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偶然言中》美國對中國政策思維的三大傳統

把近來川普政府對中國加強施壓的政策,以及其越趨鷹派的決策層人事變更連起來看,背後到底是代表著美國對華政策的指導思維真的已經從無為而治的「歷史終結論」轉向主動出擊的鷹派版「北京共識」?還是川普從商四十年來屢試不爽的「漫天要價,滾地還錢」的起手式,純粹是虛晃一招?

宋文笛

美國川普政府自今年4月份起連續祭出數輪對中國的經濟制裁,值此貿易戰風雨欲來之際,美國對華政策的指導思維是否會有所更動?

4 月初,美國貿易代表(USTR)宣布將啟動301條款,對中國輸入美國的1333項、約5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徵25%的關稅。但實際實施日期將另行公佈,留下了緩衝空間。美國的關稅措施按照規定也需要經過一段內部諮詢期(consultation)才會生效,同樣也留下了一定的迴旋空間。也就是說,兩方的話都還沒有說死,還在討價還價階段。等到4月中旬,美國商務部意猶未盡,再次對手機業大廠中興通訊(ZTE)提出貿易制裁,禁止後者以任何形式從美國進口關鍵的零件。導致中興通訊近日直接斷炊,宣布生產線無限期休假。後續中美雙方你來我往互相祭出更多制裁。雖然近幾週來雙方已派出多名官員連續幾次互訪,至今依然沒能商談出能有效降低衝突的路線圖。

乍看之下,美國這次似乎真的鐵了心,要改變近半世紀的中美關係共識了?到底是在正面開戰,還是在「漫天要價,滾地還錢」?

要理解短期變化,可以從審視長期脈絡開始。自從 1971年尼克森政府開啟對華交往大門,這半世紀以來美國菁英對於中美關係的思維,雖然眾說紛紜,但是可以大致整理歸納為三大傳統,按照人氣依序是:「歷史終結論」、「中國崩潰論」、以及「北京共識論」。

4月中旬,美國商務部再次對手機業大廠中興通訊(ZTE)提出貿易制裁,禁止後者以任何形式從美國進口關鍵的零件。導致中興通訊近日直接斷炊,宣布生產線無限期休假。(AFP)

歷史的終結

第一類「歷史終結論」 (End of History) 出於日裔美籍學者福山 (Francis Fukuyama) 的冷戰結束前後發表的名作,意指冷戰結束後,貫穿人類歷史的各種政治思想的對抗已告終結,日後「自由民主政治搭配資本主義經濟」的政經模式已經大獲全勝,世界各國遲早會採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政經體制,只是時間的問題。 把這思路套用到中美關係上,「歷史終結論」的支持者認為中共遲早會走向西方式的民主化道路。換句話說,中國的未來會變成像美國。

對於美國菁英而言,「歷史終結論」思維代表美國不用煩惱中國變得強大,在長期戰略上中國的壯大不是威脅,反而是助力,因為它遲早會變成自己人。既然兩國都是民主體制,根據「民主和平理論」(Inter-democratic peace),中美在未來將可以和平共存,成為兄弟之邦。在經濟上,西方資本應該加速投資中國,幫中國發展經濟,增加其中產階級,間接促進其民主化進程。這思路實際上等於是告訴西方資本家,他們在中國投資賺錢不只自己荷包受惠,在道德層次上還應該自我感覺良好,好像做了功德。

中國崩潰論

第二類「中國崩潰論」以著有《中國即將崩潰》的華裔美籍律師章家敦為代表。他們或者認為政治上中國的威權主義政體基本上屬於歷史錯誤的一方,遲早會被人民推翻,或者判斷經濟上中國的內部發展失衡問題無法調和。 根據「中國崩潰論」指導思想,戰略上美國什麼都不用做,中共政權也必將在不遠的未來自己崩潰。所以美國等西方國家同樣不須擔心中國的強大。相反的,他們應該煩惱中國的弱小-他們需要為中共解體,數以千萬計的中國難民向海外湧出那天的全球性人道危機的那一天,提前做好準備。

