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當這個「國家」有一群人不停在崩潰-在曲折中前進的台灣語言平權之路

事情不能只看表面

日前,民進黨立委鍾孔炤|勞工,值得更好 在質詢客委會主委李永得時,全程使用客語(當然李永得也用客語回覆)。

這段質詢影片被粉專公民廟口-立委在做天在看分享之後,引起網友的討論與稱讚;不過,竟然也有人質疑「一般公民聽都聽不懂,怎麼知道你在質詢什麼鬼東西?」

同樣的態度,當民進黨立委Kolas Yotaka提案要修改《姓名條例》,讓原住民族人在登記姓名時可以單獨列羅馬拼音,也受到黃智賢、郝龍斌等人痛批是要「消滅中國姓氏,消滅中國字!」

只要好像有任何與語言、文化相關的政策,這群人的敏感神經就會被挑起,攻擊言詞之猛烈,讓人懷疑這幾個人是不是早已「崩潰」。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在使用上可以反映出該族群與文化的特色;但另一方面,語言政策也可以是國家在進行國族認同「重塑」的工具。

過去,中國國民黨帶著中華民國來到台灣,在台灣進行「國家重建」(state-rebuilding)的工程,在語言與文化政策上,強迫台灣人接受以中文為「國語」的單一官方語言,並將其它本土語言貶低成所謂的「方言」,讓整個「中華民國在台灣」成為以中華文化為主體的社會。

包括廣播電視禁播「方言」節目,學生在學校不得講「方言」,都是那個威權時代下極端扭曲的現象。

當1990年代民主轉型啟動後,原住民族、台語、客語族群追求回復語言與文化權利的呼聲高漲,讓追求歷史正義與落實語言平權的兩股力量匯流,並衝擊到原本黨國的政策遺緒。於是,我們的正式教育中終於出現母語教育或族語教育,同時也陸續設立了客家與原住民電視台等;接下來,還有《國家語言發展法》,另外民間也有要求設立台語電視台的呼聲(請參考催生台語公共電視台)。

除了象徵這個政權正在為過去不義的政策進行彌補外,也顯示公部門對於台灣多元文化與語言的重視。

這一切的努力,都是希望政策的改變與政府的帶頭示範,讓長年被黨國禁錮的社會心靈能夠獲得解放(特別是那些容易崩潰的中華民國人),重新認知到台灣應該是多元文化與族群可以共存共榮的島嶼。

文化平權與語言平權其實不是蔡英文政府上台才開始的,在2000年陳水扁政府時就已經陸續推動包括與轉型正義、台灣主體性、本土化與回復族群權利的眾多政策。

曾經在陳水扁政府擔任閣揆的蘇貞昌,在屏東縣長任內推廣原住民母語教育、在台北縣長任內推動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的設立、在行政院長任內也曾協助撒奇萊雅族正名,除此之外,他自己本身還有一個跟原住民文化有關的小故事。

蘇貞昌的大女兒蘇巧慧與阿美族紀錄片導演龍男·以撒克·凡亞思結婚並生下一女,當龍男跟蘇貞昌說他們夫妻倆決定要將女兒以族語命名,剛如願當上阿公的蘇貞昌雖然一開始有點疑慮(竟然是擔心孫女以後寫考卷名字會寫不完),但最後還是同意他們的決定。

最後,蘇貞昌的孫女名為Saumah.Su.Fangas(韶瑪.蘇.凡亞思),Su代表他的漢姓,Fangas則是龍男母親那邊傳下來的名字(阿美族的命名規則是:「個人名」+「母名/父名」「+氏族名」)。

『蘇貞昌說,龍男和巧慧說服他,「如果有機會把過去的錯誤改正,為什麼不去做?」正如同雖然在國際上要說「我的國家是台灣」,需花很大的力氣去解釋,但也應該盡力去做。』

每當台灣社會有進步的聲音出現時,不管是文化議題或同婚議題,總是會有一群「崩潰」的保守勢力跑出來大聲咆哮。這其實也是在提醒著我們,面對真正的文化平權與語言平權,台灣可能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就如同蘇貞昌曾說過的一句話「我認為真正的尊重是來自內心,真正的作為來自生活上每一件事。」(這個人可不只是會說衝衝衝而已喔)也希望這座島嶼上的人能夠為了打造一個懂得尊重與包容的社會而一起努力。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事情不能只看表面:當這個「國家」有一群人不停在崩潰——在曲折中前進的台灣語言平權之路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