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瞭望之窗》美中對抗已無法避免了嗎?

川普為連任著想,「抗中」已是勢在必行;習近平為了安定內部,也面臨騎虎難下,不得不強硬回應的困境。這大體構成美中兩強角力的現況與未來。除非任何一方有具體讓步,或是內部出現重大變化,否則這將是一場漫長的戰役。台灣面對美中對抗的現況,任何有志於總統大位的參選人都不能輕忽,或是一廂情願。台灣選民也必須擦亮眼睛,用決定性的一票,選出最能因應如此挑戰的國家領導人。

托克維爾

六四事件30周年前夕,美國國務卿龎培歐代表美國政府發表聲明,除了譴責中國領導人當年的暴力鎮壓行徑,以及30年來持續對人權的侵害與彈壓,他特別強調,在六四鎮壓後的幾十年裡,美國曾希望中國融入國際體系,可以迎來一個更加開放與寬容的社會,但事與願違。中國的一黨專政不容忍任何異議,只要對其有益,人權無論何時都會受到侵害。

幾天前,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出席在新加坡舉行的年度「香格里拉安全」對話時,還大言不慚地說「六四是一場政治風波,是一場政治動亂,中國採取果斷措施,制止並平息動亂,這是正確決定,才保持30年來中國經濟與社會的穩定。」

正當美中貿易談判陷入僵局,外界期待本月底在日本大阪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高峰會時,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能夠達成最終協議之際,中國國務院也發布「關於中美經貿磋商的中方立場」白皮書,強調達成美中貿易協議的「三大前提」必須是美國取消全部加徵關稅、採購要符合實際、同時確保協議文本平衡,符合雙方共同利益。」中國媒體隨即唱和,喊出「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

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出席在新加坡舉行的年度「香格里拉安全」對話時,還大言不慚地說「六四是一場政治風波,是一場政治動亂,中國採取果斷措施,制止並平息動亂,這是正確決定,才保持30年來中國經濟與社會的穩定。」(AFP)

美中兩頭大象在房間角力,包括台灣在內的其他成員面臨選不選邊或置身其外的挑戰。這把火也燒到如火如荼進行中的台灣總統選舉主要政黨初選。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大膽預言,金融海嘯以來最嚴重情勢已經出現,美中兩國已經從貿易戰擴大到全面對抗,接下來正考驗兩個大國領導人的智慧。而台灣在這個對抗中,站在關鍵位置,未來美中如果走向實質的衝突,他認為世界上第17個「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將會出現。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來回應這種威脅,這樣戰爭變得不可避免。

郭台銘有關美中對抗的推論的確是現今國際主流看法,但問題是沒有人真正能夠提出完美的解決戰略。更遑論台灣處在華府與北京兩強之間的權力平衡拉扯,關鍵已經不是選不選邊站的問題,而是選擇較正確、風險較低的那一邊,然後盡力將另一邊可能的風險降至最低。

川普上任迄今,美中之間從初期的互探虛實,到角力白熱化,再到現在全面開戰之勢,這並非偶然或是刻意的政治操作,而是反映過去20多年來美中關係的「典範變遷」(paradigm shift)。其中更夾雜著習近平對川普的誤判與其樹大招風的外交新作為。

前述龎培歐有關美國對中政策的想法,代表華府主流思維。過去數十年來對中「交往政策」(engagement policy)業已證明失敗,此一論辯早於小布希、甚至歐巴馬任內即出現,川普只不過將之化為實質的政策調整。「交往政策」的失敗,驗現在習近平上任之後,揚棄「韜光養晦」的外交低調路線;宣示建構「新型大國關係」;透過「一帶一路」拓展全球影響力;在南海填海造陸、部署軍備,挑戰「航行自由」的國際規範;在台灣海峽和東海擴張軍力,危及亞太和平穩定;以及用偷、拐、搶、騙等手法,竊取外國企業科技,轉化為其「2025中國製造」的資本;最重要的是,中國的民主化不僅遙遙無期,更走回頭路,習近平修憲取消任期制,在新疆打壓人權,在香港只有「一國」沒有「兩制」。

