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故事》臺灣最夯的伴手禮「土鳳梨酥」,其實並不來自於臺灣本土?

回顧將近 70 年的時間,在不同政權的扶植下,臺灣鳳梨曾締造了兩次黃金時期,第一次是以臺灣中南部為中心,第二次則將臺灣東部也納入產業鏈。臺灣鳳梨雖然曾一度由於國際局勢的變化導致產業走入黃昏,然而後續卻猶如起死回生般再創高峰,甚至帶動相關產業的興起,還形塑出八卦山鳳梨田的鄉野景觀,進而為日後鳳梨產業的再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阿綸

六年前的某個傍晚,家人拿出一塊點心給我,並跟我說:「這是附近店家準備要賣的,現在先發給鄰居好友試吃,你要不要吃吃看?」

當時的我看了一眼就說:「不要,我剛吃飽。」

幾個月後,當我回到南投時,發現路上的車子變得比往常更多了,家人說:「上次你不吃的東西開賣了。」

爾後,每當我回家,那條路總是塞車、總是充斥著許多攤販,尤其是那延伸到道路旁等著試吃的排隊人龍,時常阻擋我慢跑的路線;再過幾個月,這家店的後方開闢成了市集,而他們的產品通路不僅拓展到臺北,也跨海到了新加坡、上海,甚至進入日本的首都──東京。

這個蔚為風潮、甚至帶動南投 139 縣道商機的產品,就是「鳳梨酥」。

鳳梨酥幾乎是臺灣伴手禮的首選之一。(Source:by 秋 ,via Flickr)

其實,臺灣鳳梨產品銷往日本並非頭一遭,早在 1930 年代臺灣鳳梨就已經進入日本。差異在於,當時是直接將鳳梨苗帶到日本當地耕種,如今則是以糕點的形式重新打入日本市場。有趣的是,無論是帶鳳梨苗到日本種植的那群人,或者將鳳梨市場拓展到東京的微熱山丘老闆,他們的出身背景都很湊巧地有一部分重疊在八卦山臺地。

然而,這真的只是湊巧嗎?抑或是有什麼不可抗拒的外在因素呢?若要了解這條跨越 80 年都斷不開的鎖鍊,就必須從鳳梨產業開展的那個時代說起。

是本島種還是外來種?

目前臺灣的鳳梨品種約有十來種,其中被俗稱為「土鳳梨」的開英種,相較於其他較甜的金鑽鳳梨、甜蜜蜜鳳梨等,味道偏酸。然而,雖說稱作「土鳳梨」,但實際上它並不是本土種。不,或許更精確地說,若根據現有的文獻,臺灣並沒有真正的土鳳梨。

據聞,鳳梨是西班牙人到南美洲探險時發現的作物,在十七世紀流傳到歐洲時,僅有荷蘭和英國王室少量種植,只不過此時的鳳梨非供食用,而是用來觀賞。約莫在同一時間,華南移民遷徙來臺時也引入鳳梨苗,之後伴隨漢人移民開墾臺灣的腳步,鳳梨苗也傳入中部。

十八世紀初,一名來自漳州府紹安縣的年輕人張永,將苗種引入臺灣中部的二八水(位於今員林)。不過,上述提到的鳳梨也還不是現在俗稱的「土鳳梨」;相反地,他們有可能是被稱作「本島仔」的鳳梨品種(現在仍有人在種植)。

「本島仔鳳梨」分成有刺紅皮、無刺紅皮等,特徵是果實小、花腔深、酸度高、結眼深。(Source:JuiceBons吉芽菓菓糖)

到了日本時代,總督府為了取得熱帶物產,他們不僅開發臺灣資源,並且將臺灣當作熱帶物產的培育實驗地,其中鳳梨也是實驗品種之一。然而,在臺灣總督府的調查和實驗過程中,他們發現「本島仔鳳梨」不但果肉少、味道酸,加上結眼深,實在難以加工,因此他們打算另外引進其他國外品種。

一顆顆凹進去的地方就是結眼,密集恐懼症者看此圖請勿超過三秒鐘。(Source:AliExpress)

