫助且可能反而會帶來更多傷害的,吳宗憲這些「自以為助人」的言行,不僅實際上對憂鬱症朋友進行貶低與責備(都是你們自己不夠努力、不夠正向、不夠知足),在這些原本就已經快樂不起來的朋友身上,繼續添加「問題都在你自己」的包袱,壓得其更難快樂起來;同時,更因為吳宗憲身為公眾人物,且在公開節目中多次「示範」給全國民眾看「特定族群或疾病是可以這樣被拿來嘲笑與歧視的」,這種和情感教育、性平教育、人權教育、公民教育完全背道而馳的行徑,已不僅僅是一個搞笑片段,而是實際上可能造成學生錯誤模仿的「反教育」問題!所以在此,除了希望大家共同譴責這類行徑外,也希望大家能夠一起幫忙跟身旁的小朋友及學生們好好解釋這類發言的問題在哪,別讓這種錯誤示範影響了孩子學好同理尊重的未來!

(性別平等教育大平台 專案經理 )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