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 bay 好油
短短不到半年的時間,雞蛋就出包兩次,一次是戴奧辛汙染,一次是芬普尼汙染,無三不成禮,這個月又有禽流感疫情爆發。
禽流感就和普通人感冒一樣,與氣溫有關,天冷時多、天熱時少,但連這麼高溫的九月都出現禽流感疫情,就可據此推論禽流感病毒已逐漸在地化了。而以台灣目前的管理狀況,不出事才是奇怪。
不受重視編制少業務又多的管理單位
廣義的農業講的是農、林、漁、牧四個領域,狹義的則只有農(農糧這個領域),農委會是走廣義農業,所以這四個領域之中農有農糧署、林有林務局、漁有漁業署,牧有畜牧處,前面三個都是三級機關,不在農委會本部裡,但負責「牧」的畜牧處就很慘了,會內單位下轄六個科,在人員的編制上遠比其他三個三級機關小很多,但業務的複雜性卻又高出很多。
畜產品不算重要嗎?畜產品在我國農業產值貢獻高達1650億以上,佔了農業產值32.2%的比例,從數字上來看當然很重要,但畜產品的主管機關編制卻如此之小,難不成個個都是天生神力,一個打十個?農糧產值佔了農業產值51.6%是三級機關很合理;漁業產值佔16.1%也是三級機關還說得過去,但連林業產值佔0.04%都是三級機關了,為什麼畜牧的管理機關卻如此不重要?台灣畜產從業人員超過60萬,也是個龐大的數字,如果農糧署都能有四個分署這樣龐大的編制,為什麼沒有一個畜產署來管理本土畜產業,而是一個畜牧處?
甚至從未來農業部的規劃中也可以看到農漁林都是署級單位,但畜牧還是一樣維持為會內單位,也不難看出未來將持續悲劇。強烈呼籲政府應重視畜產業,並規劃成立畜產署才是正途。
從未來農業部的規劃中也可以看到農漁林都是署級單位,但畜牧還是一樣維持為會內單位。(圖:本報資料照)
沒人會出錯的主管機關
從2013年起,食藥署委託成功大學針對市售食品進行戴奧辛含量監測,戴奧辛是食藥署固定監測的環境賀爾蒙,如果環境持續惡化,監測到的數值應該會緩慢升高,如果是區域性污染,當然也會有區域性升高的情形,戴奧辛毒蛋事件中,成大所檢測到的5.2皮克/克脂肪的戴奧辛含量遠大於一般環境的汙染值。而2014年檢測出一起戴奧辛鴨肉超標事件,4次檢出值都超過15皮克/克脂肪,但最後三個主管機關環保署、農委會、食藥署共同認定,該案是「偶發事件」,所以大家都沒有責任,誤會一場。那今年戴奧辛蛋的汙染源究竟是什麼?不好意思,按前例同樣是誤會一場。
戴奧辛毒蛋事件中,成大所檢測到的5.2皮克/克脂肪的戴奧辛含量遠大於一般環境的汙染值。(圖:彰化縣政府提供)
「偶發事件」大家都沒有責任嗎?以單場飆高的數值幾乎就可以說明是飼料遭受汙染,但農委會陳吉仲副主委卻公開表示戴奧辛是環境汙染所致,而追查汙染的源頭不是農委會責任,用這種方式來說明是環境汙染飼料,農民是受害者,責任往外推,好官我自為之。
魔鬼就在細節裡
蛋雞都需要補充鈣質,補充鈣質的添加物之一就是蚵殼粉,蚵殼粉在台灣早已被廣泛使用在家禽飼料,做為鈣質補充來源,台灣生產的蚵殼粉有沒有可能驗出戴奧辛?
筆者走訪蚵殼粉廠現場,看到蚵殼粉經過簡易分篩之後就進入鍛燒,但一旁放置的蚵殼中還是殘留尼龍繩,這些帶著尼龍繩的蚵殼經過機器高溫鍛燒就形成蚵殼粉,這樣生產的蚵殼粉如果有戴奧辛殘留的問題一點也不讓人意外,一旦含有戴奧辛的蚵殼粉被當做蛋雞飼料添加劑使用時,請問這還算是環境汙染嗎? 還是說,這樣的製作過程農委會管不到?食藥署、環保署當然也管不著,因為三不管,所以大家都沒責任?
蚵殼簡易分選。(圖:作者提供)
經過挑選的一樣殘留尼龍繩(紅圈處)。(圖:作者提供)
被挑選出過多尼龍繩的蚵殼。(圖:作者提供)
既然蚵殼粉被當成飼料使用,主管機關當然是農委會,與其想方設法推責,不如好好思考如何防止這種戴奧辛蚵殼粉流入飼料使用,這遠比把雞蛋檢驗戴奧辛列為常規檢驗重要多了。但農委會卻還把過去的戴奧辛鴨蛋的處理方式拿出來比較,表示比起過去全面撲殺,這次只限縮到個位數蛋雞場,溯源機制和過去相比進步非常多,社會應給予肯定。可以這麼自我感覺良好,真令人嘆為觀止。
看不到就當不知道,無責最省事
因為過去曾有工業級硫酸銅混入飼料事件發生,法令因此修改要求飼料業者只要使用含重金屬、微量元素的輔助飼料,一定要申報原料來源,只是這樣的做法防君子不防小人,法令只能管束合法的飼料廠,非法的地下飼料廠主管機關就眼不見為淨了,這次發生戴奧辛蛋的鴻彰畜牧場就是使用自配飼料才出問題,自配料的部分正是目前的管理漏洞,而主管機關未來對於自配料的管理態度又是什麼?看來連農委會自己都不知道。
2012年工業硫酸銅混入飼料
2014年戴奧辛鴨肉汙染
2017年戴奧辛雞蛋、芬普尼雞蛋
2018年?
又會出現什麼樣的汙染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