1906 年,臺灣總督府編了一筆預算,計畫從新加坡、斯里蘭卡和美國加州引進苗種,並選擇氣候類似的臺灣南部鳳山廳觀音內里、小竹上里、赤山里等地區試種。雖然不知此次種植結果如何,卻開啟了臺灣試種鳳梨的風氣,不僅帶動高雄地區鳳梨產業的興起,同時也帶起一股引進外來品種的熱潮。

在這波熱潮中,對臺灣影響最深兩個品種便是:俗稱土鳳梨的夏威夷開英種(cayenne),以及婆羅洲沙勞越的種(sarawak)。

1914 年,野野村國吉首度在臺灣嘉義試種沙勞越種,雖然屢次移植,但因為種植者未具備保護苗種的知識,加上品種不適合當地環境,故皆以失敗告終。直到隔年,日人野野村再度在嘉義試種沙勞越種,經他細心照料後,生長狀況良好。這消息傳到業界後,各地紛紛有人向野野村買苗種。若照這個情況看來,沙勞越種似乎可在臺灣鳳梨市場打出一片天地。

然而,事實上後來成為臺灣市場主流的反倒是開英種,原因即在於夏威夷開英種的特質。

當時世界上的鳳梨絕大多數都來自夏威夷,因為相較於其他品種,夏威夷的鳳梨不僅果實碩大、結眼淺、果肉也相當 juicy,雖然少了些香味,但瑕不掩瑜,簡直就是鳳梨中的霸主!!所以如果臺灣總督府要和夏威夷的鳳梨競爭,勢必得引進這種接受度較高的品種。

1954 年帕諾普洛斯(Sam Panopoulos)從希臘移民到加拿大安大略省,他在當地和他的兄弟經營數家餐館,1962 年大膽地將罐頭鳳梨放在披薩上,由於該鳳梨產於夏威夷,故稱作「夏威夷披薩」,2017 年 6 月 8 日帕諾普洛斯過世。But!有的人喜歡有的人不喜歡,由於夏威夷披薩有鳳梨味,曾讓冰島總統不開心,甚至想下令禁止不准披薩放鳳梨呢!!來人阿!餵總統吃夏威夷披薩!(Source:by Jenn Vargas ,via Flickr )

鳳梨引入臺灣後沒多久,臺灣的地方政府就先在高雄試種,後來花蓮港廳賀年村鹽水港製糖會社農場也開始加入試種的行列。但他們和一開始試種沙勞越鳳梨的情況一樣,都是因為作業者不熟悉種植技術,加上環境不完全適合鳳梨,最終依舊皆以失敗告終。由此可知,如何實驗種出適合臺灣環境的鳳梨品種在當時成為了重要的課題。

為此,中央研究所嘉義農事試驗分所自 1927 年起開始將開英種和本土種的鳳梨交叉繁殖,在不斷地實驗下培育出適應臺灣風土的特有新品種,一直到 1938 年為止,總共培育出嘉農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六號、七號、八號等八個品種,其中之一號、二號、三號、六號、七號、八號較適合食用。

除此之外,1924 年臺中州政府曾派遣三菱會社的技師仁井田三郎前往夏威夷考察,回臺時順利地帶回將近 14 萬棵的鳳梨開英種苗,並自 1926 年起選定員林作為開英種的培育苗園,最後甚至將員林打造成中部開英種苗的培育中心。在臺中州政府戮力經營下,臺中州的鳳梨耕地逐年上升,並在 1935 年後成為全臺栽培鳳梨面積最多的地方。

說到這裡,不禁讓人疑惑為何政府如此積極地經營鳳梨呢?這是因為當時有一個食品加工業快速地崛起──罐頭鳳梨。

八卦山臺地的鳳梨產業

最早在臺灣製作罐頭鳳梨的是一位名叫「岡村庄太郎」的日本人。1896 年岡村庄太郎來臺後,就在臺南經營一家雜貨店。之後,受臺灣總督府援助到新加坡考察鳳梨工廠,在新加坡的那幾個月,他親眼見識到英國殖民統治下現代化工廠的效率與便利,當下便決定要將這個觀念和設備引進臺灣。

