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瞭望之窗》美中分道揚鑣的關鍵在科技戰

美中貿易戰驅動的,不只是跨國公司加速將供應鏈從中國移至越南或馬來西亞等工資更廉價市場的重組。更重要的是,它標誌美中關係在科技競逐戰場上的具體「分道揚鑣」。

托克維爾

去年12月中旬,美中貿易戰傳出曙光,川普政府宣布將與中國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川普信誓旦旦,他和他的「好朋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經通過電話,很快將安排兩人親自出席簽署協議儀式。日前川普更示將於1月15日在白宮舉行協議簽署儀式,對此北京卻是低調以對。

川普不斷吹噓,北京在這份協議裡,承諾在未來兩年向美國採購至少400億美金的農產品。川普也迫不及待地向美國選民宣布這項好消息,極盡能事地進行選戰消費。但川普也心知肚明,要迫使北京在所謂「結構性改革」有所就範,絕非短期能夠達成的目標。權衡選舉需求與美中關係,川普退而求其次就只要在選前先完成象徵性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待連任後再繼續和習近平周旋。

也因為如此,面對外界不斷形塑美中關係已經「分道揚鑣」(de-coupling)的印象,川普政府也讓副總統彭斯在智庫演說澄清絕無此事。但熟悉美中貿易戰的觀察家都同意,貿易角力只是表面議題,真正的戰場是在科技戰,而且華府在科技戰部分毫不軟手,北京也磨刀霍霍。

川普表示,北京將在新協議裡,承諾在未來兩年向美國採購至少400億美金的農產品。(AFP)

換言之,愈來愈多分析認為美中關係的本質的確出現潛在「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的結構性轉變,行之有年的美國對「中國交往政策」(engagement policy)受到更多批判,主張對中國強硬的論調也成為美國朝野共識,關鍵就在華府決定要抑制北京在未來科技戰上對其造成的挑戰。因此,「選擇性的分道揚鑣」(selective de-coupling)或許更能貼切描述美中關係現況。

美國的動作也愈來愈明顯而直接。在貿易談判進行的同時,美國商務部也準備制訂新的法規,來限制諸如人工智慧等先進科技技術出口到中國。美國財政部也強化對於中國投資美國頂尖科技公司的審查。美國法務部更是嚴格起訴中國竊取美國貿易機密的案件。華府前年拿中國通訊公司「中興」開刀,去年又鎖定「華為」,更運作外交手段要求其他國家配合抵制中國通訊與科技公司,都讓北京受到切身之痛。

美國的主要關切重點在於,過度依賴中國科技零配件可能導致其重要軍事基礎設施、通訊系統乃至公共運輸網絡受到破壞與影響。因此華府不僅嚴格限制華為購買具有美國成份的科技零件,也嚴格要求美國公司與其盟邦不得出售科技相關的零件給中國,尤其是涉及「第五代行動通訊裝置」(5G)。川普上個月簽署「國防授權法案」,也明文規定避免買賣可疑的國外通訊設備,外界將箭頭直指北京。

華府前年拿中國通訊公司「中興」開刀,去年又鎖定「華為」,更運作外交手段要求其他國家配合抵制中國通訊與科技公司,都讓北京受到切身之痛。(REUTERS)

但這只會讓習近平加速減低對美國科技供應商依賴,轉而尋求其他供應來源,或是加碼投資人工智慧等科技技術的決心和行動。中國已經宣示將於2025年之前,每年投入六百億美元於人工智慧的軍事安全技術。由於人工智慧能夠分析大量數據,並提出建議的演算模式供決策,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估計,北京可以在2020年,掌握全球四分之一有關軍事安全的大數據資料。

影響所及,美國最近也將標的轉向諸如台積電等華為零件供應商。最近美國商務部公布出口管制之「實體清單」,被列入清單者將禁止美企出口,除非符合「微量原則」(De Minimis Rules)者,可不認定為美國企業。「微量原則」是指需有75%以上在海外製造,例如轉包給美國以外廠商接單,僅能有25%以下的「含美成分」,即美國技術或產品。

台積電在華為被列入清單後,仍能繼續出貨海思,即是靠完整管理及數據舉證,確保「含美成分」在25%以下;但美商務部日前研議將「微量原則」提高到90%,即代表「含美成分」僅能在10%以下,可能光是採用美國生產設備就會超標。這當然也會對台積電和部分台灣科技公司帶來衝擊。

也難怪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去年11月公開表示,台積電是全球IT供應鏈非常重要的一環,當世界不安靜,台積電將變成一個地緣策略家的必爭之地。

美中貿易戰驅動的,不只是跨國公司加速將供應鏈從中國移至越南或馬來西亞等工資更廉價市場的重組。更重要的是,它標誌美中關係在科技競逐戰場上的具體「分道揚鑣」。目前仍然保有領先優勢的美國,絕對無法容忍急起直追欲挑戰其全球霸權的中國。川普要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只是選戰權宜之計,真正的美中大戰,很可能在川普連任之後才熱烈開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