郭台銘有關美中對抗的推論的確是現今國際主流看法,但問題是沒有人真正能夠提出完美的解決戰略。(REUTERS)

但偏偏習近平遇上了川普和他的團隊,採取的是以美國主流共識為基礎的對中政策,又欲藉「印度太平洋戰略」來拉幫結派,制衡北京的野心。再加上中國內部問題叢生,「穩定」壓倒一切,反觀現階段美國經濟持續茁壯,失業率創半世紀以來新低,川普猛打「中國牌」,還將貿易戰上綱到科技戰與軍事戰,目標就是藉此贏得2020連任。因此即使月底習近平在大阪略有讓步,也只是讓川普更占上風。

從魏鳳和與中國官媒近來的發言不難看出,習近平沒有對川普讓步的空間。所以就在川普宣布於5月10日起,針對總值2,000億美金的中國輸美商品提高關稅到25%後的第十天,習近平特別選擇到江西視察時,重提當年「長征」的歷史,中國《人民日報》隨即用「人民的戰爭」來形容美中貿易戰。據傳5月初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啟程前往華府進行第11回合談判前,習近平對協議內容讓步過多不滿,要求重新協商,這才激怒川普。

川普為連任著想,「抗中」已是勢在必行;習近平為了安定內部,也面臨騎虎難下,不得不強硬回應的困境。這大體構成美中兩強角力的現況與未來。除非任何一方有具體讓步,或是內部出現重大變化(例如習近平下台或川普連任失敗),否則這將是一場漫長的戰役。

由此觀察台灣主要總統候選人的回應,約略區分為三派。

一派是以民進黨的蔡英文與賴清德為主的「親美派」,表面上不說出選邊站,但基於台美共同利益與兩岸關係現況,實際上也只能儘量向美國靠攏,同時做好對台商轉移中國市場的協助,以及尋求志同道合夥伴,共同防禦中國對台的文攻武嚇。這應該是較趨於平衡的有效戰略。

川普為連任著想,「抗中」已是勢在必行。(AFP)

第二派是以郭台銘、朱立倫、王金平為主的國民黨人士。前者目前民調排名在黨內第二,在中國有龎大的富士康事業,剛好成為這波美中貿易戰下最受衝擊的產業,他當然很了解美中角力的後果,但他也提不出具體處方,甚且他在中國的事業反而成為競選包袱。後兩位民調排名在後,都在國民黨體系打滾多年,很清楚美國的利益,但又必須關照國民黨與中國的歷史情結,無法提出果決的替代戰略。

但最令人憂心的是第三派,也就是高雄市長韓國瑜和台北市長柯文哲。民調直直落、卻仍獨占鰲頭的韓國瑜,上任不久就訪問香港和澳門,還進入中聯辦。他起先對兩岸關係的論述是「你儂我儂」,訪美改口說台灣「國防靠美國、科技靠日本、市場靠中國、努力靠自己」,最近又主張「發財外交」,完全沒有談論到台灣應該如何因應美中的長期角力戰。

柯文哲則依然用「兩岸一家親」走遍兩岸,外加「親美日、友中」的口號,完全沒有實質內涵。面對六四周年議題,柯文哲的回答是「要慢慢來,給中國鼓勵」。對於魏鳳和扭曲六四事件的爭議,他回應「這是近代史悲劇,怎麼搞成這樣?但以我角度認為,我們不要去理他就好」。儘管尚未表態是否參選,柯文哲這位足以攪動台灣總統大選一池春水的潛在候選人,面對國際對中國崛起的主流態度時,自己卻說出:「如果沒有人家問我,我一定不會發表評論,你講它(中國),它不爽;兩岸問題,不回答是最好回答」。

這就是台灣面對美中對抗的現況,任何有志於總統大位的參選人都不能輕忽,或是一廂情願。台灣選民也必須擦亮眼睛,用決定性的一票,選出最能因應如此挑戰的國家領導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