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從四面向解析台灣離岸風電為何需達2035年10GW目標

張立明

台灣首座商業規模的離岸風場「海洋風電」今天在苗栗龍鳳漁港舉行啟用典禮,總統蔡英文在致詞中,親自宣示2025年後離岸風電區塊開發目標要加倍,提出2025到2035年10GW的目標,並要經濟部盡快著手規劃。筆者認為目前台灣離岸風電已經立於不敗之地,領先亞洲諸國,不過這樣的目標和願景是需要的,更是對台灣的發展和地位至關重要。就從以下四個面向來解析。

蔡英文總統在苗栗縣竹南鎮龍鳳漁港,宣告台灣首座商業離岸風電場落成。(資料照)

能源面:綠電不怕多只怕不夠

首先是能源面,隨著國際大廠對綠電需求逐漸提高,台灣未來綠電不怕多,只怕不夠。

國際綠能倡議組織「RE100」,募集知名且具影響力企業,自願性提出100%使用綠電目標,如今加入RE100的企業超過170家,像是蘋果、Google、微軟這些知名科技公司也是其中一員。台灣是出口導向、貿易導向的國家,高科技相關產業供應鏈廠商就高達近百家。隨著國際大廠對綠電的重視,像是台積電、鴻海、可成、仁寶、和碩、廣達、緯創等十家蘋果供應鏈廠商,也在今年宣布承諾配合蘋果,生產過程100%使用綠電。

沒有綠電,就難以繼續成為這些國際大廠的合作夥伴;沒有綠電,恐怕就將被排除在綠色供應鏈的名單之外。所以除了2025年再生能源占比20%的目標之外,為了順應世界潮流,更長遠的規劃是需要的。

產業面:台灣成為「亞洲丹麥」關鍵時機

第二是產業面,長遠可見的目標量,是產業永續發展的關鍵。

離岸風電因為產業特性,會形成一個區域性的市場,從歐洲的例子來看,跑在最前面的國家,像是丹麥,便有成為產業聚落的優勢。亞太離岸風電市場正在成形和起步,台灣是發展先驅,不過日本、韓國都正在追趕。

台灣提出2025年前5.7GW的目標,隨著國產化政策的推動,台廠開始投資、建廠之際,市場發展不該中斷,更應該給予國內產業持續壯大的舞台。在第一座風場啟用之際,更後面的市場,不只開發商,國內的供應商也都在看。

當政府喊出2025到2035下一個十年的規劃,台灣的市場便足夠吸引國際系統商來台設廠,國內供應商擴大投資,讓國產化政策能夠延續,更是告訴大家台灣是玩真的。有了穩健可期的市場量,相信讓台灣成為「亞洲丹麥」、亞太風電產業中心的目標便指日可待。

經濟面:未來便宜的自產能源

第三是經濟面,在不久的將來,離岸風電會是便宜的電力來源,價格比火電更低。

從歐洲的例子也可以看出,受惠於前期發展裝置量與產業規模經濟,再加上科技進步,離岸風電的均化成本逐年下降。台灣預計在2025年完工的競價風場,價格是2.2到2.5元,已經比現在的平均電價2.6元還便宜。

相信之後的風場,有了前面的裝置量建立規模,價格只會越來越低。2026年以後,離岸風電就是低於平均電價的綠電,比核電、火電都便宜;而且不只便宜,再生能源不須仰賴燃料進口,取之於自然,是我們自產自足的能源。

環境面:潔淨能源給我們乾淨空氣

最後是環境面的效益,離岸風電是清潔能源,對環境的影響小,不像核電、火電會有外部成本,在冬季可以有效減緩空汙。

在東北季風強勁的台灣,秋冬的離岸風電容量因素高達60%,可以產生大量的潔淨能源。而秋冬正好也是台灣空氣汙染最嚴重的時候,有了離岸風電,可以減少燃煤電廠的使用,有效減緩空汙,還給我們乾淨的空氣。

離岸風電2025到2035年10GW的目標,是應該也是必然,從能源面、產業面、經濟面、環境面來看都有相當大的效益與意義,更是台灣奠定發展地位、成為離岸風電樞紐的關鍵。

(綠電工程師)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