等岡村庄太郎回臺後,他立即於高雄鳳山建立岡村鳳梨罐頭工廠。消息一出,隨即傳遍了業界,促使許多人也跟著投入了罐頭製造的鳳梨加工產業,其中,有一個日本年輕人成為鳳梨產業的一要角。

岡村庄太郎當時製造「生蕃印」牌鳳梨罐頭的商標。(Source:露天拍賣)

這名年輕人名叫「櫻井芳之助」,他原本居住在京都,來臺後在鹿港從事牡蠣罐頭製造,但經營情況並不好。正當櫻井一籌莫展之際,臺灣鳳梨業的興起讓他燃起了一絲希望。櫻井芳之助剛好就住在鳳梨種植業相當興盛的彰化,這讓他思考著不如將原有的罐頭技術運用於鳳梨身上。1902 年,他首度在彰化設立濱口鳳梨罐頭工廠。

隨著事業越做越大,原料的需求也變得非常重要。為了更接近鳳梨產地,櫻井將工廠直接遷到員林。這個決定擴大了他的事業版圖,他的工廠甚至成為中部鳳梨罐頭的製造中心,進而帶動了八卦山台地的鳳梨產業。從 1906 年到 1909 年短短幾年間,種植面積就從 300 多甲增加到了 500 多甲。

實際上,像櫻井芳之助這樣成功的案例不在少數,這也吸引了更多人投入這個市場。幾年內,鳳梨工廠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地出現,其中工廠最多的地方即是在鳳梨的產地臺灣中部,尤其又以八卦山山脈的員林最多。1920 年時,光員林就有高達 28 家工廠!是全臺鳳梨工廠數最多的地區。

雖然鳳梨加工業的版圖逐漸拓展,但由於當時政府尚未有相關的管制措施,導致看似逐漸興盛的鳳梨加工業,實際上卻品質不一,嚴重影響臺灣鳳梨的聲譽。為對品質加以管制以使鳳梨能順利外銷,彰化廳農會先是在員林大崙坑設立模範鳳梨園進行技術改良,不過這種示範的效果有限,最有效的還是由政府直接介入,並同時透過獎勵和懲罰兩種手段改善整個市場。

1926 年,臺灣總督府針對製造業者的機械提供貸款補助,透過這個方式,一方面汰換舊機械以建立新式工廠,另一方面,則統一鳳梨罐頭的製作品質。到了 1927 年 11 月 19 日,總督府甚至發布了「臺灣鳳梨罐頭檢查規則」,目的是改善罐頭粗製濫造的弊端。

伴隨著罐頭工業的盛況,也帶起了其他產業的興起,製罐工業便是其中之一。

1925 年,日本大阪的「東洋製罐會社」看準商機進入臺灣市場,並合併岡村庄太郎於 1922 年成立的「臺灣製罐會社」,進而壟斷了全臺的產業鏈。然而,伴隨鳳梨的生產量逐漸增加,空罐時常供不應求,於是再度促使其他資本家另外設立製罐工廠。而為了能立即供應空罐,將工廠設在產地附近是最好的選擇,因此不意外地,員林也開始出現製罐工廠。例如從事機械製造的「明光太刀商店」店長大川平四郎,在 1929 年創立「臺灣製罐株式會社」後,便將工廠設立在員林街。

無論是鳳梨種植、鳳梨加工業或製罐工業,八卦山脈的員林和彰化都是十分重要的地區。這是因為八卦山的土質多屬於適合鳳梨生長的紅土土質,加上此地溼潤的氣候不適合鳳梨害蟲粉介殼蟲生存。這兩個因素不僅使該地鳳梨業發達,甚至在 1920 年代大量轉種更適合生長的外來開英種鳳梨,並在種植面積上一舉超越南部,成為全臺的鳳梨種植中心。

漸漸地,鳳梨田沿著八卦山稜線,從員林往東蔓延到現在南投市的樟空、樟普寮和施厝坪等地,到最後,南投市的鳳梨成為員林鳳梨罐頭的專屬原料供應地。

說到這裡,我們或許可以想像一下,當時住在現今南投市樟普寮或施厝坪一帶的鳳梨農,都必須不時地將鳳梨一車一車載往員林,慢慢地,他們走過的地方逐漸形成一條小徑,最後終於在1936年,由政府開闢成一條產業道路,並成為現在 139 縣道部分路段的前身。


