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哲人醫師說飲食》調理無為 自然主義(三):鎌倉時代 禪宗拉回自然樸實

洪建德

續上篇

榮西的茶禪改革

臨濟宗祖師榮西和尚,自幼聰穎過人,14歲在比叡山延曆寺出家,精修天台宗與密宗,成了天台密宗「葉上流」始祖。1168年得執政的平氏庇護與期待,渡宋學禪,南宋當時版圖不大,但禪風鼎盛,文化遠播四海,深深打進渡宋半年的榮西。

進入鎌倉時代,榮西於1187年再度入宋,師事天臺山萬年寺虛庵懷敞,1191年得到臨濟宗黄龍派嗣法的印可。 榮西也自南宋帶回了茶株,復興了東瀛已經衰敗的隋唐式茶磚飲茶文化。我以現代醫者看來,基於藥理學修養基礎,與德國自然醫學長期接觸,體會茶就是含有咖啡因的藥草(德語Arznei),剛開始只有在僧侶與王公貴族可以享用,當作提神,以及保養萬病的仙丹。

在會席料理,人們大口喝酒,我當酒如同佐餐的醬油、醋等調味料,酌量飲用,餐間再配一點茶水稀釋胃袋裡濃度;我樂在研究與參與茶道的文化面,有若神遊南宋時空,但是平時養生,則儘量樸素、無為自然,保持心湖的寧靜平和,不喝紅茶、綠茶,更不用說咖啡、可樂、酒類來提神或作樂,與榮西看法稍有不同。

神樂坂石川的最後一道是甜點,同時上一杯綠茶,客人就知要結帳了。(圖:作者提供)

不過榮西的著作《喫茶養生記》序一開始,就說:

「茶者,養生之仙藥也,延齡之妙術也。山谷之其地,神靈也。人倫採之,其人長命也。天竺唐土同貴重之,我朝日本。。。」。

喫茶養生記序。(圖:作者提供)

茶的再度引入,茶道的再認識,造成日本料理大革命的伏筆,欲知詳情,敬請期待。

榮西引進宋代茶飲,對於佛教,榮西著作頗豐,如《興禪復國論》,就針對統治者提出,以佛教禪宗興國的建言;《出家大綱》則特別強調出家人生活上要遵守的戒律,《日本佛法中興願文》,是最澄國師在比叡山,高舉改革大旗,匡正當時僧侶爭權亂紀的惡習。

榮西400年後,第二次宗教改革的呼籲,榮西道德高尚,儼然以最澄轉世自詡,改革佛教界積弊。更由於他密顯兼修,戒禪並重,中文厚實,文章與道德都天下第一。

所以在關東迅速興起,得鎌倉幕府2代將軍源賴家外護,又在京都建仁寺開啟了臨濟宗建仁寺;突破當時京都密宗與天台宗頑抗,引領禪宗首度踏入京都,至今仍然屹立祇園。

2012年春節的建仁寺。(圖:作者提供)

京都建仁寺。(圖:作者提供)

榮西帶來的佛教從回中國佛教對僧侶戒律的要求,以及以禪宗來全是佛教,洗刷更多的虛華,而返璞歸真,也反映在飲茶與餐飲上來,至今中日兩國對於容西所做的佛教與飲茶文化交流作碑紀念。

京都建仁寺對開山榮西禪師的紀年碑。(圖:作者提供)

道元素食的再生

也因為榮西,禪宗戒律透過茶道,拉回了世俗飲食生活,回歸自然。榮西弟子徒弟眾多,其中較值得一提的,孫弟子道元在貞應2年(1223年)也成渡宋僧。道元學來的不只是禪宗,另外支系曹洞宗,立門戶於臨濟宗之外,也帶回來宋代素食,復興了衰敗了的日本素食文化。

道元成為「精進料理」的元祖,除了傳統的五味「甘、鹹、酸、辛、苦」,道元主張再加一味蔬菜的淡味。

京都都大旅店,鐵板燒最後的食事,廚師拿出京漬物,九宮格給客人選擇,保留當時素食的精神。(圖:作者提供)

這是一種茶料理,摒棄當時東瀛吃飯時,使用匙的習慣,而以左手拿飯碗,以右手持箸夾食,再度與中土同步。 藉著榮西教化,禪宗與茶道的精神結合而數百年演進飲食,從禪僧修行之際的輕食之後,再經過道元對精進料理的著力與推廣,精進料理的調理技術,支撐了下面要敘述的茶懷石崛起。

現在回想當年禪宗與喫茶風氣能夠流行成潮,這都拜食品加工技術進步之賜,因為好吃,所以成就精進料理,以及日後被茶懷石所吸收。 當年各式豆腐,豆皮,豆漿,雁如等大豆製做技術進步,好吃新產品陸續量產,進入庶民日常食材,與蔬菜料理的技法大突破,使得素食獨自成一料理流派,深化庶民習慣與概念,素食好吃才能成功。

直到今天,還保留在京都會席料理與庶民膳食當中,道元禪師的渡宋習曹洞宗與素食,我們今天品嚐日本料理,都要飲水思源,感念精進料理元祖的渡宋與堅持。(待續)

京都嵐山的午餐,叫葷食,來素食。(圖:作者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