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限時批》2020後台灣會淪為香港嗎?!

◎東方亮

若依目前競逐2020大位情勢觀察,除非台灣選民能幡然醒悟,作出堅守民主台灣的抉擇,否則就和香港的「一國兩制」悲劇一樣,未來也會是台灣的下場?!

現任的小英總統、民進黨初選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民進黨等,對此次香港《逃犯條例》(簡稱「送中」條例),態度十分明確。像小英總統就從昨晚到今日,連發臉書表達聲援港人爭取民主自由的清晰態度,強調「台灣撐香港,我們守台灣」!賴清德亦譴責港府戕害人權「台灣拒成為香港第二」!民進黨則表示,《送中條例》是專制集權對自由香港的吞噬!

小英總統就從昨晚到今日,連發臉書表達聲援港人爭取民主自由的清晰態度,強調「台灣撐香港,我們守台灣」!(蔡英文臉書)

類此逾百萬港人上街抗爭,猶爆發流血衝突的重大事件,引發國際高度關切,台灣的朝野豈能置身事外?!

然則,相較於綠營,國民黨及競逐2020大位的政治明星泰半是被動回應,連主張「兩岸一家親」的柯文哲,亦復「雲淡風輕」,令人憂心!

例如郭台銘對於香港民眾走上街頭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直言是香港一國兩制失敗!而韓國瑜卻回答「不清楚、不知道」,直到今天中午,才發出6點聲明,虛應故事;而柯文哲則表示不需要對中國惡言相向,至於一國兩制行不行大家都知道,不需要對中國惡言相向!至於國民黨遇到中共,依復是「輕描淡寫」,點到為止。

如果再看郭、韓、柯對64天安門大屠殺30週年的態度,更是模糊,不敢多言。像郭台銘只是「記取教訓」,韓說「歷史悲劇」,柯表示「不要想那麼多」等云云。

韓國瑜(右)昨日對於香港民眾走上街頭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僅說不清楚、不知道。(中央社)

須知,30年前的「64天安門」大屠殺事件,全球民主國家莫不撻伐,作為民主陣營的中華民國台灣,藍、白政客竟然都「噤若寒蟬」,因為中共已悍然向世界民主國家表明:「就是鎮壓一場政治動亂」!一旦國民黨執政,台灣豈不將淪為「一國兩制」的附庸(目前中共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更是現在進行式,各種「論壇」舉辦多次,尤以藍營政客和地方派系、親共媒體,更是積極配合,報導不及備載),此跟香港有何不同?!

近日,銅鑼灣書店創辦人林榮基就很憂心,在媒體受訪時說,香港有些年輕人為訴求自由民主,莫名其妙地就被關起來,「不知道未來是否像我一樣要逃命」!他指出「送中條例」不只對香港人有影響,對台灣人也有影響,對各國人都有影響,「不反抗會很糟糕」!一旦通過,以後去中國讀書的台灣人怎麼辦?甚至只是做生意到香港轉機不給證明怎麼辦?在港投資的外國人「更可能隨時會被關起來」。而林榮基也提到自身經歷,感嘆地說,過去在香港買書不違法,但現在他自己也變成通緝犯,「不能不跑啊」!

近日,銅鑼灣書店創辦人林榮基就很憂心,在媒體受訪時指出「送中條例」不只對香港人有影響,對台灣人也有影響,對各國人都有影響,「不反抗會很糟糕」!(資料照)

簡言之,諸此侵害人權案例已不勝枚舉,若「送中條例」正式通過,不論兩岸三地,中共更可堂而皇之「依法」抓人,就算跑到國外或港澳,通通可予「抓關」,簡直踐踏、蹂躪人權,莫此為甚!

顯然,如今藍、白競逐大位者,刻意避免碰觸中共紅線,皆以「矇騙台灣善良普羅為能事,天天借「談經濟、發大財」,暗行「一國兩制」之實(「政治零分」根本為假,暗中配合中共要旨行事),像郭台銘就不敢對幹「韓天台」,只會放話、批評,但彼「首富」則以媒體「旦旦而伐之」,居然只有「俯首」無奈?!豈非笑話?!此又如何能登大位,而能避免被彼媒體集團天天「圍剿」耶?!

是以,知微見著。只要觀察一些敏感關鍵問題,就能測試政客的居心!試想不敢嚴正面對中國共產黨及習大大發表自由、民主、人權談話,言詭閃鑠,就是畏懼害怕留下所謂「不忠、不友善」記錄,恐日後當不上同路人或台灣「特首」!權力薰心,誠令識者痛心!

而今看到香港逾百萬人抗議「送中」,場面悲憤!不禁亦令人想起64的「歷史的傷口」,益發讓人痛心疾首!這首歌詞如下:「矇上眼睛就以為看不見,摀上耳朵就以為聽不到,而真理在心中!創痛在胸口,還要忍多久!還要沉默多久!如果熱淚可以洗淨塵埃,如果熱血可以換來自由,讓明天能記得今天的怒吼!讓世界都看到歷史的傷口!

而今看到香港逾百萬人抗議「送中」,場面悲憤!不禁亦令人想起64的「歷史的傷口」,益發讓人痛心疾首!(路透社)

矇上眼睛就以為看不見,摀上耳朵就以為聽不到,而真理在心中!創痛在胸口,還要忍多久!還要沉默多久!如果熱淚可以洗淨塵埃,如果熱血可以換來自由,讓明天能記得今天的怒吼!讓世界都看到歷史的傷口!

因此,若為堅守民主台灣,為子孫永績安居樂業,就千萬不要選出「類特首」的總統,千萬不能淪為香港的悲苦命運!這是2300萬責無旁貸的共同使命!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