由上而下分別是樟空、樟普寮和施厝坪,微熱山丘就位在中間,而這些點連成的道路就是現在的 139 縣道。(Source:google地圖)

鳳農的抗爭與應變

進入 1930 年代,全球正面臨經濟大恐慌,為緩和因恐慌引發的失業、貧困等社會問題,日本開始實施統制經濟,表現於殖民地臺灣的即是自 1930 年起召開「臺灣總督府臨時產業調查會」,目的在統制臺灣產業。

其中針對鳳梨業,長年在臺灣工作的日本企業家──赤司初太郎,指出臺灣鳳梨業雖然蓬勃發展,但是過多的工廠導致生產過剩,進而引發原料爭奪戰以及粗製濫造等問題,唯有訂定工廠設置許可制度,並對所有工廠進行統合與管制才是解決之道。

在此背景下,加上中日關係逐漸緊張,日本為確認殖民地臺灣之資源可以充足地供應殖民母國使用,故而加速統一管制的腳步。1935 年 6 月 16 日正式成立合同鳳梨會社,目的是收購、合併並決定全臺鳳梨工廠之存廢,進而管制鳳梨的生產、銷售和價格。

這個決定雖然可以有效地管理鳳梨的品質,並統一鳳梨的生產運銷等作業流程,但它整併甚至廢除小工廠以及統制價格的方式,卻引起了全臺鳳農的反抗,其中當然包括鳳梨產業最興盛的八卦山台地沿線農夫。

1935 年 8 月,彰化地區的鳳農首先發難,他們先是聯合北上到殖產局遞交陳情書,在員林的鳳農也集結開會討論解決之道,但是始終無法與政府取得共識。求救無門之下,鳳農們意識到唯有團結才能突破僵局。

於是在 1936 年,中部與南部鳳農合作成立以生產者利益為中心的「臺灣鳳梨生產株式會社」。3 月 9 日於員林福寧宮召開第一次委員會,一時之間,全臺幾位重要的臺灣鳳農齊聚一堂,有將成全島性農運之態勢。然而,他們的訴求至日本殖民統治結束時,都未獲採納。


位於彰化縣員林市中山路二段26號的媽祖廟福寧宮,是員林重要的信仰中心,1936年遷於此處並改建之。(Source:Wikicommons)

有起來反對的農夫,當然也有認命的農夫,但最特殊的是,也有一小部分拒絕被合併於是遠走他鄉另謀發展的農夫。

1935 年,原本在臺中經營鳳梨罐頭業的林發,不願自己的工廠被合併,遂與謝元徳、林曾石、詹奕候、許天德、吳維水等人成立「大同拓殖株式會社」,並帶著幾百人到日本石垣島發展鳳梨業。豈料他們這一去以後想要再回臺灣時,卻因為日本戰敗,導致身分陷入尷尬的窘境,他們的回鄉之路也因此增添了不少波折。

紀錄片「海的彼端」就是在說這群到石垣島開墾的臺灣人的故事。

東亞驚濤駭浪局勢中的鳳梨

話說回來,為何臺灣鳳梨產業會如此蓬勃發展?根據市場法則,有需求就會有供給,那麼臺灣鳳梨的需求從何而來?根據統計資料,日本時代的臺灣鳳梨幾乎都以日本為最大市場,縱使在戰爭時期因應日本在中國的戰爭,導致臺灣鳳梨曾一度輸往中國作為軍糧,但整個日本時代,臺灣的鳳梨仍以輸往日本為大宗。

然而,這樣的銷售結構卻因日本戰敗,以及國際冷戰情勢的形成,出現相當大的轉折。

戰後初期,臺日之間仍維持原有的產銷結構,日本的鳳梨需求仍依賴臺灣的供給,不過因為日本實質上已不再統治臺灣,故而開始致力於發展臺灣以外其他地方的鳳梨產業,以避免過度依賴臺灣。此時,有一個地方的鳳梨產業受到日本政府的注意──那就是日本的石垣島。

