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伊朗與西亞世界》胡塞與蓋達在葉門的戰鬥志業

胡塞與蓋達的行動都是延續上個世紀失去的利益問題,尤其沙烏地與葉門都太過於向美國靠攏,美國又介入太多西亞地區的事務,結果,蓋達結合胡塞的行動,被主流媒體批判為恐怖主義的代表,但若是換位思考,就不難理解胡塞組織是為了取回原本在這區域的主導地位,蓋達則是為了擊敗「萬惡的美國」,對他們而言,沙烏地與美國在西亞地區的霸權才是恐怖主義的表現。

陳立樵/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近日有關葉門(Yemen)的報導,又是一次胡塞(Huthi)組織對沙烏地阿拉伯(Saudi Arabia)的攻擊行動。另外,蓋達組織(Al-Qaeda)在葉門的分支—阿拉伯半島的蓋達(Al-Qaeda in the Arabian Peninsula, AQAP),也是諸多國際新聞中所指稱的「破壞葉門穩定的恐怖勢力」。葉門動亂事件不斷,宛如恐怖分子的天堂。不過,胡塞與蓋達真的如此邪惡?這兩個勢力是否有其立場?世人看待葉門情勢是不是過於以偏概全?

回顧歷史,阿拉伯半島南方的葉門地區,其實原本並沒有現在所看到的「國家」,而是近代海上霸權英國所掌控的亞丁(Aden),以及北方的什葉派(Shiite)勢力。1932年,半島中心的紹德家族(Saud)建國,即沙烏地阿拉伯,企圖征服葉門地區但未能成功。隨後美國因開採石油的關係,開始與沙烏地合作,這讓從未在西亞地區取得影響力的美國,逐漸有機會在這個區域取得利益。

葉門動亂事件不斷,宛如恐怖分子的天堂。不過,胡塞與蓋達真的如此邪惡?圖為葉門首都沙那街頭。(EPA)

1950年代,進入美國與蘇俄的冷戰(Cold War)時期,因埃及(Egypt)總統納賽爾(Gamal Abdel Nasser)打算收回19世紀中葉以來英法兩國對蘇伊士運河(Suez Canal)的經營權,故引發1956年10月的英法對埃及的蘇伊士運河戰爭,納賽爾成了阿拉伯世界對抗帝國主義的邱森萬。同時,埃及背後也有蘇俄的協助。這讓阿拉伯世界出現不少納賽爾主義者(Nasserist),葉門地區也是。納塞爾藉著這樣的機會,於1962年在葉門地區扶植葉門阿拉伯共和國(Yemen Arab Republic,後文稱北葉門),連帶削弱了什葉派在當地的影響力。

原為半島強權的沙烏地,此時受到納塞爾主義的擠壓,遂支持北葉門內的反對勢力,引發北葉門內戰。幾年後,英國退出亞丁,蘇俄勢力趁虛而入,並於1970年成立葉門人民民主共和國(People's Republic of Yemen,後文稱南葉門),同年,納賽爾去世,北葉門頓失埃及這個靠山,於是沙烏地掌控了北葉門,開始與南葉門的社會主義政府對峙。沙烏地對於葉門的所作所為,必然是想完成30年代對外擴張之際失之交臂的葉門版圖。沙烏地有美國當靠山,70年代的南北葉門問題,也就成了美蘇冷戰的一部分。

1979年起,西亞地區的局勢的變遷改變了葉門的情況。1979年2月伊朗革命,原本與美國友好巴勒維國王(Pahlavi Shah)垮台,新的掌權者是極度反美的何梅尼(Ayatollah Khomeini),同年11月還有伊朗的美國外交人員被挾持事件。隨後蘇俄攻打阿富汗(Afghanistan),眼看共產勢力將直逼波斯灣(Persian Gulf)。這讓當時的美國總統卡特(Jimmy Carter)灰頭土臉,畢竟美國才勉強從越戰泥淖中脫身不過幾年,霸權地位很有可能就此一蹶不振。於是在蘇俄對阿富汗戰爭,以及1980年伊拉克與伊朗的兩伊戰爭(Iran-Iraq War),美國進軍阿富汗、也支持伊拉克攻打伊朗。