「中國崩潰論」的心理出發點和「歷史終結論」稍有不同,有時候或許是出於對中共的主觀厭惡而加以唱衰,其他時候或許是出於不願正面中國的實力,希望中國威脅自己消失。但是在日常層次,「中國崩潰論」和「歷史終結論」亦有異曲同工之處:兩者都告訴西方企業家你們可以安心去中國賺錢。既然電影《蜘蛛人》說「能力越大,責任越大」(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那麼西方自然得提早發展自身能力,日後才能扛起更大的人道主義責任,為崩潰後的中國救災。而要發展能力就得要多賺錢。按照「中國崩潰論」,既然短期「利己」是為了可以長期能夠「利他」,在中國賺錢 (即便是投資剝削勞工的血汗工廠) 也就變成了西方人在荷包和陰德兩方面「一舉兩得」的雙重收穫。

「歷史終結論」出於日裔美籍學者福山的冷戰結束前後發表的名作。(Stanford University)

北京共識的興起

美國主流在近半世紀以來的多數時間裡,大多以第一類「歷史的終結」思想為主,輔以第二類「中國崩潰論」。這兩者的好處是,它們都有「安慰劑」的心理效果:它們告訴西方領袖們他們不用為中國日漸強大做準備,反正只要時候一到,中國威脅會自動消失。

然而現實事與願違。自從尼克森 1971 年開始與中國交往之後,已經過了半個世紀了,不管是「歷史的終結」還是「中國的崩潰」都沒有發生。所以,近年終於逐漸興起了第三類指導思想:「北京共識論」。

「北京共識」意象裡的中國,經濟蒸蒸日上,足以與美國比肩,但是經濟發展並沒有帶來政治自由化,其威權體制依然紋風不動。在外交方面,中國權力的足跡隨著其軍事經濟實力增長而逐漸浮現於全球各地,中國逐步建構以自己為中心的區域秩序或亞國際秩序,和美國領導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liberal international order)相抗衡,慢慢地從美國的晚輩逐步成長為美國的「同儕戰略競爭者」(peer strategic competitor,見美國前國務卿萊斯2000年時發表於《國家利益》雜誌的論文以及2002年版《美國國家安全策略》)。

今日的中國,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它的經濟總量早已經超過美國;在政治上,「黨管一切」的集權趨勢亦愈加明顯。外交上它則在「一帶一路」指導下持續擴展國際格局,由「中國夢」逐漸走向「世界夢」,今年三月份修憲更是把「構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使命直接入憲,「北京共識」的輪廓可謂日益清晰。

美國若是接受了「北京共識」正在成真,那麼在政策回應層次,可以推論出鴿派和鷹派的兩種迴然不同的政策選項,美國可以擇一而為。鴿派選項類似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院長艾利森倡導的「修昔底德陷阱」思路:中美之間的差異性無可避免,若是不想打仗,那麼現狀的守成大國 (美國) 應該要對新興大國 (中國) 做出相當的讓步,共同協調出符合雙方利益的新遊戲規則,雙方才能夠和平共存。

外交上它則在「一帶一路」指導下持續擴展國際格局,由「中國夢」逐漸走向「世界夢」。(AFP)

相對的,鷹派的回應方式則是接近「預防性戰爭」思路:既然中美無法變自己人,「中美必有一戰」,那麼以美國的立場,早打比晚打好,趁現在美國還比較有優勢的時候趁早把中國的上升勁頭給遏止住,不要拖到日後中國實力更強了的時候,美國再來後悔時不我予。當然,考慮到雙方都擁有核武,不能輕易開啟戰端,交手的過程更多是使用非軍事手段,例如打貿易戰 (中國人民覺悟高,早在十年前《貨幣戰爭》便是暢銷書)。

或曰,上任滿一年後的川普就是有見於此,才會近來大幅度改組外交政策層的人事,越改越鷹派化。例如一度被打入冷宮,如今重返榮耀的白宮貿易與製造業政策辦公室主任納瓦洛 (著有《死於中國之手》),新上任的國家安全顧問波頓 (曾於《華爾街日報》發表《重審一中政策》一文),以及新任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賴瑞‧庫德洛 (福斯新聞台的保守派財經名嘴)。

把近來川普政府對中國加強施壓的政策,以及其越趨鷹派的決策層人事變更連起來看,背後到底是代表著美國對華政策的指導思維真的已經從無為而治的「歷史終結論」轉向主動出擊的鷹派版「北京共識」?還是川普從商四十年來屢試不爽的「漫天要價,滾地還錢」的起手式,純粹是虛晃一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