是的,你沒看錯,就是早在日本時代已有臺灣人在此拓墾的石垣島!而他們帶過去的臺灣鳳梨,反而在戰後變成臺灣鳳梨的競爭對手之一!歷史的弔詭與戲劇性在此處完全展露無疑。

石垣島屬於琉球列島八重山群島之一島,是日本戰後急欲爭取的一部分領土。基於政治上的考量,日本打從一開始的對外言論就傾向保留該群島,也將琉球的產品視為「準國貨」,其中亦包括鳳梨。

在經濟和政治雙重因素的驅動下,日本對當地鳳梨產業祭出各種獎勵和優惠措施,並提高國外輸入的鳳梨關稅,以保護石垣島的鳳梨業。但由於石垣島的鳳梨業仍在萌芽階段,加上日本仍舊依賴臺灣鳳梨的輸入,因此針對臺灣鳳梨,仍給予一定的銷售額度,這也使得臺灣鳳梨仍在中日貿易上保有一定的優勢。

隨著市場需求量的增加,供給量也得隨之提高,此時勢必得提高臺灣鳳梨的產量。然而,原本從日本時代以來臺灣培育鳳梨的中心地帶中部和西部,早已因山坡耕地達飽和狀態而無法再擴增田地。此一窘境令中華民國政府不得不再另謀他處培育鳳梨。

就在此時適逢美援進入,政府就利用這筆錢再次將臺灣鳳梨推向另一個高峰。

1955 年,政府選定了臺東做為新的鳳梨培育地,但一開始並沒有業者願意承擔這個風險,最後在政府官員尹仲容的四處奔走下,終由台灣糖業公司承接此業務。而台糖也增設鳳梨工廠,並自 1957 起開始作業。


台灣糖業公司臺東糖廠鳳梨工場外景。(Source:台灣工業文化資產網)

自臺東引進鳳梨業後,不僅帶動了臺灣東部的經濟繁榮,也開始與西部鳳梨展開競爭。有趣的是,由於鳳梨業之興盛,導致各地鳳梨均供不應求,最後甚至連台糖的臺東鳳梨工廠也到西部來收購鳳梨,當時八卦山附近的鳳梨田就是被收購的其中一處。

最有趣的是,在口訪我的阿公後,我才知道他曾擔任過中間人的角色。他說當時和台糖公司簽了兩年約,主要負責收購本地和芬園一帶的鳳梨,並在收購後,雇車將鳳梨運到臺東。這個轉手的事業讓他賺了一筆錢,之後利用這筆錢買了土地蓋了房子,並以此為根基,繁衍出父親和我這一代。


將集散地運來的鳳梨分級別堆放。(Source:台灣工業文化資產網)

由於臺灣的鳳梨熱潮使鳳梨工廠的罐頭製造量逐年提升,終於在 1958 年的夏天,臺灣鳳梨股份有限公司南投工廠的鳳梨罐頭,突破了歷來的產量紀錄。如同當年的日本時代,這股熱潮也促使更多人投入鳳梨產業,將鳳梨耕地往山地推進,如鳳梨業重心的八卦山台地便再度興起一波種植熱潮,最後為臺灣鳳梨締造了第二次黃金時代。

然而好景不常,1960 年代美國在菲律賓的鳳梨產業嚴重影響了臺灣鳳梨的外銷。原本美國的鳳梨產地在夏威夷,當地產的鳳梨曾一度在世界市場上稱霸,但隨著其他地區鳳梨業的興起,急速地沒落。當時,曾有業者來臺要求合作,但被拒絕,最後只好轉移陣地到菲律賓發展,沒想到反而逆轉了整個鳳梨貿易的戰局。

美國人發現菲律賓無論氣候、或土質都相當適合鳳梨生長,再加上有大量的勞力可運用於鳳梨加工產業,不僅種出品質優良的鳳梨,也因大量人力的投入製作出數量可觀的鳳梨罐頭。當生產地確保生產無問題後,接下來的事,就交給政府了。

面對以臺灣和日本為主的國際鳳梨市場,美國運用當時美日特殊的政治體制,要求日本取消對本國鳳梨的保護政策,以便讓他們的鳳梨可以順利銷往日本。這個無奈的政治因素,導致日本不得以逐漸開放國內市場。

