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薇拉夫人的國際關係料理藝術》中國日本,是「永恆的敵人」還是「合作夥伴」?

中日愛恨交織,兩國關係從沒有真正的穩定、和平與平衡過,相互需要又相互輕視,中日關係問題不但在民間,也缺乏高層深交的人士,兩國高層雖然經常在國際場合上對話尋求解套方法,仍未達到預期效果。原因一缺乏互信、二民族主義及歷史癥結、三兩國戰略利益無法有效對接,中日終成競爭對手。

黃惠華

2010年中日爆發釣魚台衝突後,中國民眾開始一系列保釣反日示威活動,中國當局對日中斷高層會談、旅遊交流、對日出口稀土類金屬、對日本企業進行稅務調查等制裁措施,導致兩國關係降溫。2017年11月13日在亞太經合會(APEC)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雙方就改善關係達成共識。

日中兩國積怨矛盾情結由來已久,現階段尋求改善關係背後意涵為何?值得探討。

日中「面不和,心也不和」

兩國依據2006年「日中聯合聲明」,定調為戰略互惠關係,實際上兩國關係不但「面不和,心也不和」,主要原因為:

一、歷史情結,中國強化愛國教育抗日

1972年9月29日中日兩國正式建交,中國一直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侵略與中日戰爭陰影,安倍不顧中國感受,試圖恢復日本二戰前的「榮光」,不但參拜奉二次大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拒絕因日本軍國主義侵略造成中國人民和其他國家的人苦難認錯道歉,大量刪減高中教材南京大屠殺相關內容,引發中國、南韓抗議日本扭曲歷史事實。根據2016年日本非營利組織「言論NPO」發佈中日兩國民眾對彼此國家好感程度調查報告指出,對於兩國未來關係,約有50%中國民眾不看好;約34%日本民眾不看好。

圖為2013年安倍赴靖國神社參拜。(圖:網路)

二、中國經濟崛起,強化軍力,日本緊張

兩國雖然經貿互賴深,日本是中國第五大貿易夥伴,中國則是日本的第三大貿易夥伴,但近20年來日本經濟發展停滯,中國經濟發展超越日本,成為第2大經濟體,日本對於中國崛起感到不安。美國宣布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其餘11個會員國在日本主導下,11月於APEC領袖會議期間達成共識,更名為CPTPP。近十年來日本已與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印尼、韓國等15國簽署雙邊經濟協議。日本的戰略構想除了促進貿易自由化外,利用經濟整合機制主導東亞經濟整合機制,同時牽制中國。

軍事方面,2016年日本國防白皮書指出,中國「試圖憑藉力量改變現狀,穩步推進既成事實化」,而且中國海軍艦艇「以較高頻率」駛進太平洋,判斷中國「正尋求提升在外海的部署能力」。白皮書指出,日本為了衛國衛民、保護財產安全,在保衛領土、領海和領空的條件上更加苛刻,2017年國防預算約台幣1.5兆台幣。2018年度預算約1.6兆台幣,創新高。中國國防部批日本炒作東海、南海議題,對中國軍隊充滿敵意。

根據「言論NPO」民調顯示,92%日本民眾對中國觀感欠佳;77%中國民眾對日本觀感不好,主要原因都是「領土爭端」。直到現在,中國海警船仍不斷在釣魚台「領海內」巡航,今年多達27次,引發日本不滿。

共管分歧

一、 高層接觸

關於日中關係,習近平強調「中國改善和發展中日關係的立場沒有改變。維護中日關係的政治基礎是兩國關係健康發展的前提。邦交正常化以來,中日雙方先後達成四點原則共識,就妥善處理歷史、台灣等問題確立了原則,….希望日方重信守諾。經貿合作有利於促進中日關係的發展,歡迎日本在一帶一路框架內與中國進行合作。兩國將能夠加強文化,教育,媒體,青年和地方等領域交流…」。

民調顯示,92%日本民眾對中國觀感欠佳;77%中國民眾對日本觀感不好,主要原因都是「領土爭端」。(Reuters)

安倍表示「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週年,關係正常化45週年之際,日方願與中國共同努力促進關係的改善。…日方願加強兩國高層交往,並以各種機制進行交流,深化雙方在經濟、貿易、金融及旅遊等領域合作,以及一帶一路框架合作,擴大青年、人民之間情誼。關於台灣問題,日本依據1972年〈日中聯合聲明〉,日本在台灣問題立場沒有改變。但如果東海不穩定,兩國關係就不會有真正的改善」。

