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農業二三事》笨蛋!問題在供給

「菜價波動」原因真的是因為果菜批發市場休市嗎?讓我們用數據來還原事件真相。

焦鈞

「It's the economy, stupid(笨蛋!問題在經濟)」,這句是1992年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引用的名言,從這次所謂的「台北市果菜批發市場休市風波」中,我們可以再次引用說:「笨蛋!問題在供給。」

果菜市場休市三天被誤導為「菜價波動」原因,媒體也一窩蜂跟進,我們就用數據來還原事件真相。

連續性的三天休市固然造成「產地貨物囤積」,但其背後真正原因是氣候變遷下氣候異常造成生長調節失控。

連續性的三天休市固然造成「產地貨物囤積」,但其背後真正原因是氣候變遷下氣候異常造成生長調節失控。(記者陳志曲攝)

臺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掌管台北市第一、第二果菜批發市場,二個市場加起來吞吐全台一天超過1/3蔬菜、1/4水果。蔬果批發價格的高低,決定於供給的多寡,而不是休市天數─因為,從產地農民到供應單位(農會產銷班、農民合作社)都會依據休市日自行調節生產與出貨。

這次春節過後的「連續2次休市三天」確實造成產地調節莫大壓力,但第一果菜批發市場這次(2月27日)出現「部分品項蔬菜供給量爆量」引發媒體關注,到底是哪些蔬菜出現異常供給?其背後除天候之外,是否還有其他人為因素?農糧署事後的檢討報告,又有哪些探究之處?

春節前到元宵後的蔬菜批發價量變化

(圖:作者提供)

從上述圖表中,可以很明確得知幾個訊息:第一、第一市場的蔬菜到貨量,是第二市場的2-3倍,顯見其對農民供應端的重要性;第二、連續休假前(除夕作業只有半天時間,故到貨量已明顯下降)的到貨量一定增加,以因應市場承銷人需求,這是果菜批發市場運行的規律;第三、以今年台北農產公司啟動「春節加強作業」的2月10日起算,春節前蔬菜平均單價維持在27-31元/公斤,節後開市後連二天,價格滑落至23元/公斤,第三天(2/23)均價飆漲至28.52元/公斤,到貨量也都維持在1500公噸上下;整體來說,這段節前節後的蔬菜批發價量,可說是「超穩定結構」。

第一個連休三天後開市交易,到貨量爆增的元凶在哪裡?

首先來看2月27日連休三天之後的台北市第一果菜批發市場大宗菜(高麗菜、大白菜)到貨量情況。

(圖:作者提供)

(圖:作者提供)

2月27日,大宗菜到貨量約525公噸,比休市前2月23日到貨量約352公噸,增加約73公噸(增幅約20%)。但特別要注意的是,這二項產品的批發價格,在2月27日當天並沒有出現所謂的「崩盤」,反倒是媒體大幅渲染下,隔天之後就一路走跌──即使供給面不斷向下修正,仍無法止住─顯見市場預期心理,害慘了大宗菜的批發價格。

我們再往下看另一個引爆點:葉菜類的到貨量爆增

2月27日台北市第一果菜批發市場主要葉菜類到貨量約282公噸,比休市前2月23日到貨量約178公噸,增加約104公噸(增幅近57%)。將前述的大宗菜相加,2月27日台北一市蔬菜到貨量就增加了約187公噸;若以2月27日當天一市蔬菜到貨量1603.7公噸為計算,當天的供給增幅超過10%。

也就是這10%─多出來的187公噸大宗蔬菜與葉菜類蔬菜,特別是104公噸的葉菜,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我們以下就用圖表來說明,為什麼這104公噸的葉菜,對2月27日當天的蔬菜價格造成衝擊:(依序由到貨量多寡排列)

(圖:作者提供)

(圖:作者提供)

(圖:作者提供)

(圖:作者提供)

(圖:作者提供)

(圖:作者提供)

(圖:作者提供)

試著抓出2月27日當天到貨量超過20公噸的波菜、油麥菜、小白菜、青江菜、芥菜、油菜、(不結球)萵苣,各位讀者可以發現,2月23日休市前一天到連休三天後的2月27日開市,量、價線性圖表,都呈現相同的一致性:量陡升、價劇跌─甚至,上述每一種葉菜類2月27日的到貨量,都遠遠大於2月21日春節連休五天後的到量貨。

答案再清楚不過!如果,農民在春節期間連續休市五天的情況下,都可以調節出貨,為何連休三天反倒「到貨量爆增?」顯然,天候異常下的「生長爆量」打壞了農民的調節能力。

結語:啟動產銷體系變革已迫在眉睫

針對此次台北農產227事件,農糧署做出了六項解決方案,包括:(1)主動協調地方政府排定市場休市期程,避免連休三日,並提早通知農民團體及農友,事先規劃生產期程,分散供應;(2)密切掌握短中期氣象預報資料與農作物產量影響趨勢預測,滾動調節各運銷通路供應量;(3)持續輔導農民團體建置及強化預冷、冷藏及包裝等相關冷鏈設施,延長蔬菜供應期間並提升供貨品質;(4)輔導農民團體契作,擴大供應生鮮超市、量販店、國軍副食及團膳等多元直銷通路,替代供應批發市場;(5)擴展外銷通路,增加銷售管道,減輕國內蔬菜盛產壓力;(6)於各大蔬菜產區,輔導農民團體建置區域農產品加工中心,透過契作計畫生產或盛產期擴大收購,鏈結加工廠截切冷凍(藏),紓緩產銷壓力及供給穩定料源,調節蔬菜供需。

這六項措施簡而言之,就是對台灣當下的農產品產銷體系,特別是敏感性高的蔬果運銷結構面的改革,已經迫在眉睫。上述六項措施,如果沒有一個更上位的政策,去重新思考台北市第一果菜批發市場的改建,是否吻合未來的氣候變遷、消費型態與生產結構調整,譬如上述第3項的蔬菜產地預冷,卻缺乏冷藏運輸、批發市場作業仍屬常溫作業,一樣無法維持生鮮蔬果的品質與價值。

從這次事件中,我們不禁要問,如果今年春節期間有寒害,導致產地無菜可供應,那麼外界不就要反過來感謝連續性休假三天是「神預測乎!」

農民要擺脫看天吃飯,就看政府能否把握這次的危機轉為契機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