納塞爾於1962年在葉門地區扶植葉門阿拉伯共和國,圖前敬禮者為葉門阿拉伯共和國總統薩拉勒。(adst.org)

此時的沙烏地阿拉伯在成了美國軍事力量進入西亞的「轉運站」,由沙烏地人奧薩馬賓拉登(Osama bin Laden)協助美國在阿富汗訓練軍事人員、建立軍事基地。這場阿富汗戰爭若從宗教層面來看,就屬於穆斯林對抗外敵的聖戰了。1987年蘇俄宣布對阿富汗停戰,但蘇俄不但沒能掌握阿富汗,反而還陷入難以解決的財務危機,自此一路衰頹。這樣的情況下,蘇俄難以再扶持南葉門,便由北葉門取得優勢,並在1990年主導了「統一大業」。

與此同時,波斯灣(Persian Gulf)地區的另一場戰爭正要開啟。1990年8月,伊拉克攻打科威特(Kuwait),時任美國總統是老布希(George W. H. Bush),布希家族在波斯灣的石油利益受到戰爭影響,因此美國遂增兵進駐沙烏地,與伊拉克對戰。由於戰場就在沙烏地東北方,在國防安全可能出現危機下,沙烏地很樂意與美國合作。而在阿富汗戰爭成名的奧薩馬賓拉登在此時並未受到沙烏地政府重用,離開了沙烏地,幾年後又回到阿富汗,領導他在1988年成立的蓋達組織。

葉門的統一大業並不長久,1993年國會選舉後,原本南葉門的社會主義政黨並未取得優勢,黨領導人原為統一後的副總統,權力喪失的危機讓他與總統薩利賀(Ali Abdullah Saleh)分道揚鑣,導致隔年葉門內戰爆發。此時,奧薩瑪賓拉登視葉門內戰為拓展聖戰的另一個戰場,對抗葉門的社會主義,一如對抗入侵阿富汗的共產勢力,再加上此時的薩利賀政府有美國的支持,蓋達進入葉門還可取得對抗美帝的正當性,一石二鳥。2009年,阿拉伯半島的蓋達成立,正式開啟蓋達在葉門的聖戰。奧薩瑪賓拉登的行動,是冷戰時期的產物。近年來在葉門北部發起抗爭的胡塞組織,便是在冷戰時期失去影響力的什葉派勢力,他們與薩利賀政府的對峙與衝突,與蓋達一樣都是冷戰時期的產物。

奧薩瑪賓拉登的行動,是冷戰時期的產物。近年來在葉門北部發起抗爭的胡塞組織,便是在冷戰時期失去影響力的什葉派勢力,他們與薩利賀政府的對峙與衝突,與蓋達一樣都是冷戰時期的產物。(REUTERS)

由此可見,胡塞與蓋達的行動都是延續上個世紀失去的利益問題,尤其沙烏地與葉門都太過於向美國靠攏,美國又介入太多西亞地區的事務,至少對以色列(Israel)無條件支持,就不是廣大的穆斯林所樂見的。結果,蓋達結合胡塞的行動,被主流媒體批判為恐怖主義的代表,但若是換位思考,就不難理解胡塞組織是為了取回原本在這區域的主導地位,蓋達則是為了擊敗「萬惡的美國」,對他們而言,沙烏地與美國在西亞地區的霸權才有恐怖主義的意涵。

或許這些投入戰爭的穆斯林並非真的打從心底痛恨美國,只是剛好這個時代的霸權就是美國,順勢便成了「被壓迫者」(oppressed)的眼中釘。如果回到一、兩個世紀之前,可能英國才是最令他們痛恨的對象,而到了下個世代,必然又會有新的「顧人怨」接班人出現。胡塞與蓋達要對抗霸權的「志業」,仍然會持續下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