市場開放後,不僅影響了本土鳳梨的銷量,也連帶嚴重影響了臺灣的鳳梨外銷。自 1970 年代起,臺灣鳳梨已經逐漸不敵大量生產的菲律賓鳳梨,之後便陸續退出了日本的市場。到了 80 年代甚至到 90 年代,時常可以從新聞看到臺灣鳳梨滯銷的消息。

重新出發的八卦山鳳梨

面對此衰落之局勢,原本在八卦山種植鳳梨的一些農夫紛紛急流勇退,不過仍然有以鳳梨為志業的職人,不畏局勢全心投入以期力挽狂瀾。這些職人在 1987 年組成鳳梨研究班,之後又改組為施厝坪鳳梨產銷班,為的就是改善鳳梨品質。

起初,他們致力於改良「本島仔」鳳梨和開英種「土鳳梨」,後來逐漸投入種植甜度較高的金鑽鳳梨和甜蜜蜜鳳梨。在這群人的戮力經營下,終於讓八卦山鳳梨再度脫胎換骨,並重新進入國際市場,而「施厝坪鳳梨」也逐漸成為國內知名的鳳梨黃金品牌。

這段過程中,也誕生了許多鳳梨達人,莊啟南就是其中一位代表性人物。1974 年的莊啟南剛從軍中退伍回鄉,他隨即投入家裡原本經營的鳳梨產業,當時鳳梨行情直直落的困境,讓他積極思考如何讓鳳梨更迎合市場需求。他除了改善原本鳳梨的缺點外,也觀察臺灣各地人們口味的差異性,進而種植適合地區市場主流的鳳梨。

在他長期耕耘之下,終於在 1998 年獲得神農獎傑出農民獎的肯定。獲獎後,莊啟南並未停止腳步,反而繼續研發各種鳳梨,包括觀賞鳳梨以及現在正積極耕作的有機金鑽鳳梨。

在訪談莊先生的下午,我一邊吃著他招待的有機鳳梨,一邊聽他侃侃而談。他說為了讓顧客吃得健康,從很久以前就開始培育有機鳳梨了,其單價雖然比其他鳳梨高,但由於純天然的特性,成為某些廠商製作糖果或糕點的熱愛品種,有時甚至供不應求。那場將近兩個小時的座談,不僅是莊啟南個人的奮鬥史,同時也是近代臺灣鳳梨產業發展史的縮影。


莊啟南家中客廳掛著的神農獎。(Source:作者自攝)

回顧將近 70 年的時間,在不同政權的扶植下,臺灣鳳梨曾締造了兩次黃金時期,第一次是以臺灣中南部為中心,第二次則將臺灣東部也納入產業鏈。臺灣鳳梨雖然曾一度由於國際局勢的變化導致產業走入黃昏,然而後續卻猶如起死回生般再創高峰,甚至帶動相關產業的興起,還形塑出八卦山鳳梨田的鄉野景觀,進而為日後鳳梨產業的再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由此歷史發展,我們或許可以理解微熱山丘為何會座落在八卦山山脈,除了因為老闆本身是當地人及其理念之外,背後較為深層的歷史背景更是不可忽略的關鍵因素。不過,讓人好奇的是,隨著臺灣鳳梨酥進軍國際,以及臺灣鳳梨產業的多元化與精緻化,這次的臺灣鳳梨是否能再創黃金高峰呢?

參考資料

1、高淑媛,《經濟政策與產業發展:以日治時期臺灣鳳梨罐頭業為例》,台北縣板橋市:稻鄉出版社,2007。
2陳怡文,《亞太政治經濟結構下的臺日鳳罐貿易(1950-1972)》,台北縣板橋市:稻鄉出版社,2005。
3賴建圖,〈日治時期臺灣鳳梨產業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2001。
4陳壽民,《台灣之鳳梨》,台北市:台灣銀行,1951。
5〈莊啟南先生訪問紀錄(未刊稿)〉,訪談時間:2017年 4 月 2 日、訪談地點:莊啟南先生自宅。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故事 臺灣最夯的伴手禮「土鳳梨酥」,其實並不來自於臺灣本土?


更多好故事請加入故事訂閱☞☞https://pressplay.cc/gushi.tw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