從兩國元首的談話來看,雙方確實有意願改善關係,但都提了附加條件,中日是否真能改善關係,有待觀察。

二、以行動及政策化敵意

兩國希望以實際行動及相對應的政策改善當前兩國關係困境,為了展現推動兩國推動關係正常化的誠意,近年來舉行不少共同活動,包括在日本推廣中文、共同舉辦中日旅遊會議等。中國為了慶祝日中邦交正常化45周年,舉辦了多場友好活動;安倍不但親自出席駐日中國大使館舉辦的國慶酒會,並與習主席、李克強總理分別進行會晤,並呼籲中方早日促成兩國元首互訪、召開日中韓三國首腦會談等,以利推動兩國關系向上發展。2007年前中國國家主席溫家寶訪曾問日本,堪稱「破冰之旅」,但之後中國最高領導人都未曾訪問過日本,未來習近平訪日將成為焦點,值得關注。

三、日本過半民眾不支持對中國讓步

儘管兩國釋出和解善意,但根據2017年11月27日《日本經濟新聞》(Nikkei Inc.)與《東京電視台》(TV Tokyo)民調顯示,「53%民眾認為,如果要對中國做出讓步,安倍大可不必急著與中國改善關係;支持為了改善關係,日本不得不作出讓步約32%」。主要原因在於:

1. 中國需要日本,大於日本需要中國:

中國即便對日本有仇恨情節,一方面高喊抵制日貨;另一方面「爆買」日本產品。近幾年來,但中國遊客赴日本旅遊大幅增加,據統計2016年中國赴日遊客達637萬人次,相較於2015年成長28%,相反的,日本遊客赴中國大幅度減少。

從兩國元首的談話來看,雙方確實有意願改善關係,但都提了附加條件,中日是否真能改善關係,有待觀察。(AP)

2. 對中經濟依賴程度減低:

2000年之後日本投資中國不如預期,特別是2010年日本與中國爆發領土之後,日本開始減少對中直接投資,據中國商務部統計,2015年日本對中投資額減少25.2%,逐年下降趨勢。中日試圖改善關係,但日企「移轉東南亞市場」減少對中經濟依賴態勢,日趨明顯。

中日棋逢敵手,也需戰略合作

中日愛恨交織,兩國關係從沒有真正的穩定、和平與平衡過,相互需要又相互輕視,中日關係問題不但在民間,也缺乏高層深交的人士,兩國高層雖然經常在國際場合上對話尋求解套方法,仍未達到預期效果。原因一缺乏互信、二民族主義及歷史癥結、三兩國戰略利益無法有效對接,中日終成競爭對手。

2017年10月東亞出現兩大強人,安倍連任首相;習近平連任總書記。中日政局穩定,不但有助於鞏固兩國領導人權力基礎,也重新啟動日本中國關係,雙邊關係的好壞牽動亞太區域穩定與經濟發展,當前亞太地區面臨重大挑戰,包括北韓、東海、南海、恐怖主義等等挑戰。

中日如何有效改善關係?

一、共同應對北韓問題

中日當前的任務是共同對抗北韓挑釁、核武及飛彈計劃。兩國元首重申,願意密切合作,確保聯合國制裁嚴格執行。中國是北韓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也不想失去對北韓的控制。只是中國日本有不同的做法,日本主張施壓,中國希望進行對話解決問題。日本中國也必須調整自己的政策與行動,如何讓美國、南韓、俄羅斯共同因應北韓威脅。

二、「印太戰略」與「一帶一路」進行戰略對接

日前日本與美國就「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區」達成了戰略共識,外界解讀,「印太戰略」與「一帶一路」將成為競爭對手。對此,日本與中國應該思考如何將「印太戰略」與「一帶一路」進行戰略對接,為彼此帶來共同利益,而非引起對立,同樣情況也適用於中國與其他區域經濟夥伴關係,包括中國如何正面看待台灣的新南向政策等。

三、中國要減少威脅行動挑釁日本

習近平向安倍表示,「中日互為合作夥伴、互不構成威脅」。在南海、東海問題上,中國不該總是以威脅行動挑釁日本。中國最為顧忌美日同盟關係及美日韓是否成為軍事同盟,日本離不開美日同盟,美國、韓國與日本合作無法完全切割,如何降低彼此敵意,需要協調各自的行動與方針,再加上耐心與努力,才能改善關係,穩定區域局勢。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