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灣回憶探險團》1951.6.8 「臺灣廣播電臺」遭「中國廣播公司」併吞

在二二八事件中,「臺灣臺」事實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一方面是政府與民間的橋樑,也是一般民眾得知重要消息的管道,像是陳儀、蔣渭川、王添燈等人都曾經到這裡透過廣播發布聲明,也因此原「臺灣臺」建築在 1996 年被選定為臺北二二八紀念館的館址。

台灣回憶探險團

臺灣最早的廣播起源於日治時期。1925 年,臺灣總督府在始政 30 周年紀念展覽會上首次公開播放廣播,內容包括南管、童謠以及傳教師吳威廉牧師夫人演奏的鋼琴,獲得民眾喜愛,此後的幾次嘗試也都獲得正面的回響,使總督府決定在 1926 年頒佈「臺灣廣播收聽規則」,准許臺灣人收聽東京、大阪等地的廣播,更在 1928 年於臺北設立「臺北放送局」,使臺灣擁有了自己的廣播電台。

臺北放送局。

當時想收聽廣播得先申請才能擁有收音機,還需要繳交收聽費,但很快的,臺灣島內的收音機許可數量就從 1926 年的一百多部急速成長至 1929 年底的九千多部;從內容而言,主要以報導、教養、娛樂為主,後來甚至出現了臺語、廣東語、北京語、英語、越南語等等的多語言廣播。

日本戰敗後,隨著中華民國代表盟軍前來進行軍事代管,臺灣各地的放送局也被改組,例如臺北放送局被更名為「臺灣廣播電臺」,簡稱「臺灣臺」。

有趣的是,在二二八事件中,臺灣臺事實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一方面是政府與民間的橋樑,也是一般民眾得知重要消息的管道,像是陳儀、蔣渭川、王添燈等人都曾經到這裡透過廣播發布聲明,也因此原「臺灣臺」建築在 1996 年被選定為臺北二二八紀念館的館址。

而「中國廣播公司」原為1928年在中國成立的「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廣播無綫電台」,戰後改組為「中國廣播公司」,1949年中華民國各機關開始陸續逃來臺灣,中廣也來到臺灣進行佔據資產的動作。1951年6月8日,臺灣廣播電臺被中國廣播公司正式併吞,於是「臺灣臺」變中國臺,之後長期為對臺灣灌輸中國價值做出貢獻,一直到2007年,連播報時間都還是強調「中原標準時間」呢。隨著臺灣逐漸民主化,2000年政黨輪替後,黨政軍退出媒體及不當黨產議題日漸發酵,中國廣播公司也被中國國民黨透過投資手法脫手變現,而這不過是臺灣資產被不合理掠奪案例的冰山一角。

中國廣播公司。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