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神楽坂週記》你想進住不打棒球的「甲子園」嗎?

是什麼原因讓台灣的建設公司不約而同地覺得,為旗下建案取這些引人注目但其實又沒什麼意義的名字,是可行且必須的作業流程呢?

神楽坂雯麗

前幾天因為拜訪朋友,難得跑了一趟南港軟體園區,就在等待友人下樓的空檔,偶然發現了一棟令人莞爾的社區大樓。

會注意到它並不是因為它有什麼特出的外觀設計或建築上的巧思,也不是因為它顯然是一棟專供外商高級主管或諸如此類成功人士入住的高級社區,而是它的命名—「甲子園」。這是個只要對日本高中棒球稍有注意,或是多看過幾部安達充青春棒球漫畫的人,都不可能會不知道的名字。

甲子園裡頭的居民,是否每天早晚都會綁著橡膠輪胎沿著河堤練跑?(圖:截自Google街景)

雖然台灣建案偏愛以國外知名景點、地名、好萊塢電影明星,或是最新流行的科技名詞作為名稱,早已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也不只一次成為網路上笑談的話題,但當下面對一本正經的高級豪宅外毫不遮掩、理所當然的「甲子園」三個大字,不免還是隨著笑意產生很多沒營養的念頭……。

「要入住這個社區,是不是需要擊敗無數強敵?」

「裡頭的居民,是否每天早晚都會綁著橡膠輪胎沿著河堤練跑?」

「花壇裡的泥土是不是每年春夏都會莫名減少?」

「入住資格是否包括了能夠投出一種以上的魔球?」

「或者得連續完投九局好幾天,手指流血跪在投手丘上,才能付頭期款?」

我甚至在一瞬間,還想像起所有社區居民的長相都是「安達充主角模組」(熱血漫畫家島本和彥先生可能會有意見)的模樣,「這樣一來應該很難使用人臉辨識門禁系統吧」。 撇開這些無聊的惡趣味老漫畫阿宅聯想,其實「甲子園」社區,就和存在於台灣各地的千百棟價位與地段相近的高級社區大樓沒有什麼不同。

前陣子曾經飾演《007》中第七號情報員詹姆士.龐德的資深演員羅傑摩爾(Sir Roger George Moore)過世,出於一時好奇,我也Google了一下,還真在基隆發現一棟同名的社區大樓,只是沒有甲子園那麼嶄新、高檔,建案年代較為久遠,也相對庶民許多。這種「一旦有哪位名人過世,就會不小心在台灣發現同名建案」的詭異趣味,似乎也是台灣人專屬的一種「莫名其米諾夫斯基」式的樂趣。

這種以當代(或近代)世界名人為建案命名的習慣,有時候也會給來台旅遊或洽公的外國人出乎意料之外的文化衝擊。

住在小室哲哉社區的居民可以稱為小室家族嗎?(圖:截自Google街景)

例如在日本觀光客及商務客活動相當密集的台北市林森北路商圈,也有一棟以「小室哲哉」命名的公寓社區。從這個命名,就可以看出建案年代約略落在小室哲哉主導J-POP全盛期的1990年代中;但更有趣的是,因為從日本人的眼光來看,一棟外國住宅大樓在毫無脈絡的情況下以(雖然現在已明顯過氣的)本國藝人命名,實在是難以理解的事情,也是在本國不可能見到的奇觀,所以還出現了來台旅遊時專程跑來這棟不起眼的「小室哲哉」社區與鍍金建案名稱大字合影留念的日本觀光客。

至於更加浮濫的什麼「村上春樹」、「川端康成」社區,由於多半座落在台北市區之外,就沒有這麼高的「國際知名度」了。唯一的例外,可能是某以現任美國總統川普為名的建案,在川普當選總統前後,還鬧出過有代理人要提告台灣建設公司侵權的花邊新聞。

不過寫到這裡我們還是得思考一下,是什麼原因讓建設公司不約而同地覺得,為旗下建案取這些引人注目但其實又沒什麼意義的名字,是可行且必須的作業流程呢?

命名為「甲子園」或「小室哲哉」的建案,真的能提升其不動產價值?也許這些考量都是多餘的,因為它們的名字,確實引起了如我這般好事者的注意,而這很可能就是這麼做的最大目的。

但即使如此,我還是不太想住在命名為「新天鵝堡」的透天社區,或是「發現尼采」住辦大樓。(這些名字都來自作者曾實際見過的建案看板。)

原因?

前者請Google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生平,至於後者—我絕對不希望在自己家裡發現尼采。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