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神楽坂週記》回憶Game Boy:人生第一台屬於自己的「行動裝置」

由於Game Boy席捲了全世界的攜帶型遊戲機市場,許多人或許都不知道GB並不是第一台可抽換卡匣的掌上型主機,但這並不影響幾個世代以來的遊戲玩家們,對這部跟便當盒差不多大小的電子玩具的喜愛。

神楽坂雯麗

1989年4月21日,任天堂在第一台Game & Watch上市的九年之後,發售了第一代灰白色機身、單色灰階液晶螢幕的Game Boy(GB)。由於日後GB席捲了全世界的攜帶型遊戲機市場,許多人或許都不知道GB並不是第一台可抽換卡匣的掌上型主機—世界首台可抽換卡匣的掌上型遊戲機,是1979年8月由Milton Bradley Company公司發售的「Microvision」,而日本第一台可換卡的掌機則是Epoch在1985年發售的「Game Pocket computer」—,但這並不影響幾個世代以來的遊戲玩家們,對這部跟便當盒差不多大小的電子玩具的喜愛。

第一代灰白色機身、單色灰階液晶螢幕的Game Boy主機,如今已經成了某種文化符號。(作者提供)

然而,1989年當時,玩家們與遊戲業界真正關注的焦點,其實是紅白機的次世代機種,也就是後來我們熟知的超級任天堂(SFC)的動靜。GB在推出初期,並沒有受到太大的關注。

任天堂在設計GB時,設計團隊所設定的耐用度目標是要做到「從小孩子全力踩踏前進的腳踏車菜籃中滑落,也不會損壞」,這份苦心思慮,也締造了初代GB異常堅固的都市傳說;甚至在波灣戰爭中,一台放在美軍營帳裡的GB遭到近距離砲擊轟炸後,也幸運地僅更換了受損的液晶螢幕,就能開機繼續正常運作。這部可說是「史上最知名的Game Boy」,不但意外呼應了90年代初期將波灣戰爭視為「電玩式戰爭」的時代氣氛,後來也被送往位於美國紐約的任天堂門市永久展示。

歷經戰火洗禮的「Gulf War Game Boy」。(作者提供)

雖然初代GB是掌上型遊戲機的里程碑,但其尺寸以現在觀點來說,也並不是那麼容易攜帶。採用STN反射式液晶的畫面也並非十分鮮明—當時這類液晶螢幕主要用於計算機之類的設備,並非針對顯示「影像」的用途所設計;另一方面,GB的畫面與其說是黑白,更精確來說其實是深墨綠色的四色漸層,這些缺點也在往後推出的改版機種中得到改善。

不過就因機身空間足夠、又使用省電的單色液晶螢幕,因此只要4顆3號鹼性電池,就能持續遊玩大約35小時!這也讓初代GB成為任天堂至今續航力最強大的攜帶型主機。但話雖這麼說,電池供電的GB並不比今日使用鋰電池的小型3C產品可隨時充電,一旦在破關前電力耗盡、面板紅燈開始閃爍,玩家就只能提心吊膽地趕快設法破關,或是慌張地跑出門添購電池;當然,如果你的零用錢或壓歲錢充裕,也可以另購一個巨大的充電電池包,像現代人使用行動電源給手機充電那樣,拖著一條長長的電線與電池模組,為GB主機供電。

凡此種種,也都是今日新世代的遊戲玩家們難以想像的苦勞回憶。

五花八門的GB週邊,不輸給今日的智慧型手機週邊產品。(作者提供)

筆者拿到自己的第一台Gameboy,已經是它上市發售後兩年的1991年的事情。即使必須顧慮電池消耗、螢幕狹窄、畫面只有單色、拿久了手會痠痛,但這人生中第一台從真正意義上完全屬於自己的「行動裝置」,還是給筆者帶來莫大的衝擊;不需要和家人爭奪電視機的控制權,也不必受到時地限制,可以隨時想玩就玩,實在令人欣喜,而努力存錢,特地購買周邊廠商所販售的帶有燈光的螢幕放大鏡,躲在棉被裡戴上耳機通宵打電動、即使如此也還是被發現而痛罵一頓的酸甜記憶,或許也是漫長童年中最難以忘懷的遊戲記憶之一。

雖然GB發售初期有著《俄羅斯方塊》這類怪物級軟體加持,熱賣全球、銷售長紅,但進入1990年代中期之後,隨著遊戲玩家對聲光效果的要求越來越高,GB也一度陷入一年僅有數款遊戲發售的衰退窘境;但這時《精靈寶可夢》的適時出現,使GB絕地逢生,不但成功延續了產品線壽命,更催生了後續的GBA、NDS乃至於3DS等新世代掌機,也讓任天堂在攜帶型遊戲機市場中屹立不倒至今。

最新的「掌機版」Switch Lite。但市場反應似乎不如任天堂預期...。(網路)

隨著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大行其道,兼可做為掌上型主機的Switch也打破了過往家用主機與掌上型主機的界限。隨著為攜帶用途特化,專以隨身遊玩為主要功能的Switch Lite上市,或許在可預見的將來,我們已不太容易看見嚴格定義上的GB後繼機種問世,但只要任天堂繼續存在,GB所建立的攜帶型遊戲霸主地位,便難以被動搖與遺忘;而GB所建立的遊戲品牌與其主打的隨身遊戲樂趣,在今日也依舊在各種不同的裝置之間延續著。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