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超A評論》東南亞金融科技的機遇與挑戰

金融科技在東南亞是新興產業,東南亞政府莫不將之與本國金融產業之發展掛勾,甚至進一步創造無現金社會。然而,在東南亞社會普遍依賴現金交易,數位經濟生態圈在東南亞各國發展的情形參差不齊,即使有政府部門的介入,東南亞金融科技的發展仍然需要克服的障礙。

王文岳/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助理教授

做為新創黑馬的金融科技

近年東南亞經濟發展迅速,歐美日的創投資金莫不把東南亞視為蘊生下一波獨角獸群的潛力市場;自東協經濟共同體前年生效以來,6億人口的內需市場、持續的經濟成長,以及急速擴張中的中產階級消費力,東南亞的新創市場受到關注並不意外,而其中,金融科技則是東南亞新創生態圈的主力部門。

金融科技獨領風騷並非偶然

首先、新創市場在東南亞尚屬於起步階段,相關概念、法規尚在發展中,再加上東南亞的金融基礎建設並不完善,各式金融商品尚有發展空間,遠不如建基在既有的網際網路與智慧手機使用客群的金融科技具有前景;第二、東南亞多國政府力推「工業4.0」(Industry 4.0),數位經濟前景可期,主客觀因素均使金融科技成功作為較佳的投資標的。東協經濟共同體於2016開始運作以後,資本自由流動與金融整合是跨國投資與交異的重大進程,金融科技基礎建設顯然是東協經濟共同體發展的重要關鍵。無論是支付體系、政策、法規架構、支付文件、管理機構和基礎設施等關鍵要素均須標準化與統合以回應市場的明確需求,政府規範有益金融科技發展。

東協6億人口的內需市場、持續的經濟成長,以及急速擴張中的中產階級消費力,東南亞的新創市場受到關注,其中,金融科技則是東南亞新創生態圈的主力部門。(Asian Development Bank)

這並不是說東南亞的金融科技發展水到渠成,事實上,東南亞的金融科技公司仍然必須處理不那麼科技的問題。譬如東南亞國家並非普遍具有銀行帳戶、信用卡的持有率偏低。再加上現行應用於東南亞的金融科技來源,莫非歐美日,就是中國。這使得東南亞的金融科技公司往往必須處理科技與現實的落差,發展混合式的商業模式以跨越高科技與低科技的鴻溝。

現行的東南亞金融科技部門大致可粗略區分為四大業務,而最主要的領頭羊,仍然是行動支付服務。這四項業務分別是「行動支付服務」、「行動現金轉帳」、「行動海外轉帳服務」、「借貸服務」。行動支付服務是東南亞金融科技產業的主要業務,最主要的金融科技公司是來自中國的阿里巴巴與騰訊,以及本地的Grab及Go-Jek。至於行動現金轉帳則是新加坡與泰國發展出的電子支付服務。行動海外轉帳則是提供海外移工匯款之用。借貸服務主要服務信用資訊系統尚待發展的新興東南亞國家。

金融科技在東南亞畢竟是新興產業,因此東南亞政府莫不將之與本國金融產業之發展掛勾,甚至進一步創造無現金社會。然而,在東南亞社會普遍依賴現金交易,Internet、共享經濟、金融科技、平台經濟、P2P借貸、電商、電子支付與手機app等數位經濟生態圈在東南亞各國發展的情形參差不齊,即使有政府部門的介入,東南亞金融科技的發展仍然需要克服的障礙。

在東南亞社會普遍依賴現金交易,數位經濟生態圈在東南亞各國發展的情形參差不齊,即使有政府部門的介入,東南亞金融科技的發展仍然需要克服的障礙。(Tech Wire Asia)

東南亞的金融科技發展 東南亞國家金融科技產業的75家主要公司中,就有43家在新加坡設立總部,在泰國則有19家,在印尼有12家,在越南有9家、菲律賓有8家,馬來西亞有5家,緬甸則有4家,這個數字可以反映新加坡企圖想要利用其在金融基礎建設上的優勢,建立亞太金融中心的雄心。事實上,新加坡不但成立了大量的企業界以及公部門的金融科技實驗室及新創加速器以外,也與東協成員國一同合作,馬來西亞、印尼、越南、泰國及菲律賓都在手機支付、P2P個人線上融資、財富管理上進行專案專項的技術開發。至於主要業務上,有43%的業務屬於電子支付,反映電子支付業務在金融科技產業的重要性。因此,在2012年主要創投對於東南亞的金融科技新創公司的投資僅為1100萬美元,到了2015年時竟成為16倍的1.77億美元。

