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政治的日常》政治的所在:築地魚市場

築地市場裡面有上萬人在工作,每天光是參與拍賣的大中小盤商就有四萬多人,採購的方式從連鎖店的卡車到料理店的菜籃都有,被稱為「東京的胃」。

李拓梓

東京最有名的市場無疑是築地魚市場。這座市場位於最熱鬧的銀座再往東南邊一點點,距離隅田川出海口不遠處。這裡是全日本規模最大的市場,除了魚市場,還有蔬果部,市場裡面有上萬人在工作,每天光是參與拍賣的大中小盤商就有四萬多人,採購的方式從連鎖店的卡車到料理店的菜籃都有,被稱為「東京的胃」。被稱作「壽司之神」的小野二郎,也是在這裡採購。

築地魚市場原先預計要在2016年底搬遷到豐洲,引起是場內外的商家、美食熱愛者很大的不滿。聽聞搬遷訊息,也有人為此拍過紀錄片《和食之心》。不過2016年,新的東京市長小池百合子當選後,她以豐洲的土質、水質檢測仍有疑慮為理由,讓前朝定下的遷移政策再次改弦易轍而延後。這次搬遷的困難,也讓人再一次回憶起市場當初搬到築地所經歷的重重難題。

東京最有名的市場:築地魚市場。(gjee / Shutterstock.com)

築地魚市場原先預計要在2016年底搬遷到豐洲,聽聞搬遷訊息,也有人為此拍過紀錄片《和食之心》。(圖:紀錄片《和食之心》劇照)

江戶時代,築地並不是市場,而是大名藩邸。實施寬政改革,要大家節儉救國,削減支出,結果被趕下台的幕府老中松平定信離職之後,很諷刺的在這裡蓋了一座豪華別墅。築地也是外國人在東京活動的主要區域,洋化比較深,當時最先端洋派的幕府海軍操練所,就在附近設立。

明治維新之後,築地成為找不到地方屯駐的海軍所在地。從幕府海軍操練所延伸出來的海軍兵學校、海軍省、兵工廠、軍醫學校、會計學校通通在這裡落腳。司馬遼太郎的小說《坂上之雲》當中,秋山真之離開帝大,改投效海軍,第一次在餐廳吃到洋食咖哩飯的地方,就是築地的海軍兵學校。在1888年兵學校遷移到江田島前,築地一直是日本海軍的大本營。

搬到築地以前,東京魚市場從江戶開始,就一直在日本橋附近。日本橋是江戶幕府所設計的諸侯參勤道路的交會點,熱鬧非凡的景象,可以從歌川廣重最受歡迎的〈東海道五十三次〉浮世繪當中景色略知一二。這個交通交會點當然是各地貨運的集中點,貨物上岸的地方就是「河岸」,漁獲上岸的地方就叫做「魚河岸」,擁擠而熱鬧非凡的景象,被形容是「千兩黃金落下之地」。

明治之後,政府覺得市中心有魚市場,味道不好,也不衛生,幾度想要搬遷。不過大家在同一個地方活動久了,搬遷當然會引發抗議。1923年,好不容易幾經折衝,決定設置新的批發市場,並且立法確認之後,東京卻遭到大地震的襲擊,市區幾乎全毀。由於魚市非常壅擠,地震後引發的大火之中,人們根本無處可逃,最後紛紛往河裡跳,因此被淹死或燒死的人也很多。

日本橋是江戶幕府所設計的諸侯參勤道路的交會點,熱鬧非凡。圖為〈東海道五十三次〉中的「日本橋:朝之景」。(維基共享)

大地震之後,魚市雖然想要在日本橋重啟,但政府堅決反對。幾經協調海軍退出築地之後,魚市場終於確定要遷徙過去。為了執行這個方案,日本政府開始全力投入新市場的設計和興築。負責這個復興計劃的,是前東京市長後藤新平。後藤新平曾經擔任台灣總督府的民政長官,他以威權魄力的方式,將殖民地台北打造成「亞洲小巴黎」,要證明日本人也有能力跟西方帝國主義國家平起平坐,甚至更加優秀。在他的霹靂手段之下,台北甚至比東京還要早擁有污水下水道設施,步入當時先進城市之林。

但是霹靂手段在殖民地可以用暴力完成,在日本本土可沒辦法這樣硬幹。他在東京市長任內提出的許多市區改正計畫,都因為居民的抗議和官僚的阻撓而無法前進。這一次,政府派他出任「帝都復興院」的總裁,後藤終於有機會一圓夢想,將理想中的都市形象,投射於地震後百廢待舉的東京。

不過築地市場的興建並沒有想像中簡單,即使地基已經全部震毀,但對搬遷龜龜毛毛的海軍、對新市場意見分歧的民眾、對權利金和租金不滿意的商家,不斷透過各種關係,希望魚市場能夠重回日本橋的爭執從來沒有停止過。因此,在這樣環境中興建的築地市場,一共花了11年的時間,到1933年才竣工。規劃重建的後藤本人,早在1929年就辭世了。

負責於是遷徙至築地計劃的,是前東京市長後藤新平。(維基共享)

但竣工並不是風暴的結束,1933年魚市剛剛開幕,就被嘲笑是「東洋第一空屋」,因為水產部根本沒搬進來。好不容易在政府的協調下,水產部的盤商整合起來決定搬遷,又遇到了戰爭,軍需、配給、管制等等集中控制的政策,都讓築地市場無法真正進入市場經濟體系來運作,男丁大量被充員,也造成了市場經營的困難。

戰敗之後,築地市場一度成為美軍的超大型洗衣廠,居民都變成打工仔。直到韓戰景氣,日本成為美軍的大後方,水產市場才逐漸重新恢復。不過此時的築地,又遭到一件大事的衝擊。

1954年,美國在馬紹爾群島的比基尼環礁試爆氫彈,造成附近魚類遭受核污染。由於事涉機密,附近作業中的日本漁船「第五福龍丸」遭到輻射落塵污染,卻仍然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將漁獲運回日本。事件爆發後,市場成立了對策委員會,決定差不多時間運上岸的漁獲都終止販賣、就地掩埋,並且實施大清洗消毒。這些現在看起來知識不足、有點荒唐的對策行動,當然造成了消費者信心衰退,漁獲市場交易金額暴跌的問題,讓築地沉寂了一陣子。

第五福龍丸於築地市場內的紀念銘版。(By Lover of Romance take a photograph.wikimedia.org/)

「第五福龍丸」上遭到輻射感染的船員有數位死亡,引發了當時日本國內嚴重的反核擴散示威。美國雖然給予船員優厚的賠償,但希望日本政府不要再提此事。由於日本曾經遭到核攻擊,對核能極為敏感,「第五福龍丸」事件成為美日之間最尷尬的事件之一。1996年地鐵大江戶線施工經過築地時,是否挖到被掩埋的魚貨,曾經再次引起輿論關注,但當時政府的說法,是什麼也沒挖出來。

不過「第五福龍丸」的故事,後來成為哥吉拉系列電影的靈感源頭。「第五福龍丸」目前被保存在東京江東區的夢之島公園內,一般認為木造船只有15到20年的壽命,但這艘船卻因為輻射污染而退休,70年來保存完好的放置於此,成為最悲傷的人類文明的見證者之一。

「第五福龍丸」目前被保存在東京江東區的夢之島公園內。(維基百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