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政治的日常》「隈板內閣」:第一個政黨內閣 (下)

1898年六月三十日,被稱為「隈板內閣」的大隈重信內閣成立。這是史上第一個政黨內閣,也可以說是維新之後第一次政黨輪替。

李拓梓

續上篇

「憲政黨」的組成,除了過去對立競爭的兩個主要在野黨「自由黨」、「進步黨」之外,其實也有反對地租修正的山縣有朋力量在其中。山縣有朋早因為對政黨政治的不同看法,跟伊藤博文分道揚鑣。現在他的力量在「憲政黨」當中,他自己又持著「超然內閣」的想法,強烈反對伊藤博文想要組織親政府政黨,以政黨制政黨的立場。這下過去藩閥政治中主要的人物,都因為各種原因,而無法組閣。明治天皇這下只剩下大隈重信、板垣退助可以選擇。1898年六月三十日,被稱為「隈板內閣」的大隈重信內閣成立。

1898年六月三十日,被稱為「隈板內閣」的大隈重信內閣成立。(圖:網路)

這是史上第一個政黨內閣,也可以說是維新之後第一次政黨輪替。民黨這邊可以說是欣喜若狂,手舞足蹈,東京朝日新聞形容社會氣氛「就彷彿是盂蘭盆節和歲尾臘月和新年元旦一下子都來到了」。不過當家很難,「隈板內閣」一上路就面對很大的問題,那就是陸相、海相是否留任的問題。

當時被認為是軍隊實際領導人的山縣有朋,還沒有把陸、海相必須由現役軍人擔任的規定制訂出來。大隈重信一開始想要用自己人出任陸、海相,但在山縣有朋強力介入之下,明治天皇親自慰留了第三次伊藤內閣的陸、海相桂太郎和西鄉從道。這個決定讓大隈重信一開始就無法採行自己想要的縮減軍備、與民休息政策,而必須遵從過去的軍備擴張政策。

犬養毅。(維基共享)

政治的風確實是吹向民黨這一方。八月十日舉行的第六次總選舉,「憲政黨」得到百分之八十的席次,全國的政治人物看到風向如此,掀起了加入「憲政黨」的風潮,執政出現的大量職位,也讓輿論對「隈板內閣」有「獵官運動」批判。當然,憲政黨這麼做,也肇因於在野黨第一次執政,政府其實對於官僚的消極作為無計可施。但這樣的做法,也引起了原先對「憲政黨」採取寬容立場、最支持行政官僚的山縣有朋的不滿。

不過,真正壓垮「隈板內閣」的,其實還是源自於大隈重信的舊進步黨和板垣退助的舊自由黨之間的衝突。這兩個主要在野黨的關係長期不睦,現在雖然一時合作,但是雙方對彼此的不信任感非常強烈。這樣的潛在分裂因素,讓反對大隈重信的人有機可趁。

1898年,第六屆國會選舉剛剛結束,出身舊進步黨的文部大臣尾崎行雄在演說中,提到對共和主義的看法。雖然尾崎的說法是日本不會走向共和主義,但是自由黨、反大隈重信一派人,仍然執意要說尾崎光是在演講中提到共和主義,就是對天皇制度的不敬,迫使尾崎要為失言而下台。結果尾崎的繼任者之爭當中,總理大隈屬意的是舊進步黨的犬養毅,舊自由黨這邊卻不贊成犬養毅出任文部大臣。

大隈重信一開始想要用自己人出任陸、海相,但在山縣有朋(左)強力介入之下,明治天皇親自慰留了第三次伊藤內閣的陸、海相桂太郎(右)和西鄉從道。(圖:網路)

山縣有朋抓住這個機會,要陸相桂太郎和海相西鄉從道辭職。接著,舊自由黨這邊的內務大臣板垣退助等人也紛紛宣布退出內閣。議會方面,國會議長星亨主導之下,憲政黨宣布解散,分成板垣退助主導的憲政黨,和大隈重信領導的憲政本黨。這下「隈板內閣」的兩大領導分道揚鑣,內閣自然也無法存續。這個風風火火的政黨內閣,存續的時間一共只有四個月,甚至還等不到議會召開就倒閣了。

不過,就算組閣的時間只有短短四個月,大隈重信內閣的成立,畢竟是日本走向政黨政治的關鍵時刻,維新之後首次的政黨輪替,也有特殊的意義在。從第二次松方內閣開始,大隈重信就一直給政府壓力,要求要給予言論、集會自由更多的寬限,減少對於新聞自由的限制,讓日本社會對於自由有更高的期待。這也是後來民黨這一派可以成功營造輪替氣氛的原因。同時,勞工運動、社會主義都是在這個時候發端,為後來的風起雲湧打下基礎。

具有社會主義色彩的日本的勞工運動,大約是從1896年開始。當時留美歸來的高野房太郎以及片山潛,主張當時歐美才剛剛施行的每日八小時勞動制。由於當時日清戰爭剛剛結束,經濟正要開始飛速的成長,工廠有大量工人需求,因此工人權益也受到輿論矚目,片山潛甚至以「社會的基督教」作為訴求,希望得到廣到貧民工人的支持,加入兩人所推動的「勞動組合期成會」的人數,也得到快速的成長,旗下分支工會也陸續發動了幾次成功的罷工,工會開始要求政府通過「工廠法」。

工會的主張得到了大隈重信的支持,但是經過多次諮詢,工會方面對政府過於妥協的政策方案顯然不太接受。而「隈板內閣」本身也因為內憂外患,不久之後就下台,日本的勞工和政府之間的對立,變得越來越尖銳,罷工頻傳,也讓接替大隈重信的第二次山縣有朋內閣,採取了更保守的態度,頒布了「治安維持法」,限制工會的活動,壓制了工會的氣焰。

尾崎行雄因「共和演說事件」被迫下台。(圖:網路)

大隈重信因為眾叛親離,辭去總理大臣職務後,仍然秉持自由主義的信念,回到自己創設的早稻田大學擔任總長職務,但他對政界的影響力還是很大。1914年,他再度復出組閣,當時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他的領導下,日本以「英日同盟」為理由出兵佔領德國控制下的中國青島,並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要求繼承德國在山東省的權利,並且擴大日本在南滿州的權利。

由於西方列強都被歐戰牽制,不希望亞洲再起戰端,當時中國執政的袁世凱政府並沒有得到太多列強的援助,僅遭到輿論的批評。日方的「二十一條」被公諸於世後,引起中國國內激烈的民族主義反彈,也引起了著名的「五四運動」,對中國的近代化造成巨大的影響。聰明的袁世凱也利用這樣的反彈,在沒有西方支持的狀況下,一定程度抵抗了日方的要求。

支持自由主義的大隈重信對中國提出了過分的要求,不僅遭到國際輿論的批評,也沒有得到國內政黨的支持,不僅造成了外相加藤高明下台,他自己也遭到國內反中國的激進民族主義者襲擊,所幸這一次炸彈沒有爆炸。最後,大隈重信因為人氣墜跌,辭去了總理職務。

不過大隈重信畢竟是日本自由民權運動的領導者之一,又是出色的教育家,1922年他過世之後,日本政府在東京日比谷公園舉行了「國民葬」,有三十萬人參與。比起三週後跟他亦敵亦友的山縣有朋「國民葬」只有三萬人參加,人氣超過百倍,山縣有朋的喪禮,也因為這個強烈對比,被譏為「沒有民的國民葬」。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