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恐懼鳥》《小丑》影評:完美演繹一個反社會者的誕生(含劇透)

亞瑟天生患有神經障礙,令他在任何場合都無法受控地發出刺耳笑聲。縱使如此,一開始他仍然努力融入社會。他不特別善良,都不特別邪惡,就像正常人般有一份正當的小丑工作、愛著的母親、追求的對象,當然還有那宏大的笑匠夢。然而,社會卻不問情由對亞瑟展現不友善、嘲諷、冷酷的態度。

◎恐懼鳥

你曾否問過自己,為何不隨心所欲在大街扭腿擺舞?無論你的舞技似傑克森抑或霍金。為何不直接破壞所有店鋪,然後張開雙手掠奪任何你眼見的東西?

其實答案很簡單,撇掉那些「總之」、「無論如何」經不起邏輯考驗的詞句,就是因為你還得在社會生活。你會在意家人朋友對自己看法,你會擔心明天的生計,你會想符合社會期望,令自己備受尊重。

但如果社會根本預設了你在邊緣地帶,無論你怎樣努力,都注定被忽視、被排擠、被嘲笑呢?

那麼《小丑》會給到你一個答案。

反社會者(Sociopath),這有別於小編常說的心理變態(Psychopath),由於各種生物因素令一個人天生情感薄弱,缺乏同理心。然而心理變態並不一定成為"壊人",當中最令大家易理解的例子,應該是鋼鐵人東尼·史塔克,不是迪士尼那個溫情版本,而是原著漫畫那個功愛操控人、縱情酒慾、馬基雅維利主義的大仆街。東尼曾經在漫畫說過,他永遠不能理解美國隊長那種由心而發的正義,對他來說,現在所做一切是深思熟慮運算出來的結果。這是典型親社會型心理變態(Pro-social Psychopathy)的表現。

鋼鐵人東尼·史塔克曾經在漫畫說過,他永遠不能理解美國隊長那種由心而發的正義,對他來說,現在所做一切是深思熟慮運算出來的結果。(翻攝自Venngage)

相反,反社會者是後天形成,又或者社會經歷領悟出來,就像電影的主角亞瑟·弗萊克,亦即是後來的大壞蛋小丑。

亞瑟天生患有神經障礙,令他在任何場合都無法受控地發出刺耳笑聲。縱使如此,電影一開始他仍然努力融入社會。他不特別善良,都不特別邪惡,就像正常人般有一份正當的小丑工作、愛著的母親、追求的對象,當然還有那宏大的笑匠夢。

然而,社會卻不問情由對亞瑟展現不友善、嘲諷、冷酷的態度。童黨毆打他、同事陷害他、路人歧視他、社署取消對精神病人支援。每日承受社會點點滴滴如毒蟲般折磨令亞瑟過得很苦,即使強顏歡笑的小丑妝容也流下淺藍的淚痕。

亞瑟問,自己想要的只是正常人的看待與尊重,為何要那麼苦苦掙取?

每日承受社會點點滴滴如毒蟲般折磨令亞瑟過得很苦,即使強顏歡笑的小丑妝容也流下淺藍的淚痕。(翻攝自網路)

電影一共安排亞瑟兩次覺醒,兩次表達手法都有強烈對比。第一次是亞瑟在地鐵槍殺了三名毆打他的金融才俊。這是他意識到原來無能的他,都可以反抗那些終日欺壓他們的上流人士,還不又是血肉之軀?

但這次覺醒是不完整的,亞瑟仍然是「社會人」,追求社會任何人枇要的事物,所以他的開心舞要在上鎖的公廁進行,害怕被外人看到。小幅度的舞姿亦流露出不自然的壓抑。

第二次真正覺醒,亞瑟終於明白所渴望的正常人生活,愛情事業家庭尊重,是他永遠無法從獲得。他註定是社會的笑話、神經母親的苦兒、貧富懸殊下的渣滓,當然還是他憧憬的笑匠主持玩物。

亞瑟覺得很憤怒,如果社會只為他準備爛蓆,為何他還要蠢得坐上去?

所以第二次當他隨心跳舞時,已經在大街樓梯上。每一下舞姿都是如此自然,如此自在。因為他已經拋棄了所有束縳,當中包括旁人目光、社會期望、以至道德價值。

亞瑟終於成為反社會者,一個真正的小丑,去嘲弄社會的存在。

演員瓦昆菲尼克斯在電影《小丑》展現神演技。(華納提供)

電影高潮在小丑上那曾經夢寐以求的電視節目,在鏡頭前一槍斃了那愚弄他的笑匠主持。當時他向主持人坦承自己是殺死三個金融才俊的凶手,主持人大義凜然地說出種種大道理,例如即使被人毆打都不能正當化謀殺,他應要為引發的暴動負責等等。

小丑偶爾反駁主持人的指控(『如果當初是我被打死,社會有人注意嗎?』),但更多以神經質的訕笑回應。最令觀眾震撼是小丑最後用從心底湧出的悲憤咆哮出來︰「你知道惹怒一個被社會遺棄,視為垃圾的神經漢會有什麼下場?!我答你他媽的應得什麼下場!」然後便拔出手槍轟爆主持人的腦袋。

這聽起來很瘋狂、很不道德對吧?小編倒覺得這幕令人深思,因為沒人能給到一個能說服小丑當刻不舉槍的理智理由。換個角度想,為何一個人要服膺於社會?為何一個人要緊守法律?難道我們是工蜂有基因約束一定要屈從於蜂后嗎?不,我們生來是自由人,只受物理與生物法則規限。

社會之所以出現,是因為原始人那種只顧自己,不受拘束的生活太可怕、太寂寞、太混亂。所以我們人類才聚在一起,每人犧牲少許利益,行事道德、順從法律來換取更大的利益,成就文明。但如果到頭來,社會只是一小部份人獲利,大多數人從身體到心靈都受苦,這種本末倒置為何人們還要信服社會?以及由它延伸出來的所有價值觀呢?

面對這情況,所有統治者編織出各種藉口來令人民忘記社會契約,例如君權神授、民族英雄、道德習俗⋯但有時候連他們都忘記了這些虛浮不定的概念只是麻醉劑來。最初驅使人類聚在一起,純粹是"大家有利可圖"。如果核心利益無法處理恰當,再多的麻醉劑亦於事無補,暴動和革命隨之而來。

畢竟,瑪啡只有當癌症病人瀕死時才成為唯一藥物。

所以電影去到尾聲時,押上警車的小丑被戴著小丑面具的暴徒救出,所有人都視他為偶像。整套電影頗有意思的地方是,小丑從沒直接煽動暴動,寓意著每個走上街頭的群眾其實同小丑一樣在社會被嚴重剝削,每日忍受上流人士的嘴臉,基本尊嚴與正義卻不見彰顯。

而現在,小丑的瘋狂只是讓他們看清楚人生而自由,是可以反抗社會、可以脫離社會約束,特別當社會只給予痛苦時,於是一起走上街頭加入他的開心舞

整套電影頗有意思的地方是,小丑從沒直接煽動暴動,寓意著每個走上街頭的群眾其實同小丑一樣在社會被嚴重剝削,每日忍受上流人士的嘴臉,基本尊嚴與正義卻不見彰顯。(華納提供)

你,想陪小丑跳這支舞嗎?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恐懼鳥 《小丑》影評:完美演繹一個反社會者的誕生(含劇透)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