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非營利幼兒園不是幼教公共化的根本之道

陳嘉霖

台灣人口出生率為世界最低國家之一,沉重的育兒成本是許多家庭選擇不生育的重要因素,而幼兒教育過度市場化,是台灣家長負擔不起育兒成本的重要因素。因此,欲扭轉少子化危機,減輕家庭的幼教支出,提高幼教公共化程度,是政府應為的政策方向。

提高幼教公共化程度,應從增加公立幼兒園的數量著手。

然而行政院在《擴大幼兒教保公共化規劃》中,有關「提升公共化幼兒園比例」項目,卻是以「增設非營利幼兒園為主」為策略;甚又規劃「引導營利機構興辦非營利幼兒園」。原本應由政府直接承擔的幼教公共化責任,卻透過「非營利幼兒園」這個新潮的概念,將責任推卸給公益團體或企業,令人質疑政府是否真有提升幼教公共化的決心。

提高幼教公共化程度,應從增加公立幼兒園的數量著手。(記者何玉華攝)

蔡英文政府大力推廣非營利幼兒園,事實上是對這個政策模式的誤用,亦或刻意巧立名目以推卸責任。所謂非營利幼兒園,是由政府提供部分教育資源,非營利組織在相關法規下承辦幼兒園。這個政策模式的義理背景即是著名的「第三條路」,來自於1980年代西北歐福利國家因公共福利過度擴張,因此讓各類非營利部門加入福利國家的福利供應體系。這個模式假設非營利組織可彌補政府效能不彰,又可避免營利部門過度追求利潤的問題。

不過,第三條路的政策邏輯有其前提。

其一,福利過度支出而導致公共部門龐大僵化、缺乏彈性,因此轉由較具彈性及效率的非營利組織承辦。然而,台灣在幼兒教育的供應上,公立僅佔三成,其餘七成為私立,關鍵問題在於公立的數量太少,和福利部門過度龐大的問題恰好相反。而且台灣的公幼教學效能佳,與當時歐洲福利國家的福利供應效能低落,需尋求非營利部門的協助的情況不同。

再者,第三條路模式也必須要有充分的社會條件,包含數量龐大且專業的非營利團體,以及成熟的公民文化,才足以扮演福利供應的角色。台灣發展非營利幼兒園,目前最主要的挑戰在於責信問題:如何避免假公濟私、掛羊賣狗肉,台灣尚待公民社會條件成熟,才足以使得非營利幼兒園真正具備「公共性」。何況民進黨政府還打算直接開放營利部門承辦非營利幼兒園,完全是請鬼拿藥單。

筆者相信以台灣的公民社會發展進程,未來非營利幼兒園勢必具有很高的潛力,但在台灣的社會條件尚未充分之前,政府不應太過依靠非營利組織承擔幼教的重責大任。呼籲民進黨政府應回歸基本,要捨得撥編預算增加公立幼兒園的數量,這才是踏實的幼教公共化政策之道。

(台聯政策部主任、法學博士)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