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一路向南》閱讀印度

隨著印度國力成長,特別是經濟上的崛起,今日對印度的重視程度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坊間的印度書籍也琳瑯滿目,可以滿足不同的需求。但若想要多一點的台灣觀點,近期出版的書籍中,有幾本你一定不能錯過。

方天賜/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印度中心副主任

朋友因為工作關係開始接觸印度事務,詢問我有無推薦的參考書籍可閱讀。這讓我回想起16年前第一次踏上印度時,行李箱中便帶著林許文二、陳師蘭夫婦合著的《印度聖境旅人書》及《印度謎城—瓦拉那西》。當時的網路資訊不若今日發達,台灣可見的印度專書也寥寥無幾。筆者藉助這些書籍認識印度,得以開啟人生第一趟的印度自助旅程。

隨著印度國力成長,特別是經濟上的崛起,今日對印度的重視程度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坊間的印度書籍也琳瑯滿目,可以滿足不同的需求。如果對印度的整體政經情勢有興趣,可以參考《印度的奇特崛起》(In Spite of the Gods: The Strange Rise of Modern India)、《業的盡頭:印度青年的憤怒與希望》(The End of Karma: Hope and Fury Among India’s Young)。《圖解100個印度史詩神話故事》則如同書名,是相當有趣的印度眾神圖鑑,線上遊戲的設計師一定可以從中得到許多靈感。

文學作品方面,《午夜之子》(Midnight's Children)、《白老虎》(The White Tiger)、《微物之神》(The God of Small Things)、《繼承失落的人》(The Inheritance of Loss)都曾獲得「布克獎」的肯定。奈波爾(V. S. Naipaul)的「印度三部曲」則有諾貝爾文學獎的光環加持。《下一站:印度》(インド人の「力」)則是討論印度人的能力,可以一窺印度的人口紅利及人力資源。

隨著印度國力成長,特別是經濟上的崛起,今日對印度的重視程度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圖:網路)

上述書籍都有代表性跟可讀性,但若想要多一點的台灣觀點,近期出版的書籍中,筆者建議可參考《去印度打拚,走進另一個世界的中心》、《浪漫遊印度:愛上印度的22個理由》、《走吧!有些遠路是必須的》這幾本書。

一個有趣的巧合是,三本書的作者都是女性,背景也都與媒體文化事業有關。

《去印度打拚》的作者印度尤,目前是派駐印度工作的媒體人,被雜誌稱為「勇闖印度蘑菇頭女記者」。她22歲就選擇到印度工作迄今,年紀輕輕已是台灣印度圈中的知名人物。本書用四十篇短文來說明台灣人對印度可能的疑問,包括「為什麼去印度」、「印度,什麼樣的地方?」、「我在印度遇到的人」、「在印度,這樣生活」等單元。因為作者實際在印度工作及生活多年,加上新聞專業的訓練,對於印度各個面向的描寫和觀察更具說服力。除了介紹印度的人事物之外,「為什麼去印度」的歷程也非常值得年輕人一讀。如作者所提,印度因為它迷人的文化與神秘的民族特性一直是許多背包客的終極目標。但外界對於印度有許多刻板的負面印象,想當然爾,要前往印度工作前免不了要克服周遭親友的關切。

她對印度文化也有深刻觀察,列舉出「試看看」、「沒問題」(Chalta Hai)等特別的民族性。對於可能的文化衝擊,則多以包容看待,認為:

「在印度每天都有無數讓人好氣又好笑的事情…但這個國家也有太多的事情,能夠讓人再次思考,作為一個人的價值。」

本書也分享許多她的新聞採訪見聞。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她在成為華文媒體的印度特派記者後,第一則報導的專題是航空母艦議題,而非藝術村或者駱駝節這類軟性節目。相對於台灣的媒體環境,印度給了作者一個更大的空間和揮灑平台。在她眼中,「印度是一個很適合一無有所就跑來的國家,它總會餵食你足夠的養分並推著你前進。」這些見解可能比新南向的政策宣導還有效果,可以在同輩的年輕人心中產生一些漣漪。

印度因為它迷人的文化與神秘的民族特性一直是許多背包客的終極目標。但外界對於印度有許多刻板的負面印象。圖為新德里街頭。(Yabiladi.com)

《浪漫遊印度》一書的旨趣則與《去印度打拚》有些不同,是以食、衣、住、行、育、樂、旅遊等面向來介紹值得旅人前往印度探索的事物。本書有大量圖片,加上文末都會列上一些補充旅遊資訊甚至圖解,很適合讀者輕鬆閱讀。事實上,本書已是作者亞瑟蘭第四本有關印度或巴基斯坦的專書,對於印度的瞭解自然不在話下。例如,書中介紹的炭烤饃饃(西藏式水餃),便是筆者所未曾接觸過的。有關印度夜市及夜店的介紹,也很令人心動。但本書並非是一般旅遊工作書,而是作者在印度的「浪漫善緣」。透過作者與印度友人「葛老爹」一家的互動中,帶領讀者領略到了印度人的友善與熱情,甚至將視野帶進了印度的婚喪喜慶及所謂的「人文風景」中。作者的體會是,不管媒體將印度形容得如何可怕,大部分的印度人其實都是很認真工作,尋求各種謀生可能的市井小民。「只要自己提高警覺,不往暗處鑽去,一個外國女子還是可以單獨在印度安全旅遊的」。

《走吧!有些遠路是必須的》則是作者黃惠如離開職場後,到印度瑞詩凱詩(Rishikesh)參加瑜珈師資班,及成為瑜珈老師後前往戈卡爾納(Gokarna)的歷程。事實上,現任印度總理莫迪上台後,便積極推廣瑜珈,包括設立瑜珈部及於聯合國提案成立國際瑜伽日(International Yoga Day)等,強化瑜珈與印度的連結性。本書便非常「瑜珈」。在編排上,特別採用瑜珈的七個脈輪,即頂輪、眉心輪、喉輪、心輪、太陽神經叢、生殖輪、海底輪為標題,由下而上依序寫下這趟旅程的經歷與感想。但和上述兩本書不同的是,本書主要是引領讀者進入印度性靈的一面。

現任印度總理莫迪上台後,便積極推廣瑜珈,包括設立瑜珈部及於聯合國提案成立國際瑜伽日等,強化瑜珈與印度的連結性。(The Indian Express)

作者坦言,印度堪稱是全世界最混亂的國家,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所以要學會擁抱混亂的樂趣。在此背景下,印度似乎就是因此成為學習瑜珈的好地方,因為「約束心靈的變化就是瑜珈」。如作者所提,瑜珈並不是只有「體位法」,而是一種哲學及生活方式。因此,瑜珈師資課程還包括梵唱、呼吸、靜坐、健行,甚至煮飯。換個角度來說,瑜珈也不僅僅如同表面所見,而是印度生活哲學思考與深層底蘊。

這三本近期出版的印度相關書籍,當然無法包羅印度的各種面向。但作者們結合各自的專業及歷練,書寫解讀印度的台灣觀點,則是難以取代的價值。更何況,閱讀印度便是瞭解印度的重要途徑。每本書籍的出版問世,正如同一片片的拼圖,讓我們得以從台灣的角度逐漸看見印度的全貌,值得期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