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深夜狼影》外星人入侵警報!日本電影中的宇宙浪漫情懷

日本電影對科幻題材的耕耘,除了認真的警世寓言外,也有許多荒謬幽默的胡搞,其中許多傑出的作品並沒有昂貴的特效與場景搭建,音效、鏡頭語言與表演就能成就十分有水準的佳作。至於有哪些呢?

雍小狼

《美麗之星》劇照(圖:采昌)

人類對宇宙懷抱的浪漫情懷,近年來似乎有增無減。除了續集已經拍到第8集的《星際大戰》(Star Wars)系列,漫威和DC漫畫宇宙中各種來自外星的角色之外,好萊塢這10年來也陸續有《阿凡達》(Avatar,2009)、《地心引力》(Gravity,2013)、《絕地救援》(The Martian,2015)、《異星入境》(Arrival,2016)⋯等以宇宙為題材的科幻電影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獎。這類電影不僅在視覺與想像上令人大開眼界,在藝術成就上也試圖探究人性與真理的本質。

探索宇宙,與外星高等生命體接觸的故事,在這數百年來一直都是創作人最熱愛的題材之一。早在17世紀,經歷從「地球中心說」變為「太陽中心說」的科學知識典範轉移後,歐洲知識分子就開始思考地球以外的廣闊世界,這樣的宇宙觀便反映在約翰密爾頓(John Milton)的經典名著《失樂園》(Paradise Lost,1667)中。

《失樂園》影響了後來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的《異形》(Alien)系列電影,《異形:聖約》(Alien: Covenant,2017)的片名曾一度定為《異形:失樂園》(Alien: Paradise Lost),而片中的重要台詞:

「寧在地獄為王,不在天堂為奴(Better to reign in Hell, than serve in Heaven.)」

正是出於《失樂園》中的墮天使路西法之口。

19世紀時,法國科幻小說家朱爾凡爾納(Jules Verne)創作了《從地球到月球》(De la Terre à la Lune,1865)的冒險故事,其中搭乘巨大砲彈發射到月球的情節,被法國著名電影藝術開拓者喬治梅里葉(Georges Méliès)拍成默片《月球之旅》(Le Voyage Dans La Lune,1902)。英國小說家H・G・威爾斯(Herbert George Wells)在19世紀末年撰寫《世界大戰:火星人全面入侵》(The War of the Worlds,1898)一書,引領20世紀科幻文學界的「外星人」主題潮流,後來不僅由《大國民》(Citizen Kane,1941)的導演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改編為造成120萬美國民眾恐慌,留名傳播史的經典廣播劇,更被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拍成電影《世界大戰》(War of the Worlds,2005)。

《世界大戰》劇照。(圖:Paramount Pictures)

相較於美蘇冷戰時期的太空競賽(1955年至1972年),日本的航太科技發展較晚,直到1970年才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大隅號,但日本人在各類創作中對宇宙的想像與探索,卻在更早之前就開始了。日本第一波科幻小說翻譯潮出現在1870年代後的明治時期,H・G・威爾斯的《世界大戰》也早在1915年就於日本出版。1950年代加速日本科幻文類發展的是漫畫之神手塚治蟲,他從1952年開始連載漫畫《原子小金剛》(鉄腕アトム)系列,改編成動畫後更獲得了30%以上的收視率,使更多日本民眾對科幻作品產生興趣。1969年,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當年在日本凌晨播放的實況電視轉播竟創造68.3%的收視率,並為日本流行文化帶來深遠的影響,不僅催生了無數流行歌曲,也促使《宇宙戰艦大和號》(宇宙戦艦ヤマト,1974)、《機動戰士鋼彈》(機動戦士ガンダム,1979)等動漫作品的問世。

那麼,日本第一部科幻電影是在何時拍攝的呢?

