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歐洲之心》平安夜遙想:波爾多的貧富差距

相對於法國其他產區譬如布根地,波爾多葡萄酒的勞工在傳統的莊園裡沒有話語權;換句話說,工會意識不強。以前,這裡習慣莊園老闆用自由心證的方式來分配待遇。而現在的莊園盛行信託制,聘雇巴黎或波爾多市來的經理來領導,極少跟勞工互動。而且盈利專屬股東,不再主動回饋。

◎楊豐銘/中研院民族所博士後研究員

適逢耶誕假期,歐美各地的平安夜少不了吃吃喝喝的習俗,法國這邊也飄溢著肥肝(foie gras)搭配索甸(Sauternes)甜白葡萄酒的豐盛滋味。然而,美食裡卻隱藏了鮮為人知的大事。

再過不久將是耶誕節,歐美各地的平安夜少不了吃吃喝喝的習俗,法國這邊也飄溢著肥肝(foie gras)搭配索甸(Sauternes)甜白葡萄酒的美味。示意圖。(https://pixabay.com)

明星酒莊與赤貧區

索甸位於法國西南部阿基坦省Aquitaine)世界知名波爾多葡萄酒的產地之一。奢侈品集團LVMH旗下名氣很大的酒莊伊庚堡(Château d’Yquem)即坐落於此。這個距離波爾多市南邊40分鐘車程的小鎮,一般時候人煙稀少,加上穿梭、藏匿各處酒窖、莊園角落的酒商和農工,實際人口不到千人。一直要到710月陽光普照的旅遊旺季才生氣蓬勃,每天徒步搭車進來採購、踏青的觀光客會是當地人的好幾倍。再打開地圖,索甸北方開車90分鐘,來到波亞克 Pauillac。這裡有三座葡萄酒迷琅琅上口倒背如流的大酒莊拉菲堡(Château Lafite Rothschild)拉圖堡 (Château Latour) 木桐堡 (Château Mouton Rothschild)索甸和波亞克,這兩個名聲響亮的酒鄉,除了濃綠的田園華麗的城堡,還一起擁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特色,那就是都位於法國本土的二十大赤貧區(vingt départements les plus pauvres)之一

這塊寬60公里長250公里形似漏斗的區域,範圍北從梅多克地區 Médoc) 展開,東西兩側包含多涅河la Dordogne)和加隆河(la Garonne)流域周遭的鄉鎮像是聖艾美濃 (Saint-Emilion),南至阿讓(Agen) 法國統計及經濟研究局(INSEE) 稱作「貧窮長廊」le couloir de la pauvreté1即使有蓬勃的葡萄酒行業,當地人口的失業率嚴重(11-20 %,法國全國平均9-10%),高度依賴救濟金。如前面所提,整片「貧窮長廊」涵蓋許多波爾多各地的明星酒莊高貴的瑪歌堡 (Château Margaux)也在其中。

瑪歌堡 (Château Margaux)。(維基共享)

無獨有偶,東南部的葡萄酒產區朗克多克魯希雍省(Languedoc-Roussillon也處在另一個赤貧區。不過,讓人不解的是,波爾多葡萄酒整體的市價明顯超出朗克多克魯希雍太多(單就倫敦香港紐約的佳士得或蘇富比拍賣會的例子來看)。很顯然貧困的鄉民是一回事,富麗的酒莊又是另一回事,前者並沒有受到後者的庇蔭。

波爾多印象

一般葡萄酒迷對於波爾多(葡萄酒)的想像應該跟下文比較相近。

綜觀今日葡萄酒產業的發展史,舉凡技藝商業、建築或古蹟,例如1855年特級酒分類混釀技術、波爾多液(殺菌劑)、Robert Parker百分評酒制葡萄酒城博物館(La Cité du vin)、葡萄酒博覽會(Vinexpo)、葡萄酒莊園文化遺產Juridiction de Saint-Emilion、葡萄酒節慶 La Fête du vin等等,許多成就皆以波爾多作為實驗與進步的基礎。

此外,攤開法國農漁業處(FranceAgriMer) 歷年來洋洋灑灑的報告,葡萄酒(含烈酒)佔外銷商品第二位。2017年營業額達114億歐元折合台幣超過4100億元,領先香水化妝業的106僅次航太業的174億。在所有的外銷葡萄酒當中,標榜波爾多的就佔1/3強。以台灣而言,根據財政部國庫署的資料,目前每三瓶葡萄酒(含國產與進口),至少有一瓶源於法國。而每三瓶法國葡萄酒,就有一瓶來自波爾多。

