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林濁水觀點》怎樣看「儲君賴清德出征論」?

面對當前憲政體制的致命性缺陷,徹底改變當前總統的領導模式才是國家重大危機的途徑,不面對這兩個環環相扣個根本的癥結,無論叫王儲出征新北市或內閣都對「解決國家的困難」無濟於事。

林濁水

在民主時代,用儲君定位賴清德不免怪怪的,也不知道賴清德會不會以儲君自許,但是許信良前主席就是這樣說,現在且先順著許前主席的話分析分析他的「儲君賴清德出征論」。

許信良說,從歷史經驗來看,賴清德就像古代儲君,也就是接班人,過去接班人或太子,如果國家遇到重大困難戰爭,都要掛名當統帥,如果不去解決國家的困難,儲君地位是不會穩固的,就跟古代儲君需要打重要一戰一樣,所以許前主席不相信賴清德能逃過新北市長來穩固儲君地位。

許信良說,從歷史經驗來看,賴清德就像古代儲君,也就是接班人,過去接班人或太子,如果國家遇到重大困難戰爭,都要掛名當統帥,如果不去解決國家的困難,儲君地位是不會穩固的。(記者陳志曲攝)

他所謂的「歷史」應該指的是中國的歷史。

不過,中國歷史上以立戰功來確定儲君地位的正面佳話其實遠比負面故事少。在古代晉獻公派申生去攻打東山皋落氏,或商山四皓諫劉邦派太子出征的故事,都是有名的負面故事。比較接近現代的是康熙立王儲的故事。

康熙年間中國西北地區准噶爾部入侵西藏,西藏拉藏汗向清帝國求援。康熙封十四阿哥胤禵做「大將軍王」,率大軍討伐。大軍開拔前康熙特許他以天子親征之禮,「用正黃旗之纛,照依王纛式樣」。叛亂平定後胤禵威名遠震,在康熙去世幾個月,皇帝再次下令十四阿哥返回西北前線。

很多歷史學家認為康熙皇帝在晚年這些舖排擺明了準備讓他帶兵出去歷練,積累軍功,為將來繼承皇位做準備。不料,最後大家打開遺詔一看,康熙的王儲原來是四阿哥胤禛,不是胤禵。於是就有了老四胤禛篡改康熙遺詔,把「傳位十四子」改成「傳位於四子」的故事。這故事很吸引人,但是是假的,因為清帝國的公文固然有一份是漢文寫的,但是同時存在的滿文遺詔怎麼改?

再回到當時情境,康熙時代,準部的叛亂,再怎樣重大,都只是大清版圖內的局部性問題;相反的,怎樣有效統治土地廣大的大清帝國才真是康熙的關切所在,在康熙晚年,這問題愈來愈大,在這樣的考量下胤禛出線。

康熙的十四皇子手和四皇子的例子如果放在現在的台灣,那麼應該是:

蔡總統當前和未來的的危機所在是中央執政的問題,而不是攻不攻得下新北市。只要中央執政民眾的満意能拉升,2018年攻不下新北市,2020總統的連任一點也不是問題;相反的,縱使攻下新北市,只要中央執政狀況持續不好,那麼2020年必將危機重重。

且回顧一下:2014年民進黨並沒有拿下新北市,但是一點也不妨礙蔡總統2016年總統選舉大勝;2014年國民黨縱使勝選了新北市長,但在總統選舉時,甚至新北市本身還是大輸了41萬票;同樣的例子是南、高兩市從1998年以來都是民進黨執政,但是2008年總統選舉時這兩個深綠大本營,謝長廷還是都輸給了馬英九。

2014年民進黨並沒有拿下新北市,但是一點也不妨礙蔡總統2016年總統選舉大勝。(記者羅沛德攝)

這些例子清楚地說明了對保住民進黨政權,中央執政和直轄市長選舉,兩者之間孰輕孰重對比何等鮮明,這就是現在多數跨派系立委建希望賴淸德當閣揆以救中央的理由。情況如此,許前主席卻建議賴清德捨中央而救新北市,豈不是捨大而取小,避重而就輕,其道理究竟在哪裏?

許前主席的說法是,「閣揆的位置很損人」。

許前主席這個說法,根據很堅實。套用儲君的說法,陳總統依序有三個儲君:游錫堃、蘇貞昌謝長廷,馬總統也有一個儲君吳敦義,4個人都被安排到閣揆的位置上去「出戰」困難的戰場,挽救總統的聲望,結果是他們在當閣揆之前民意滿意度都相當不錯,但是當了閣揆後卻成了失敗的救援投手,民望大跌,從5、6成満意度掉到2、3成甚至1成多,最後成了繼位失敗的儲君。

許前主席的說法尤其有個弱點,「閣揆的位置很損人」的說法豈不是會讓人推衍出中央執政狀況是難以改善的結論?假使中央執政真的難以改善,那麼救到了新北市那能算是「去解決國家的困難」的戰功?

為了保住民進黨政權,中央執政和直轄市長選舉,兩者之間孰輕孰重對比何等鮮明,這就是現在多數跨派系立委建希望賴淸德當閣揆以救中央的理由。(記者洪瑞琴攝)

希望賴清德參選新北市,還有一種說法,目標還比較小些,就是希望賴清德複製2014年柯文哲選台北市市長帶動全島民進黨的得票率的效果。就這一點來說,坦白講,從民調數據上來看,恐怕得承認,只要柯文哲在2018年仍然維持和民進黨的結盟關係,「柯文哲效應」的主導者仍然是柯文哲本人,賴清德無法也不必加以取代。

柯文哲效應對民進黨最大的貢獻在於,對藍綠都長期保持距離的白色力量崛起時,柯文哲透過和民進黨的結盟關係而把白色力量的支持相當有效地推向民進黨。

所謂白色力量的民眾,他有幾個特色:年輕、中間選民、淺藍、高學歷。對這些民眾的吸引力,不能諱言的是,柯文哲對他們的吸引力遠高過包括賴淸德在內的民進黨領袖們。在台北市的情形是這樣:

一、年輕人支持度:20~29歲民眾—柯,76.2%—賴,18.7%; 30~39歲民眾—柯,49.4%—賴,32.4%。

二、學歷:大學,柯,51.1%—賴,25.5%; 研究所以上以上,柯46.2%—賴28.9%。

三、政黨認同:泛藍,柯,47.1%—賴,15.5%; 中立,柯,41.1%—賴;21.3% 泛綠,柯,33.8%—賴,56.3%。

如今柯和賴都是全國性人物,台北市民眾的傾向應該和全國沒有什麼出入才對。因此2018年,如果有柯文哲效應的話,柯文哲的主導作用仍然是賴淸德無法取代,也不必加以取代的。

結論是,面對當前憲政體制的致命性缺陷,徹底改變當前總統的領導模式才是國家重大危機的途徑,不面對這兩個環環相扣個根本的癥結,無論叫王儲出征新北市或內閣都對「解決國家的困難」無濟於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