繼美國拍攝了《當地球停止轉動》(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1951)和《當世界開始毀滅》(When Worlds Collide,1951)之後,日本也開始思考拍攝類似的題材。1956年,由島耕二執導的《外星人現身東京》(宇宙人東京に現わる)問世,是日本第一部彩色科幻特攝片。負責特攝效果的是後來《超人力霸王》(ウルトラシリーズ,1966-)系列的特技監督的場徹,創作外星人造型的則是大阪萬博公園中太陽之塔的設計師岡本太郎。劇情描述宇宙人來到地球,希望警告人類研發核彈和氫彈的危險性,但因為長相太可怕沒人敢接近,他們只好化身為「鼻子凸出來很醜」的人類姿態,潛入唯一被核爆攻擊過的日本,進行說服計畫。後來因為小行星R即將撞擊地球,世界各國將所有的核彈都拿去攻擊小行星了,行星瓦解後,地球便過著沒有核武的和平新生活。全片英文版可在網路上找到,相當有趣。

《外星人現身東京》劇照(圖:大映)

除了認真的警世寓言之外,熱愛惡搞的日本人當然不會放過外星人這個題材,拍成許許多多荒謬幽默的電影。由《咒怨》(呪怨,2003)導演清水崇,與《花宵道中》(2014)導演豐島圭介各拍一部短片聯合上映的《幽靈VS外星人》(幽霊VS宇宙人,2007)就是一例。清水崇的〈搖滾獵人伊右衛門〉(ロックハンター伊右衛もん)將《四谷怪談》重新演繹,讓悲劇女主角阿岩在數百年後的現代和宇宙人談起了戀愛;而豐島執導的〈略奪愛〉劇情則描述了女外星人吸取人類男子靈魂吸過頭,引起幽靈功夫軍團起而對抗。兩部都是相當胡搞的B級爆笑劇,值得喜愛「靠」片的人挖出來膜拜一下。

《幽靈VS外星人》劇照(圖:TORNADO FILM)

今年不曉得吹了什麼風,二位日本大導演都分別以外星人題材推出了作品。分別是以《聽說桐島退社了》(桐島、部活やめるってよ,2012)橫掃日本電影獎項的吉田大八,以及歐洲影展寵兒,多次入選坎城影展並曾遠赴法國拍攝法語片的黑澤清。 吉田大八將三島由紀夫的同名科幻小說作品,改編為電影《美麗之星》(美しい星,2017),描述有點魯的大杉一家紛紛覺醒,說自己其實是外星人。時常混水摸魚的氣象主播爸爸在電視上擺出奇異姿勢,要地球人重視氣候暖化的災難;原本是打工族沒什麼野心的哥哥決定加入政壇,改變人類世界迂腐的制度;一向獨來獨往的妹妹突然參加校園選美大賽,打算用自己的美來洗滌塵世。

乍看怪誕荒謬的情節,其實是針對日本當代各種問題提出的良心吶喊,包括以開發至上,不顧環境的思維;世代不正義,青年對政治的絕望;以及邁向無緣社會,人與人之間越來越疏離的關係,少子化的問題等,是一部充滿傻勁的熱血電影。三島由紀夫撰寫原著時的背景是美蘇冷戰時期,由於害怕核子武器會使人類滅亡,因此讓文字中的外星人給人類敲響警鐘。吉田大八將時空挪至今日,把核彈換成福島核災,片尾一家人帶著父親千里迢迢回鄉的情節,正控訴著福島居民們有家依然歸不得的現狀。

黑澤清則改編前川知大2005年的劇場作品,及其於2007年出版的小說,拍攝了《散步的侵略者》(散歩する侵略者,2017)與《預兆》(予兆 散歩する侵略者,2017)兩部作品,前者為電影,後者為同樣世界觀的迷你劇集,並推出電影剪輯版。本作中的外星人並沒拿出高科技的武器,而是靠奪取人類的「概念」來逐漸了解地球,並進行入侵的準備。被奪取概念的人多少都有犯下一些過錯,而引導外星人進行掠奪的地球人,也抱持自私的心態利用外星人的能力來達成目標(例如報復)。相較於吉田大八對社會與人類世界的關懷,黑澤清則將焦點瞄準內心,藉由外星人入侵的題材來揭露人性的醜陋面,並質問愛情的真諦。最精彩的是黑澤清幾乎不用特效,只用音效設計、鏡頭語言和表演就完成了十分有水準的科幻驚悚作品,非常值得所有學習及從事影像創作的人觀摩。

《預兆》劇照(圖:PONY CANYON)

相較於日本電影對科幻題材的耕耘,台灣電影這類型的作品就少了很多,其實《美麗之星》和《預兆》也都沒有昂貴的特效和場景搭建,紮實的影像語言基本功和創意才是最重要的。希望未來台灣的電影也能在主題和類型上發展出更多元、更豐富的作品。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