上述的成果有賴波爾多葡萄酒行業理事會(Conseil interprofessionnel du vin de Bordeaux) 跨國跨文化的宣傳。這個組織同時是全球最強大的葡萄酒市場與政治遊說團體暨公關公司。在其運籌影響之下,不論大小賣場、品酒會(課)、葡萄酒展DM,還是圖書館書店翻閱的葡萄酒參考書,攸關波爾多葡萄酒的訊息總是亮眼。

波爾多葡萄酒行業理事會 (Conseil Interprofessionnel du vin de Bordeaux) 是全球最強大的葡萄酒市場與政治遊說團體暨公關公司。圖為該公關公司為波爾多葡萄酒推出的廣告活動。(https://pro.planete-bordeaux.fr)

儘管波爾多在國際上的形象正面,與國內的實情相較之下差距頗大。

酒瓶裡的社會正義

話說回來,這個以葡萄酒行業聞名於世的地區到底發生什麼事,為什麼製造出大量的貧窮人口?法國《人道報》(L’Humanité) 記者Ixchel Delaporte到上述的「貧窮長廊」實地調查,在她的著作《悲慘的葡萄》(Les raisins de la misère)談到二個主要的癥結。2

首先,是莊園組織的變遷。相對於法國其他產區譬如布根地波爾多葡萄酒的勞工在傳統的莊園裡沒有話語權;換句話說,工會意識不強。以前,這裡習慣莊園老闆用自由心證的方式來分配待遇。享受食宿、分紅,有榮譽感,縱然勉強維持生活,也少跟管理階層抱怨、衝突、爭取權利。現在的莊園盛行信託制,聘雇巴黎或波爾多市來的經理來領導,極少跟勞工互動。而且盈利專屬股東,不再主動回饋。

其次,為利潤極大化的崇拜。葡萄酒評Ophélie Neiman曾評估過,若不論莊園規模與酒莊等級,一瓶波爾多葡萄酒平均售價為七歐元。但是,一瓶來自超級明星酒莊的波爾多葡萄酒,把各項成本都考慮進去,產地價可以喊到20-40歐元。3 假如經由仲介或批發商的代理談判,一瓶葡萄酒能飆上500歐元,甚至無上限。

葡萄酒評Ophélie Neiman曾評估過,若不論莊園規模與酒莊等級,一瓶波爾多葡萄酒平均售價為七歐元。但是,一瓶來自超級明星酒莊的波爾多葡萄酒,把各項成本都考慮進去,產地價可以喊到20-40歐元。假如經由仲介或批發商的代理談判,一瓶葡萄酒能飆上500歐元,甚至無上限。(照片截自youtube)

決定一瞬間價差十幾數十倍的炒作過程,高階的管理釀酒宣傳人員是關鍵,不僅省不得,更要加倍投資,轉而剝削低階勞工的待遇。一般莊園沒有專職剪枝疏葉翻土噴藥的農工,皆委託人力公司以最低工資處理。來應徵的人有兩種,一種是流離失所的外國移民和街友,彈性大、解雇糾紛少。另一種是聽信「往葡萄園找(好)工作」的法國人。他們多來自其他大城市的失業人口,認為住鄉下的開銷會變少,積極貸款買車在鄉下買房子。後來,實際找到的工時零散、工資薄弱。再加上鄉下的公共設施不健全大眾運輸頻率少,往返工作地點商店醫院行政機關,費時錢。長期下來,入不敷出、欠債累累乾脆自願失業,領救濟金。

筆者多年前在「貧窮長廊」鄰多涅河的黎布爾(Libourne)打工時,曾聽過一位媽媽教訓、威脅青春期的孩子:「再不努力上進,就回來顧葡萄」。這看似是一種退路:「真的找不到事作,還有葡萄可顧」。如今仔細回想想這句話,在波爾多當地人的口中,葡萄酒行業裡最依賴勞力的「顧葡萄」即種植與採收葡萄,竟成了最低標的人生規劃。諷刺的是,法國近幾年流行都市新貴轉行下鄉經營葡萄酒事業。身為超級葡萄酒饕的他們,以實踐「顧葡萄」為終極的人生夢想,卻沒想到當地有許多平凡的人,一輩子連一瓶瑪歌堡的酒都摸不到。

光鮮亮麗的波爾多酒莊沒讓她的農工居民分享其名氣和資源。勞力與獲利兩端之間不平衡缺乏社會正義的葡萄酒產業逐漸波及到下一代。波爾多年輕人談到葡萄酒的種種,還有榮譽感嗎?

註:

1.https://www.insee.fr/fr/statistiques/1293911

2.https://www.larvf.com/bordeaux-entre-splendeur-des-grands-chateaux-et-misere-des-travailleurs-de-la-vigne,4601702.asp

3.https://www.lemonde.fr/m-perso/article/2017/03/04/pourquoi-le-vin-de-bordeaux-est-il-si-cher_5089164_4497916.html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