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台灣的不當醫療該管控了!

◎謝武吉

台灣人太常跑醫院,一直以來是個顯著問題,而健保署的同仁努力地透過大數據分析,想遏制目前過高的醫療利用率,結果總結去年平均每人看診次數卻不降反升,這極有可能是因「既然都繳了健保費,不用白不用」的心態在作祟。另外,雖然陳時中部長在三年前就有立定大型醫院每年下降門診件數之良性措施,殊不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雖然大部分的醫院配合下降,但魔鬼藏在細節裡,仔細詳查健保署公告資料就可發現,平均每件醫療費用點數是在逐漸上升,換言之,你不讓我直著長高,那我就橫著長胖一點。只能說,醫界果然聰明,「生意」頭腦還真不是蓋的!

真要讓防禦醫療成為台灣特色?

此外,台灣的大型醫院又以防禦性醫療掛帥,因此產生了許多不必要的藥費、以檢查檢驗費,這是普遍性、不分醫院層級的嚴重問題,醫學中心、區域醫院,以及100床以上的地區醫院,都是大廟心態,一棟醫院弄的像購物中心、商城,把民眾管理客源,變相鼓勵大家多多來「朝聖」,再轉向政府雙手一攤說管不了民眾的就醫自由。小型的地區醫院平均每人藥費是600元左右,區域醫院及大型地區醫院卻翻倍跳到1200多元,而醫學中心約2100元,平均每件診療費用則是地區醫院約1800元、區域醫院約2740元、醫學中心約3900元,如此的比率與支出,不說還以為台灣是個「重病王國」!

重申使用者付費的重要性

既然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就醫權利」不要有損失,希望能夠「物盡其用」,那現實層面就勢必得一起來面對。

筆者近日看了報導,健保署李伯璋署長詳細談到,應提高健保費的時候到了,如按現行的費率對應目前民眾的就醫量,健保安全準備金預計在明年初就將面臨藍字轉赤字的不足窘境,署長更重申健保法的核心精神「使用者付費」應落實,也就是依照健保法第43條第一項的自行負擔比率制,目的還是為了協助降低不當就醫的次數,節約醫療資源。

除了健保法的落實,不當醫療的管控更是需要快馬加鞭了,所謂的「大型醫院」,已不再單指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兩層級,許多100床以上的地區醫院,規模也是嚇死人,設備不亞於醫學中心,更有區域醫院也設置質子醫療治療部門,這樣突飛猛進的時刻,也正是我們醫學最該深深自省的時刻。

新冠肺炎是醫療利用率管控的契機?

今年二月份時,李署長曾提到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反而是降低了民眾就醫次數,大型醫院門診量也減少大約20%,其實目前全球每年平均每人就醫次數最高的國家是韓國16.6次,鄰近的日本是12.6次,台灣則是15.37次,如果按目前的情況,我們推估極有可能下降到12.29次低於日本。所以,除了健保費調漲的措施之外,這次由疫情造成的就醫減少也應作為日後減量管控的範本,可以知道民眾還是有判斷能力的,新冠肺炎重新喚醒百姓的認知,以及醫院本來就是高風險場所的事實,民眾不該被偽裝成百貨公司的大型醫院當作業績目標,這樣你我所繳納的健保費就不會白白浪費,落入集團、財團、藥品公司的囊中。

別讓利益共構主導醫療

綜觀現今全球的醫療發展,台灣的醫療一路走來,服務品質與醫學倫理道德,絕對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水準,但亮麗的背後是建立在醫護、醫院、政府三方,用許多辛酸苦辣堆砌而成。醫療便利、發達,「利益結構」問題卻是層出不窮,從健保開辦初期就夭折的短命「分級醫療轉診措施」,為了營運而發展的「工廠化管理制度」,還有藥品公司為了利潤不惜控制開發商交易,玩弄利潤差還要脅退出健保製造民眾恐慌的手段,我們全體國民還要忍受多久?

綜觀現今全球的醫療發展,台灣的醫療一路走來,服務品質與醫學倫理道德,絕對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水準,但亮麗的背後是建立在醫護、醫院、政府三方,用許多辛酸苦辣堆砌而成。(資料照)

前衛生署李明亮署長曾說,醫院平均每診常態的合理人次約是30-40人,然而目前大型醫院的平均每診人次是大約100人,看看數字之差,想想健保與醫療如何走下去?國健署應好好利用時機,妥善教育全民預防重於治療的概念,至於醫界則應該好好發揮可貴的醫德,教育民眾自我防護、保健,以及正確的就醫習慣,讓醫療真正為人民的身、心、靈來效忠,如此健保才有永續經營的一絲生機。

(社團法人台灣醫務管理學會榮譽理事長)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