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政治的日常》政治的所在:東京鐵塔的「時代精神」

現在一般所說的「昭和懷舊」,大抵所意味的時代,差不多就是鐵塔完成前後起算,一直到1989年裕仁天皇過世的那個時代。也正是因為如此,東京鐵塔才會成為這一代主流輿論所記憶,最具有時代精神意義的日本建築。

李拓梓

雖然現在東京最高的建築,已經變成押上的Sky Tree,喜愛登高望遠的旅客也都跑到那去了,但東京鐵塔在東京人的心中,仍然是具有時代精神(Zeitgeist)的代表性建築。
東京鐵塔。(圖擷取自http://topicks.jp/)

這座1958年落成啟用的鐵塔,是由「塔博士」內藤多仲所設計。在多地震的日本,耐震結構是建築師的必修功課之一,內藤是其中的佼佼者。在興建東京鐵塔前,內藤早已經是聞名全國的建築師,早稻田大學的安田講堂、丸之內的明治生命館,還有東京地下鐵的上野站,都是他的設計作品。

戰後,因為百業蕭條,內藤也好一陣子沒有機會大展身手,不過剛好跟上韓戰之後的復興神風,內藤又再次授命復出。除了一般建築,這一次,內藤也趕上了廣播、電視需要密集發訊的時代。是以,在各地興建電波塔,就成了這位耐震專家的新任務。

內藤所設計的名古屋電視塔、大阪通天閣、九州別府塔、札榥電視塔、東京鐵塔,以及博多港塔等六座經典鐵塔,至今仍然被人們以「鐵塔六兄弟」稱呼而津津樂道。東京鐵塔在六座塔中排名第五,這也意味著「塔博士」內藤,當時已經對興建鐵塔的技術擁有嫻熟的經驗。

內藤多仲先生。(圖片來源:名古屋電視塔官網)

他以戰爭的廢鋼材為基底,煉製出新、輕而堅固的鋼材,來興建東京鐵塔。這座333公尺高的鐵塔,比起它的標竿巴黎艾非爾鐵塔更高、更壯觀,但使用的鋼材大概只有艾非爾鐵塔的一半,讓人興嘆現代化的腳步真的不等人。

不過東京鐵塔之所以在東京人心中佔有一席之地,甚至至今仍然是在照片上看見它,就知道這是東京的原因,並不是因為高,而是因為它所擁有的「時代精神」。

1958年鐵塔完工的時候,正是日本經濟要起飛的時候。大受歡迎的電影「Always幸福的三丁目」當中,電視、洗衣機和冰箱「三神器」逐漸普及的時代,就是此時此刻。

電影「Always幸福的三丁目」(圖片來源:https://goo.gl/jYbNXh)

那時,當年頗受歡迎,但現在只有老人看的「文藝春秋」雜誌當中,出現了「已經不再是戰後」(もはや「戦後」ではない)這句片語,一下子成為當年的流行語,最後還被引用到1956年政府「經濟白書」裡面,成為官方也承認具有時代精神意義的句子。

正如「Always幸福的三丁目」當中所表現的,當時日本經濟開始進入起飛期,社會也活潑了起來。文學大賞「芥川賞」的評選上,經歷一番爭辯而脫穎而出的,是大學剛畢業的石原慎太郎(就是後來很受爭議的極右翼東京都知事,但他當年的社會形象是清新、突出的新時代代表人物)作品「太陽的季節」。以當時的環境來說,一群有名望的老先生(包括川端康成在內),拿著二十幾歲作家的作品認真討論,這件事本身就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太陽的季節」徹底擺脫了籠罩日本上空十幾年的戰後陰影,不再是戰爭、戰敗、國家、社會、傳統的嚴肅主題,以年輕人的愛恨為主題出發,帶給大眾對當代耳目一新的想像,捲起了流行,後來也好幾次拍成電視、電影,還捧紅了當年日本影壇首席小生,也是作者石原慎太郎的弟弟裕次郎。
「太陽的季節」後來也好幾次拍成電視、電影,還捧紅了當年日本影壇首席小生,也是作者石原慎太郎的弟弟裕次郎。(維基共享)

小說也為當時的社會帶來了「太陽族」的說法,用以形容在戰爭後期誕生,看似逐漸擺脫戰爭、戰後的包袱,讓配給、飢餓、貧窮的名詞都跟著經濟起飛而隨風消逝的新時代年輕人。

東京鐵塔興建到完成的時間,恰巧就是這幾年。隨著鐵塔完工,「三神器」逐漸普及,日本確實脫離了戰敗的陰影,走向了新的轉變。其後被稱作「神武景氣」的風潮,將日本經濟帶向了高峰,也讓社會有了徹底的轉變。前幾年流行的「官僚之夏」時代馬上就要來臨,戰後嬰兒潮的孩子在這樣的時代逐漸長大,成為相信努力工作就會有回報的「團塊世代」。

現在一般所說的「昭和懷舊」,大抵所意味的時代,差不多就是鐵塔完成前後起算,一直到1989年裕仁天皇過世的那個時代。也正是因為如此,東京鐵塔才會成為這一代主流輿論所記憶,最具有時代精神意義的日本建築。但是時代真的會改變,不只是電波塔被Sky Tree取代,連現在年輕人所嘲笑不知變通、保守頑固的「昭和大叔」時,其實指得,就是那群當年乘著「神武景氣」上升氣流的團塊世代呀。
東京晴空塔(Sky Tree)(圖片來源:https://goo.gl/d6Bqqc)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