東南亞金融科技的發展,與東協國家的金融自由化進程有關。多數東協國家在金融危機以後開始推動金融改革,但目前距離「東協經濟共同體藍圖」(ASEAN Economic Community Blueprint)所設定的目標仍有相當的差距。以銀行業而言,多數東協國家的銀行都不符合東協經濟共同體藍圖與「東協服務架構協議」(ASEAN Framework Agreement on Services, AFAS)所訂的外資限制,貿易限制仍多。在2013年由世界銀行與東協秘書處所完成的《東協整合監視報告》(ASEAN Integration Monitoring Report),總結東協服務貿易自由化進度不理想,遠落後在貨品貿易自由化之後,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越南等國在金融市場的貿易限制與障礙仍多。

此外,東南亞金融科技的發展在國內市場上,亦有多項先天限制。

第一、銀行服務的使用低,金融基礎建設極待發展。印尼每10萬名成年人才有54.7台ATM,而越南僅約24.5台,菲律賓則為27.1台。低度的ATM設立部分與地理條件有關,像菲律賓與印尼均有龐大的島嶼領土,在土地與人口分散的情形下,ATM的設置與補鈔成本自然提高。此外,VIP三國的金融服務仍較為落後,除了客戶必須耐心等待服務以外,VIP三國遠赴海外工作的移工人口龐大,本國的銀行亦無能提供友善便捷的海外金融服務。

第二、銀行開戶率低,菲律賓與越南均僅有3成左右的人口擁有銀行帳戶,寮柬緬三國更不滿3成,在本地金融部門無法提供服務的情形下,微金融的發展成為人民自力救濟的象徵。

第三、貸款與信用卡取得不易,除了新加坡(48.9%)以外,馬來西亞持有信用卡的人口比例是21.3%,泰越印菲的信用卡人口普及率均在10%以下。

菲律賓與印尼均有龐大的島嶼領土,在土地與人口分散的情形下,ATM的設置與補鈔成本自然提高。(AFP)

第四、現金交易仍是印菲越三國主要的交易方式,高達半數以上交易仍然仰賴現金完成,相較於99%電子商務已採用信用卡支付的新加坡,東南亞VIP三國交易乃以現金為主。

東南亞國家金融科技市場的基礎條件限制促使各國在「2025年整合願景」宣示將致力於加強東協金融整合性以期促成更多金融市場的改革,但實際成效如何,仍待觀察。事實上,近年在東南亞成功的金融科技新創公司,其服務莫不建立在回應本地金融需求上。

以越南的金融科技新創M_Service所推出的MoMo支付而言,就是考量到越南多數低收入族群難以取得金融服務的機會,因此利用智慧型手機即可進行的支付業務就回應了一般大眾的需求。為此,M_Service在全國各地佈建了4000個服務點,並且在2017年與Vinasun建立夥伴關係以作為旗下計程車服務Vinasun Taxi的行動支付之用。而金融基礎建設相對完善的新加坡與泰國,則有PayNow與PromptPay,前者是新加坡銀行公會與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所推出的行動支付服務。後者則為泰國銀行公會及泰國中央銀行主導的行動支付服務。

行動支付業務雖佔了東南亞金融科技產業的半數以上市場,外來與本地行動支付業者的競爭亦趨白熱化。來自中國的阿里巴巴及騰訊挾中國市場累積的龐大資本,來勢洶洶。阿里巴巴收購了東南亞最大的電商網站Lazada與印尼主最大的電商網站Tokopedia。騰訊則投資東南亞最大的網路公司Sea、越南最大的網路公司VNG,以及Go-Jek。

來自中國的阿里巴巴及騰訊挾中國市場累積的龐大資本,來勢洶洶。阿里巴巴收購了東南亞最大的電商網站Lazada與印尼主最大的電商網站Tokopedia。(REUTERS)

至於原生於東南亞本地的Grab及Go-Jek則挾其成功的叫車業務擴展,跨足金融科技業務。Grab 在馬新發展了自身的 Grab Pay,之後也在印尼併購了三家金融新創–Kartuku、Midtrans、Mapan;之後又為了進入越南市場,Grab 自 Access Venture Capital 購入越南支付應用 Moca 的股分。印尼的 Go-Jek 則是在印尼金融服務監管局的支持下(Otoritas Jasa Keuangan, OJK)與印尼的 Findaya、Dana Cita、Aktivaku 三家 P2P 借貸平台合作,發展自身的支付系統 Go-Pay,成為跨足叫車與電子支付的共享經濟巨頭。

整體而言,東南亞金融科技發展在各國政府期待改善銀行業普惠金融服務(Financial Inclusion)與創造無現金環境的原則上,儘可能鼓勵金融科技的發展,也因此各國中央銀行、銀行公會與金融科技業者在行動支付業務的發展上,多在振興經濟發展的前提下,蓬勃發展。而當前諸多金融基礎建設不足的改善程度,也將是東南亞國家金融科技發展最大的挑戰。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