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瞭望之窗》北京對香港「反送中」運動的下一步是什麼?

在國際眾所矚目的敏感氛圍之下,北京真的會走到鎮壓港民這一步嗎? 這當然是最壞的想定情境。即使如此,北京也可能採取漸進式的作法,例如先宣布香港戒嚴,再視情況以維持秩序為由,派出解放軍進駐,最壞的結果就是終止香港的「一國兩制」。但如此一來,形同北京用行動向全世界證明,「一國兩制」才是「壽終正寢」。

托克維爾

過去幾個月內,接連數波的香港「反送中」示威運動,包括6月中的兩百萬港民走上街頭,正在測試北京當局的容忍程度和底線。幾天前在元朗地區出現白衣黑道人士不分青紅皂白攻擊香港市民的暴力行為,以及港警與黑道之間的「合作」默契,證明在北京老大哥的政治遙控之下,已經預先鋪陳多套劇本來壓制「反送中」的民怨。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避談元朗攻擊事件,反而高分貝譴責示威者對中聯辦的抗議行為。做為北京傀儡的林鄭處理「反送中」運動不當,下台只是早晚問題。只不過如果現在就辭職以示負責,只會讓北京面子更掛不住,同時給予抗議者更大的士氣鼓舞。中南海的策略,先是與林鄭切割,用時間換取空間,跟「反送中」示威者打消耗戰,若情勢更加不可收拾,林鄭只不過是必要的犧牲品。

北京的估算是,不用在推動「逃犯條例」(亦即「送中」條例)修改一事上糾纏,因此授權林鄭先是表達「暫緩」之意,接著承認此案已「壽終正寢」。種種退讓的舉動卻仍然無法平息抗爭港民的怒氣,抗議行動持續進行。但元朗的白衣人攻擊事件,甚至殃及到沒有上街頭的無辜港民,勢必引爆日後另一波更強勢的反彈聲浪。許多事後流出的影像也證明,「警黑合作」的背後的確有政治力的介入,打著「保國衛民」的口號,想要以被操縱的民意來壓制「反送中」的民意。唯情勢至此,已經讓北京、港府和港警面臨更大的挑戰,未來更大規模的抗爭行動已可預期,如果情勢繼續惡化,港府將面對「治理失控」的危機。

接連數波的香港「反送中」示威運動,包括6月中的兩百萬港民走上街頭,正在測試北京當局的容忍程度和底線。(AFP)

這當然不是北京樂見的結果,北京的手段也愈來愈加強勢。24日中國國防部公布白皮書,時機點引發關注。其中特別針對香港情勢發展提出警告,強調中央政府權威不容挑戰,若有必要,根據「香港特區駐軍法」,可在港府提出請求後,調派軍隊維持社會秩序。這是北京首次公開提及動用人民解放軍處理香港情勢的可能性,外界解讀北京不排除在香港動用軍隊,或至少是在此時刻向示威的港民提出警告。

根據1996年公布的「香港特區駐軍法」第3章,雖然明言解放軍駐港部隊不干預香港特區地方事務,但第14條指出,港府根據「基本法」規定,「在必要時可以向中央人民政府請求香港駐軍協助維持社會治安和救助災害」;經中央批准後,駐軍將依據中央軍事委員會的命令出動,由香港駐軍最高指揮官或其授權的軍官指揮,執行任務。

北京真的敢派解放軍進入香港,鎮壓「反送中」與「反港府」的示威群眾嗎?

30年前的北京天安門鎮壓事件歷歷在目,當時中國受到國際制裁與孤立許久。當年被視為「天安門劊子手」的中國前總理李鵬「正巧」也在日前過世。在國際眾所矚目的敏感氛圍之下,北京真的會走到鎮壓港民這一步嗎? 這當然是最壞的想定情境。即使如此,北京也可能採取漸進式的作法,例如先宣布香港戒嚴,再視情況以維持秩序為由,派出解放軍進駐,最壞的結果就是終止香港的「一國兩制」。但如此一來,形同北京用行動向全世界證明,「一國兩制」才是「壽終正寢」。

因此,中國國防白皮書對香港議題的表態,目前仍多屬警告成份。北京沒有必要因為區區的「逃犯條例」修訂或是林鄭的治理能力不足,就葬送對「一國兩制」的堅持。問題是,北京領導人可能自信時間站在他們這一邊,只要時間拖得愈久,對港民進行更多分化,「反送中」運動的熱度總會降溫。

如此以拖待變的策略,在2014年的香港「雨傘運動」的確成功,讓當年的示威行動在進行2個多月之後慢慢消退。但「雨傘運動」有明確的領導人和指揮中心,政治性更強。「反送中」卻是沒有「大台」(指揮中心),多是港民透過社群媒體和通訊軟體串連,具體超越政治意識型態的光譜。而且不容忽視的是,「雨傘運動」所累積的民怨只是暫熄,並未終結。

「反送中」是在這樣的基礎上,添加更強的社會動能,6月中走上街頭的兩百萬港民中,就有不少年長者和年輕夫婦等新面孔。

「反送中」沒有「大台」,多是港民透過社群媒體和通訊軟體串連,具體超越政治意識型態的光譜。而且不容忽視的是,「雨傘運動」所累積的民怨只是暫熄,並未終結。(REUTERS)

有人分析,北京對香港問題最大的困境是「放不開、輸不起、給不了」。北京無法坐視「一國兩制」的失敗,也不能容忍港民爭取民主的行動,更不可能接受港民的民主要求。但「逃犯條例」已經碰觸到港民的人身安全與基本自由權利,比起「雨傘運動」的主訴求「特首直選」更讓一般民眾「有感」。香港大學教授針對「反送中」運動進行的最新民調顯示,有超過8成的港民認為港府一意孤行,致使民眾做出激烈抗爭行動,是可以被接受的。

北京對香港進退維谷,過硬或太弱都會「自傷」,但北京更在意的是外部效應。亦即,如果北京對香港採取更強勢的壓制手段,只會加深「一國兩制」失敗的國際印象。影響所及,北京更無法藉此對更為民主的台灣進行統戰。其次,香港的民主勢力也進行國際串連,包括香港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和「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都訪問華府,甚至獲得美國國務卿龎培歐和副總統彭斯的接見。部分反送中的年輕香港民眾也有意前來台灣尋求政治庇護。此時此刻,北京若是在香港議題上示弱,更將助長台灣與國際對港民的支持。

香港「反送中」運動已經從治理危機,衍生成為對北京對台政策與對外關係的挑戰。風險在於,未來可能還會有擦槍走火的可能,北京的下一步會如何,外界不能僅從理性決策的角度來研判,而是必須做好最壞的打算。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